空間角度測量裝置製造方法
2024-01-29 04:06:15 3
空間角度測量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空間角度測量裝置,包括:底板,底板上設置有刻度線,且刻度線相對底板的中心點呈放射狀分布;第一貼合板,第一貼合板活動地設置在底板上;第二貼合板,第二貼合板活動地設置在底板上;其中,第一貼合板和第二貼合板均垂直於底板。本實用新型通過將第一貼合板和第二貼合板與待測對象貼合,便可以較方便地對待測對象上的兩個面之間的角度進行測量,克服了現有技術中有時由於待測對象的尺寸較大,而不容易使用光投影儀進行測量的問題;另外,本實用新型不需要對待測對象進行固定,當兩個貼合板與待測對象上的兩個面完全貼合後,便可移走待測對象,避免了在檢測裝置上固定待測對象難度較大的問題。
【專利說明】空間角度測量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測量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空間角度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有技術中是利用光投影儀對空間中的角度進行測量的,然而,有時由於一些待檢測對象的尺寸較大,導致光投影儀的鏡片無法調整到所需的焦距,且待檢測對象在投影儀的有限的工作檯面上固定時還需要利用專門的固定裝置,操作很不方便,甚至無法完成。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空間角度測量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的待測對象上的不同面之間的角度不方便測量的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空間角度測量裝置,包括:底板,底板上設置有刻度線,且刻度線相對底板的中心點呈放射狀分布;第一貼合板,第一貼合板活動地設置在底板上;第二貼合板,第二貼合板活動地設置在底板上;其中,第一貼合板和第二貼合板均垂直於底板。
[0005]進一步地,空間角度測量裝置還包括:第一支撐座,第一支撐座活動地設置在底板上,且第一貼合板安裝在第一支撐座上;第二支撐座,第二支撐座活動地設置在底板上,且第二貼合板安裝在第二支撐座上。
[0006]進一步地,空間角度測量裝置包括第一滑動件和第二滑動件,第一貼合板安裝在第一滑動件上,且第一滑動件沿第一貼合板的垂直方向活動地安裝在第一支撐座上;第二貼合板安裝在第二滑動件上,且第二滑動件沿第二貼合板的垂直方向活動地安裝在第二支撐座上。
[0007]進一步地,第一滑動件包括開口朝上的第一插接槽,第一貼合板的一部分插入第一插接槽內;第二滑動件包括開口朝上的第二插接槽,第二貼合板的一部分插入第二插接槽內。
[0008]進一步地,第一支撐座包括第一導軌,且第一滑動件上設置有與第一導軌相配合的第一滑動槽;第二支撐座包括第二導軌,且第二滑動件上設置有第二導軌相配合的第二滑動槽。
[0009]進一步地,第一支撐座包括第一導向槽,且第一滑動件安裝在第一導向槽內;第二支撐座包括第二導向槽,且第二滑動件安裝在第二導向槽內。
[0010]進一步地,刻度線劃刻在底板上。
[0011]進一步地,第一支撐座包括一組平行布置的第一對照線,第一對照線平行於第一貼合板;第二支撐座包括一組平行布置的第二對照線,第二對照線平行於第二貼合板。
[0012]進一步地,一組第一對照線分布在第一支撐座的兩側,一組第二對照線分布在第二支撐座的兩側。[0013]本實用新型通過將第一貼合板和第二貼合板與待測對象貼合,便可以較方便地對待測對象上的兩個面之間的角度進行測量,克服了現有技術中有時由於待測對象的尺寸較大,而不容易使用光投影儀進行測量的問題;另外,本實用新型不需要對待測對象進行固定,當兩個貼合板與待測對象上的兩個面完全貼合後,便可移走待測對象,避免了在檢測裝置上固定待測對象難度較大的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5]圖1示意性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中的空間角度測量裝置的主視圖;以及
[0016]圖2示意性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中的空間角度測量裝置的俯視圖。
[0017]圖中附圖標記:10、底板;11、刻度線;20、第一貼合板;30、第二貼合板;40、第一支撐座;41、第一導軌;42、第一對照線;50、第二支撐座;51、第二導軌;52、第二對照線;60、第一滑動件;70、第二滑動件;80、管路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0019]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空間角度測量裝置,請參考圖1和圖2,該空間角度測量裝置包括:底板10,底板10上設置有刻度線11,且刻度線11相對底板10的中心點呈放射狀分布;第一貼合板20,第一貼合板20活動地設置在底板10上;第二貼合板30,第二貼合板30活動地設置在底板10上;其中,第一貼合板20和第二貼合板30均垂直於底板10。
[0020]結合圖1和圖2,在使用本實用新型進行空間角度測量時,首先,將第一貼合板20和第二貼合板30分別緊貼在待測對象的兩個面上;然後,移走待檢測對象,再查找底板10上的與第一貼合板20平行的刻度線11和與第二貼合板30平行的刻度線11 ;最後,計算出這兩條刻度線11之間的夾角。優選地,待檢測對象為管路件80。
[0021]本實用新型通過將第一貼合板20和第二貼合板30與待測對象貼合,便可以較方便地對待測對象上的兩個面之間的角度進行測量,克服了現有技術中有時由於待測對象的尺寸較大,而不容易使用光投影儀進行測量的問題;另外,本實用新型不需要對待測對象進行固定,當兩個貼合板與待測對象上的兩個面完全貼合後,便可移走待測對象,避免了在檢測裝置上固定待測對象難度較大的問題。
[0022]優選地,空間角度測量裝置還包括:第一支撐座40,第一支撐座40活動地設置在底板10上,且第一貼合板20安裝在第一支撐座40上;第二支撐座50,第二支撐座50活動地設置在底板10上,且第二貼合板30安裝在第二支撐座50上。優選地,第一貼合板20垂直於第一支撐座40 ;第二貼合板30垂直與第二支撐座50。這樣,一方面,可以使第一貼合板20與第二貼合板30的始終垂直底板10,提高了第一貼合板20和第二貼合板30的定位效果;另一方面,在查找與第一貼合板20和第二貼合板30分別 對應的刻度線時,可以轉化為查找底板10上的與第一支撐座40垂直的刻度線和與第二支撐座50垂直的刻度線,查找起來比較方便。
[0023]優選地,空間角度測量裝置包括第一滑動件60和第二滑動件70,第一貼合板20安裝在第一滑動件60上,且第一滑動件60沿第一貼合板20的垂直方向活動地安裝在第一支撐座40上;第二貼合板30安裝在第二滑動件70上,且第二滑動件70沿第二貼合板30的垂直方向活動地安裝在第二支撐座50上。這樣,第一貼合板20便可以沿第一支撐座40運動,第二貼合板30也可以沿第二支撐座50運動,從而可以使第一貼合板20和第二貼合板30更好地貼合在待檢測對象上,提高了測量的精度。
[0024]優選地,第一滑動件60包括開口朝上的第一插接槽,第一貼合板20的一部分插入第一插接槽內;第二滑動件70包括開口朝上的第二插接槽,第二貼合板30的一部分插入第二插接槽內。
[0025]優選地,第一支撐座40包括第一導軌41,且第一滑動件60上設置有與第一導軌41相配合的第一滑動槽;第二支撐座50包括第二導軌51,且第二滑動件70上設置有第二導軌51相配合的第二滑動槽。將第一導軌41卡設在第一滑動槽中,便可以使第一貼合板20沿第一支撐座40的運動;將第二導軌51卡設在第二滑動槽中,便可以使第二貼合板30沿第二支撐座50的運動。
[0026]優選地,第一支撐座40包括第一導向槽,且第一滑動件60安裝在第一導向槽內;第二支撐座50包括第二導向槽,且第二滑動件70安裝在第二導向槽內。這樣,便可以使第一貼合板20沿第一支撐座40運動,第二貼合板30沿第二支撐座50運動,有利於第一貼合板20和第二貼合板30與待檢測對象的貼合。
[0027]優選地,刻度線11劃刻在底板10上。
[0028]優選地,第一支撐座40包括一組平行布置的第一對照線42,第一對照線42平行於第一貼合板20 ;第二支撐座50包括一組平行布置的第二對照線52,第二對照線52平行於第二貼合板30。這樣,通過查找與第一對照線42重合的刻度線11和與第二對照線52重合的刻度線11,並計算得出與第一對照線42平行的刻度線11和與第二對照線52平行的刻度線11之間的角度,便可得測量的結果。
[0029]優選地,該一組第一對照線42分布在第一支撐座40的兩側,該一組第二對照線52分布在第二支撐座50的兩側。這樣,在第一支撐座40和第二支撐座50的兩側上均設置上對照線,可以使檢測人員更方便地查找出分別與第一貼合板20和第二貼合板30 —一對應的刻度線。
[0030]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空間角度測量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底板(10),所述底板(10)上設置有刻度線(11),且所述刻度線(11)相對所述底板(10)的中心點呈放射狀分布; 第一貼合板(20 ),所述第一貼合板(20 )活動地設置在所述底板(10 )上; 第二貼合板(30 ),所述第二貼合板(30 )活動地設置在所述底板(10 )上; 其中,所述第一貼合板(20 )和所述第二貼合板(30 )均垂直於所述底板(10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間角度測量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空間角度測量裝置還包括: 第一支撐座(40 ),所述第一支撐座(40 )活動地設置在所述底板(10 )上,且所述第一貼合板(20)安裝在所述第一支撐座(40)上; 第二支撐座(50),所述第二支撐座(50)活動地設置在所述底板(10)上,且所述第二貼合板(30 )安裝在所述第二支撐座(50 )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間角度測量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空間角度測量裝置包括第一滑動件(60)和第二滑動件(70),所述第一貼合板(20)安裝在所述第一滑動件(60)上,且所述第一滑動件(60)沿所述第一貼合板(20)的垂直方向活動地安裝在所述第一支撐座(40)上;所述第二貼合板(30)安裝在所述第二滑動件(70)上,且所述第二滑動件(70)沿所述第二貼合板(30)的垂直方向活動地安裝在所述第二支撐座(50)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間角度測量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滑動件(60)包括開口朝上的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貼合板(20)的一部分插入所述第一插接槽內;所述第二滑動件(70)包括開口朝上的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二貼合板(30)的一部分插入所述第二插接槽內。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間角度測量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支撐座(40)包括第一導軌(41),且所述第一滑動件(60)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導軌(41)相配合的第一滑動槽;所述第二支撐座(50 )包括第二導軌(51),且所述第二滑動件(70 )上設置有所述第二導軌(51)相配合的第二滑動槽。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間角度測量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支撐座(40)包括第一導向槽,且所述第一滑動件(60)安裝在所述第一導向槽內;所述第二支撐座(50)包括第二導向槽,且所述第二滑動件(70)安裝在所述第二導向槽內。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間角度測量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刻度線(11)劃刻在所述底板(10)上。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間角度測量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支撐座(40)包括一組平行布置的第一對照線(42),所述第一對照線(42)平行於所述第一貼合板(20);所述第二支撐座(50)包括一組平行布置的第二對照線(52),所述第二對照線(52)平行於所述第二貼合板(30)。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空間角度測量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一組第一對照線(42)分布在所述第一支撐座(40)的兩側,所述一組第二對照線(52)分布在所述第二支撐座(50)的兩側。
【文檔編號】G01C1/00GK203587093SQ201320813367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0日
【發明者】方亮, 鄧智, 謝永泰, 麥明輝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