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引導件以及鏈傳動裝置製造方法
2024-02-09 22:53:15 5
鏈引導件以及鏈傳動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在對置配置於轉矩傳遞用的正時鏈(5)的一側部的引導基體(21)的對置一對側板部(22)利用圓弧狀的配置設置多個軸卡合部(25),通過該軸卡合部(25)分別對輥軸(31)的軸端部進行支承。通過多個輥軸(31)的每一個將鏈引導件用的多個輥(41)支承為能夠自由旋轉。在輥軸(31)的軸端部與軸卡合部(25)的封閉端部的彼此之間設置非圓筒狀的面卡合部(50)而對輥軸(31)進行止轉,通過來自輥(41)的連動轉矩防止輥軸(31)旋轉。
【專利說明】鏈引導件以及鏈傳動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用於鏈的張力調整或者鏈的移動引導的鏈引導件以及使用了該鏈引導件的鏈傳動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安裝於曲軸的驅動鏈輪與安裝於凸輪軸的從動鏈輪之間架設有正時鏈的凸輪軸驅動用的鏈傳動裝置中,在正時鏈的鬆弛側鏈的一側方設置能夠擺動的鏈引導件,對該鏈引導件的擺動側端部施加鏈張緊器的調整力而使正時鏈張緊,從而防止鏈的鬆緩、晃動。
[0003]另外,在正時鏈的張緊側鏈固定鏈引導件,通過該固定的鏈引導件對正時鏈的移動進行引導而抑制晃動。
[0004]作為用於正時鏈的張力調整、正時鏈的移動引導的鏈引導件,公知有通過滑動接觸對正時鏈進行面引導的形式的結構,但存在正時鏈的移動阻力大、傳遞轉矩損耗多的問題。
[0005]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點,本發明 申請人:在專利文獻I的基礎上,提出了如下的鏈引導件,即:通過沿正時鏈的移動方向較長延伸的引導基體對配置為曲線狀的多個輥軸的兩端部進行支承,通過該多個輥軸分別將由滾子軸承構成的輥支承為自由旋轉,通過該多個輥將正時鏈引導為自由移動。
[0006]在上述鏈引導件中,正時鏈的引導是基於多個輥的滾動的引導,因此具有正時鏈的移動阻力小、傳遞轉矩損耗少的特徵。
[0007]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2010/090139號
[0008]在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鏈引導件中,若輥軸被支承為能夠自由旋轉,則輥軸通過來自輥的連動轉矩的負荷而旋轉,從而在該輥軸的軸端部與對該軸端部進行支承的軸承部接觸的接觸部產生磨損。
[0009]為了防止產生上述的問題點,在上述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鏈引導件中,在形成引導基體的對置的一對側板設置支承軸插入凹處,將形成於該支承軸插入凹處的圓弧狀部的內徑設為比輥軸的外徑小的小徑,在圓弧狀部設置過盈量,從而通過該圓弧狀部的內徑面對鋼製的輥軸的軸端部的外徑面緊固而將輥軸支承為無法旋轉。另外,為了具有過盈量而由樹脂成形引導基體的整體。
[0010]但是,對於引導基體與輥軸而言,原材料不同而線膨脹係數不同,因此若因溫度上升而膨脹,則由於膨脹量不同導致過盈量減小,從而無法對輥軸進行止轉。在該情況下,輥軸可能會由於來自輥的連動轉矩的負荷而旋轉,從而可能會由於該旋轉在圓弧狀部的內徑面產生磨損而使引導基體損傷,因此在可靠地防止輥軸的旋轉的方面留有應該改善的點。
[0011]另外,鏈引導件組裝於發動機室內,由於氛圍溫度高並且輥通過與正時鏈的接觸而高速旋轉,因此輥軸因與該輥的接觸而發熱從而容易成為高溫。
[0012]在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鏈引導件中,是輥軸的軸端面的整個面與形成於引導基體的側板的支承軸插入凹處的圓弧狀部的封閉端面接觸的支承,因此出現了由於來自輥軸的熱傳導而導致由合成樹脂構成的引導基體溫度上升而強度降低的問題,因此在抑制引導基體的強度降低的方面留有應該改善的點。
[0013]並且,在上述鏈引導件中,作為輥的滾子軸承是在殼形的帶凸緣的外圈內組裝有滾針等滾子、以及保持該滾子的保持器的結構,因此產生以下的不良情況。
[0014]滾子軸承的外圈與正時鏈滾動接觸,但存在因正時鏈的晃動而對外圈施加偏載荷的情況。因該偏載荷的施加,而使外圈與保持滾子的保持器沿軸向相對移動,從而使保持器的端面與形成於外圈的軸向端部的向內凸緣部的內表面接觸。
[0015]此時,外圈通過與正時鏈的接觸而進行高速旋轉,因此外圈的凸緣部在與保持器的端面接觸的狀態下相對旋轉。在為殼形滾子軸承的情況下,被拉深加工的殼形外圈彎曲形成凸緣部,因此在通過熱處理提高整體的硬度後,對端部進行退火,將該退火的端部向內彎曲成形而形成保持器防脫用凸緣部。
[0016]因此,外圈的凸緣部通過退火而硬度低於其他部分,保持器的端面與該硬度較低的凸緣部接觸且以高的速度進行相對旋轉,因此在外圈凸緣部與保持器接觸的接觸部容易產生磨損。
【發明內容】
[0017]本發明的第一課題在於防止對輥進行支承的輥軸的連動並抑制因引導基體的磨損而導致的強度降低。
[0018]另外,本發明的第二課題在於在採用滾子軸承作為輥的情況下,抑制外圈凸緣部與保持器接觸的接觸部的磨損而實現長壽命化。
[0019]為了解決上述的第一課題,在第一發明所涉及的鏈引導件中採用了如下結構,SP:配置於正時鏈的外周一的部分,並且包括:引導基體,該引導基體具有沿該正時鏈的移動方向較長地延伸的對置的一對側板部;多個輥軸,該輥軸的軸端部支承於形成於該引導基體的側板部的軸卡合部,並且多個輥軸沿該側板部的長度方向隔開間隔地設置;以及鏈引導件用的多個輥,多個輥以能夠自由旋轉的方式支承於上述多個輥軸的每一個,在上述輥軸的軸端部與上述軸卡合部的彼此之間設置面卡合部來對輥軸進行止轉。
[0020]另外,在本發明所涉及的鏈傳動裝置中,在驅動鏈輪與從動鏈輪之間架設正時鏈,在該正時鏈的鬆弛側鏈的一側部設置對正時鏈的移動進行引導的能夠擺動的鏈引導件,對該鏈引導件的擺動側端部負載鏈張緊器的調整力,從而將該擺動側端部按壓於正時鏈,在該鏈傳動裝置中,作為上述鏈引導件,採用了本發明所涉及的上述鏈引導件。
[0021]在由上述的結構構成的鏈傳動裝置中,在正時鏈的張緊側鏈的一側設置對正時鏈的移動進行引導的固定的鏈引導件,作為該固定鏈引導件,採用本發明所涉及的上述鏈引導件,由此能夠有效地抑制正時鏈的晃動。
[0022]在第一發明所涉及的鏈引導件中,如上述那樣,在輥軸與軸卡合部的彼此之間設置面卡合部,從而輥通過正時鏈的移動而接觸旋轉,若從該輥對輥軸負載連動轉矩,則該連動轉矩被上述面卡合部承載,從而輥軸不旋轉。
[0023]另外,是基於面卡合部的止轉,因此將輥軸形成鋼製,由合成樹脂成形引導基體,從而輥軸與引導基體由線膨脹係數不同的不同種類的材料形成,即使因溫度變化而導致膨脹量不同,輥軸的止轉效果也不變化。
[0024]作為軸卡合部,能夠採用由具有從側板部的正時鏈側的側面沿側板部的寬度方向延伸的錐形槽部、以及以與該錐形槽部的狹小端連通的方式對輥軸的軸端部進行支承的圓形的軸支承部,並使上述錐形槽部的狹小部的寬度尺寸小於輥軸的外徑的結構構成的結構。
[0025]在採用上述的軸卡合部中,面卡合部也可以在軸卡合部以及輥軸的端部外周分別形成凹凸面,或者形成平坦面,而使該凹凸面彼此或者平坦面彼此相互面卡合。
[0026]另外,面卡合部也可以使從軸支承部的內周的徑向載荷支承面直至開口部的引導突條與形成於輥軸的圓形的軸端面的徑向的引導槽嵌合,而使引導突條的兩側面與引導槽的內側面相互面卡合。
[0027]在採用由上述凹凸面、平坦面構成的面卡合部中,若將一對該凹凸面、平坦面設置於輥軸的軸端部外周的對置位置,從而將該一對凹凸面、平坦面形成以包含輥軸的軸中心的平面為對稱面對稱的形狀,則在將輥軸的軸端部插入軸卡合部的輥軸的組裝不存在方向性,從而能夠實現鏈引導件的組裝的簡化。
[0028]另外,上述一對平坦面也可以分別形成於軸支承部的內周對置位置以及輥軸的端部外周的對置位置,並將形成於上述軸支承部的內周對置位置的一對平坦面的對置間隔設為與錐形槽部的狹小部的寬度尺寸相同。在該情況下,在錐形槽部的、與輥軸的軸端面對置的內表面設置與該輥軸的外周上部卡合的防脫突部而對輥軸進行防脫。
[0029]若預先使上述防脫突部能夠沿輥軸的軸向彈性變形,並預先在該防脫突部的與輥軸對置的內表面設置傾斜狀的引導面,則在將輥軸插入軸卡合部的錐形槽部內的組裝時,輥軸的軸端面對防脫突部的傾斜狀的引導面進行按壓,因此防脫突部沿能夠通過輥軸的軸端部的方向順利地彈性變形。另外,若輥軸的軸端部通過防脫突部的位置而被軸支承部支承,則防脫突部通過自身的復原彈性恢復形狀而與輥軸的軸端部的外周卡合,從而能夠順利地組裝輥軸。
[0030]在本發明所涉及的鏈引導件中,引導基體也可以形成樹脂的成形品。在引導基體的樹脂成形中,能夠對鋼製的輥軸的軸端部進行插入成形。在該情況下,將對側板部的輥軸的軸端部進行支承的孔部稱為軸卡合部。
[0031]鏈引導件組裝於發動機室內,從而大氣溫度也較高,並且輥通過與正時鏈的接觸而進行高速旋轉,因此輥軸因與該輥的接觸而發熱從而容易成為高溫。此時,在輥軸的軸端部形成有面卡合部,從而軸端面的面積小於輥軸的軸向中央部的截面積,因此從輥軸向引導基體的熱傳導較小,從而不產生由合成樹脂構成的引導基體成為高溫而使強度降低的不良情況。
[0032]若預先在輥軸的軸端面與軸卡合部的壁面之間設置間隙,則能夠更有效地抑制因來自輥軸的熱傳導而導致引導基體的溫度上升。
[0033]另外,若預先在輥軸的外周面與軸端面的交叉部形成剖面圓弧狀的曲面部,或者在軸卡合部的供上述輥軸的軸端面對置的壁面形成貫通側板部的外側面的窗,則能夠減少引導基體的側板部與輥軸的軸端面的接觸面積,因此與上述相同地,能夠有效地抑制因熱傳導而導致引導基體的溫度上升。
[0034]為了解決上述第二課題,在第二發明所涉及的鏈引導件中,採用了如下結構,SP:配置於正時鏈的外周一部分,並且包括:引導基體,該引導基體具有沿該正時鏈的移動方向較長地延伸的側板部;多個輥軸,該輥軸的兩端部被該引導基體的側板部支承,並且上述多個輥軸沿該側板部的長度方向隔開間隔地設置;以及鏈引導件用的多個輥,上述多個輥以能夠自由旋轉的方式支承於上述多個輥軸的每一個,上述輥由在帶凸緣的外圈內組裝有滾子以及對該滾子進行保持的保持器的滾子軸承構成,將設置於上述外圈的軸向兩端的向內凸緣部以及上述保持器的各自的硬度設為維氏硬度HV650以上,並且設為大致相同的硬度。
[0035]如第二發明所涉及的鏈引導件那樣,將設置於外圈的軸向兩端的向內凸緣部以及保持器分別設為維氏硬度HV650以上,並且將外圈的凸緣部以及保持器的硬度設為大致相同,從而不會如下動作:外圈因來自正時鏈的偏載荷的負荷而沿軸向移動,形成於外圈的軸向端的向內凸緣部的內表面與保持器的端面接觸,在該接觸狀態下即使外圈與保持器相對旋轉,接觸部也在早期磨損。
[0036]此處,所謂外圈的凸緣部以及保持器的硬度大致相同是指其硬度差為維氏硬度HV50點以下。
[0037]在本發明所涉及的鏈引導件中,當在外圈內組裝保持器的組裝狀態下,對外圈與保持器分別同時地進行熱處理,從而能夠將外圈凸緣部與保持器非常容易地設為大致相同的硬度。
[0038]另外,若將保持器的與外圈凸緣部對置的端面形成與凸緣部的內表面平行的平坦面,將上述凸緣部的內徑形成比上述保持器的端部內徑小的小徑,則能夠使由該平坦面構成的保持器端面的整體與凸緣部的內表面整面接觸,因此表面壓力減少,從而能夠更有效地抑制接觸部的磨損。
[0039]作為保持器,能夠採用將通過衝裁形成有凹槽的帶狀鋼板彎曲成形成圓筒狀,通過焊接使該對接端面接合的焊接保持器。在該情況下,採用焊接的凸起部不從保持器端面突出的焊接保持器,以防止焊接部的凸起部與外圈凸緣部的內表面接觸。
[0040]在第一發明中,如上述那樣,在輥軸的端部與軸卡合部的彼此之間設置面卡合部,通過該面卡合部承載從輥負載於輥軸的連動轉矩,因此能夠對輥軸可靠地進行止轉,從而能夠防止軸卡合部因與輥軸的接觸磨損而使引導基體破損。
[0041]在第二發明中,如上述那樣,將設置於外圈的軸向兩端的向內凸緣部與保持器的硬度設為維氏硬度HV650以上,並且將外圈凸緣部與保持器的硬度設為大致相同,從而能夠抑制外圈凸緣部與保持器接觸的接觸部的磨損,進而能夠通過抑制耐久性降低而實現長壽命化。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42]圖1是表示本發明所涉及的鏈傳動裝置的實施方式的簡圖。
[0043]圖2是圖1所示的鏈引導件的縱向剖視圖。
[0044]圖3是沿著圖2的II1-1II線的剖視圖。
[0045]圖4是沿著圖3的IV-1V線的剖視圖。
[0046]圖5是表示面卡合部的其他例子的剖視圖。
[0047]圖6是表示面卡合部的其他例子的剖視圖。
[0048]圖7是表示面卡合部的其他例子的剖視圖。
[0049]圖8是表示面卡合部的其他例子的剖視圖。
[0050]圖9是表示面卡合部的其他例子的剖視圖。
[0051]圖10是沿著圖9的X-X線的剖視圖。
[0052]圖11中,(a)是表示鏈引導件的其他例子的剖視圖,(b)是(a)的右視圖。
[0053]圖12是表示本發明所涉及的鏈引導件的其他實施方式的縱向剖視圖。
[0054]圖13是表示實現減少從輥軸向引導基體的熱傳導的機構的其他例子的剖視圖。
[0055]圖14是表示實現減少從輥軸向引導基體的熱傳導的機構的又一其他例子的剖視圖。
[0056]圖15是表示本發明所涉及的鏈引導件的又一其他實施方式的縱向剖視圖。
[0057]圖16是沿著圖15的XV1-XVI線的剖視圖。
[0058]圖17是放大示出圖15的一部分的剖視圖。
[0059]圖18是表示焊接保持器的一部分的剖視圖。
[0060]圖19是圖18的側視圖。
[0061]圖20是焊接保持器的其他例子,且是僅表示一部分的側視圖。
[0062]圖21是焊接保持器的又一其他例子,且是僅表示一部分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63]以下,基於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表示凸輪軸驅動用的鏈傳動裝置,在安裝於曲軸I的軸端部的驅動鏈輪2與安裝於凸輪軸3的每一個軸端部的從動鏈輪4之間架設有正時鏈5。
[0064]正時鏈5可以為輥鏈,也可以為無聲鏈。
[0065]曲軸I沿圖1的箭頭所示的方向旋轉。正時鏈5通過該曲軸I的旋轉而沿該圖的箭頭所示方向移動,從而朝向上方移動的部分成為鬆弛側鏈5a,朝向下方移動的部分成為張緊側鏈5b,在上述鬆弛側鏈5a的一側部設置有鏈引導件A1。
[0066]鏈引導件A1沿正時鏈5的移動方向較長地延伸,其上端部被從發動機組突出地設置的支點軸10支承,能夠以該支點軸10為中心進行擺動,在下側的擺動側端部被施加鏈張緊器11的調整力而朝向鬆弛側鏈5a被按壓。
[0067]在正時鏈5的張緊側鏈5b的另一側部設置有鏈引導件A2。該鏈引導件A2與能夠擺動的鏈引導件A1相同地沿正時鏈5的移動方向較長地延伸,其兩端部通過旋入發動機組的螺栓12的緊固而被固定,對正時鏈5的移動進行引導。
[0068]能夠擺動的鏈引導件A1與固定的鏈引導件A2形成相同的結構,能夠擺動的鏈引導件A1在一端部形成有軸插入用的插入孔,與此相對,固定的鏈引導件A2在兩端部形成有螺栓插入用的插入孔,能夠擺動的鏈引導件A1與固定的鏈引導件A2僅在這點上不同。
[0069]因此,以下對能夠擺動的鏈引導件A1的結構進行說明,對與固定配置的鏈引導件A2相同的部分標註相同的附圖標記並省略說明。
[0070]如圖2至圖4所示,鏈引導件A1包括沿正時鏈5的移動方向較長地延伸的引導基體21、沿該引導基體21的長度方向隔開間隔地設置的多個輥軸31、以及以能夠自由旋轉的方式分別支承於該多個輥軸31的鏈引導件用的多個輥41。
[0071]引導基體21形成為在對置的一對側板部22之間以沿長度方向隔開間隔的方式形成有多個間隔保持板23的結構。一對側板部22呈弓形狀,在其上端部形成有供支點軸10插入的插入孔24。
[0072]另外,在一對側板部22的對置內表面以沿側板部22的長度方向隔開間隔的方式形成有多個對輥軸31的軸端部進行支承的軸卡合部25。
[0073]軸卡合部25從側板部22的與正時鏈5對置的外側面部朝向側板部22的寬度方向,並且包括上述外側面部中的開口端成為寬幅的錐形槽部25a、和與該錐形槽部25a的狹小端連通的作為封閉端部的軸支承部25b。輥軸31從錐形槽部25a嵌合於軸支承部25b,從而被該軸支承部25b支承。
[0074]此處,輥軸31的外徑d大於錐形槽部25a的狹小部的寬度尺寸D1,並形成為與軸支承部25b的內徑D2同徑或者在軸支承部25b的內徑D2以下,但也可以形成(!>%>〕:的關係成立的尺寸關係。
[0075]多個軸卡合部25形成為連結其軸支承部25b的中心的線描繪凸形的圓弧狀線的圓弧狀的配置,但也可以形成為曲線狀的配置。
[0076]由上述的結構構成的引導基體21形成合成樹脂的成形品。作為合成樹脂優選使用耐油性、耐氣候性以及強度優異的樹脂。作為上述的樹脂,能夠列舉聚醯胺46 (PA46)、聚醯胺66(PA66)。為了進一步提高機械強度,優選向上述的樹脂混入強化玻璃纖維。
[0077]此外,引導基體21也可以使用鋁合金、鎂合金等輕金屬鑄造,或者進行壓鑄成形。
[0078]多個輥軸31分別嵌合於多個軸卡合部25,並被軸支承部25b支承。在軸支承部25b與棍軸31的軸端部的彼此之間形成有面卡合部50,從而通過該面卡合部50對棍軸31進行止轉。
[0079]此處,所謂面卡合部50是指使非圓筒面的卡合面相互面卡合,在圖4中,在軸支承部25b的封閉部形成凹凸面51a,在輥軸31的端部外周形成與該凹凸面51a適合的凹凸面51b,從而使該凹凸面51a、51b相互面卡合。
[0080]輥軸31以SUJ2、SC原料為材料。為了提高耐磨損性,對該輥軸31進行熱處理而提高硬度。作為熱處理,此處採用光亮淬火,但可以採用高頻淬火,也可以採用滲碳淬火。或者,也可以進行碳氮共滲處理。
[0081]多個輥41被多個輥軸31分別支承為能夠自由旋轉。作為輥41,此處,採用滾子軸承。滾子軸承41包括外圈42、組裝於其內側的多個滾子43、以及對該滾子43進行保持的保持器44。
[0082]外圈42呈對SPC、SCM等金屬板進行拉深成形的殼形,通過熱處理來提高硬度。在殼形外圈42的兩端部形成有對保持器44進行防脫的向內凸緣45。為了實現滾子軸承41的組裝的簡化,向內凸緣45在組裝對滾子43進行保持的保持器44後進行彎曲成形。
[0083]保持器44具有周向並排的多個凹槽46,在該凹槽46分別收納有滾子43,形成於鄰接的凹槽46之間的柱部47分別由配置於比滾子43的節圓直徑更靠內側的內柱部47a、連設於該內柱部47a的軸向兩端的傾斜柱部47b、以及與該傾斜柱部47b的軸向端部連設且配置於比滾針43的節圓直徑更靠外側的外柱部47c形成而呈V字形。
[0084]滾子軸承可以為滾針軸承,也可以為圓柱滾子軸承。另外,滾子軸承也可以為沒有保持器的全滾子類型的軸承。
[0085]實施方式所示的鏈傳動裝置由上述的構造構成,在通過架設於驅動鏈輪2與從動鏈輪4之間的正時鏈5的移動而將曲軸I的旋轉傳遞至凸輪軸3的轉矩傳遞狀態下,若正時鏈5的張力因負載的變動而變化,則鏈張緊器11動作來吸收正時鏈5的張力變化。因此,正時鏈5始終保持於規定的張力狀態。
[0086]在將曲軸I的旋轉傳遞至凸輪軸3的轉矩傳遞時,能夠擺動的鏈引導件A1以及固定的鏈引導件A2的各自的由滾子軸承構成的輥41通過與正時鏈5的接觸而旋轉,從而正時鏈5被滾動引導。
[0087]如上,正時鏈5被輥41的滾動引導,因此該引導部的磨損小。另外,正時鏈5的移動阻力也小,正時鏈5順利地移動,從而無損耗地進行轉矩傳遞。
[0088]另外,如上述那樣,鏈引導件A1以及固定的鏈引導件A2的多個輥41的每一個通過與正時鏈5的接觸而旋轉,因此從輥41對輥軸31負載連動轉矩。
[0089]此時,在輥軸31的軸端部與軸卡合部25的軸支承部25b的彼此之間設置有面卡合部50,因此施加於輥軸31的連動轉矩被該面卡合部50承載,從而輥軸31不旋轉。
[0090]因此,不產生軸卡合部25的軸支承部25b因與輥軸31的接觸而磨損的不良情況,從而引導基體21不會損傷。
[0091]在將凹凸面51a、51b設為面卡合部50的情況下,如圖5所示,若在輥軸31的軸端部的外周的對置位置分別設置凹凸面51b,將其一對凹凸面51b設為以包含軸中心的平面為對稱面對稱的形狀,則在將輥軸31的軸端部插入軸卡合部25的輥軸31的組裝不存在方向性,從而能夠容易地組裝鏈引導件。
[0092]在圖4以及圖5中,通過凹凸面51a、51b的面卡合形成面卡合部50,但面卡合部50不限定於凹凸面51a、51b的面卡合。圖6至圖10示出了面卡合部50的其他例子。
[0093]在圖6所示的面卡合部50中,在軸卡合部25的軸支承部25b的封閉端形成平坦面52a,在棍軸31的端部外周也設置平坦面52b,從而使該平坦面52a、52b相互面卡合。
[0094]在圖7所示的面卡合部50中,設置從軸支承部25b的封閉端直至錐形槽部25a的開口部的引導突條53,在輥軸31的軸端面形成徑向的引導槽54,在該引導槽54嵌合引導突條53,從而使引導突條53的兩側面與引導槽54的內側面面卡合。
[0095]在圖8所示的面卡合部50中,在軸支承部25b的內周對置位置設置對置的一對平坦面55a,在棍軸31的端部外周的對置位置也形成平坦面55b,從而使各自的平坦面55a、55b相互面卡合。
[0096]在圖8中,使軸卡合部25的錐形槽部25a的狹小部的寬度尺寸小於形成於輥軸31的端部外周的一對平坦面55b之間的寬度尺寸,通過錐形槽部25a的狹小部對輥軸31進行防脫,但如圖10所示,也可以使錐形槽部25a的對置的一對側面w與平坦面55a的端部連設,形成朝外側緩慢地傾斜的傾斜面。
[0097]在該情況下,無法通過錐形槽部25a的狹小部對輥軸31進行防脫。因此,在圖9、圖10中,在輥軸31的軸端面所對置的軸卡合部25的內表面形成窗56,設置從該窗56的上邊向下能夠彈性變形的防脫突部57,使該防脫突部57與輥軸31的軸端部的外周上部卡合而對輥軸31進行防脫。
[0098]另外,防止棍軸31從窗56拔出,因此使窗56的寬度尺寸小於形成於棍軸31的端部外周的一對平坦面55b之間的寬度尺寸。
[0099]並且,在防脫突部57的與輥軸31對置的內表面設置傾斜狀的引導面58。如上,若在防脫突部57設置引導面58,則在將輥軸31插入軸卡合部25內的組裝時,輥軸31的軸端面對防脫突部57的上述引導面58進行按壓,因此防脫突部57朝能夠通過輥軸31的軸端部的方向順利地彈性變形。另外,若輥軸31的軸端部通過防脫突部57的位置而被軸支承部25b支承,則防脫突部57通過自身的復原彈性恢復形狀而與輥軸31的軸端部的外周卡合,從而能夠順利地組裝輥軸31。
[0100]在圖6至圖10所示的任意的面卡合部50中,也能夠對輥軸31可靠地進行止轉。
[0101]在由合成樹脂成形引導基體21的情況下,也可以將輥軸31插入滾子軸承41內,在該組裝狀態下將輥軸31的軸端部與側板部22的成形同時地進行插入成形而與側板部22一體化。圖11(a)、圖11(b)表示對輥軸31進行插入成形後的鏈引導件A1,對側板部22的輥軸31的軸端部進行支承的孔部25形成為軸卡合部,並且在該軸卡合部25與輥軸31的彼此之間形成有面卡合部50。
[0102]作為面卡合部50,示出了凹凸面51a、51b,但也可以為圖5至圖8所示的面卡合部。
[0103]圖12表示鏈引導件的其他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所示的鏈引導件A1與圖3所示的鏈引導件A1僅在輥軸31的軸端面31a與軸卡合部25的與上述軸端面31a對置的壁面26的對置部之間形成間隙27這點不同。因此,對與圖3所示的鏈引導件A1相同的部分標註相同的附圖標記並省略說明。
[0104]如上述那樣,若在輥軸31的軸端面31a與軸卡合部25的壁面26之間設置間隙27,則從因輥41的高速旋轉而使溫度上升的輥軸31向側板部22的熱傳導較小,從而能夠抑制由合成樹脂構成的引導基體21成為高溫而使強度降低之類的不良情況的產生。
[0105]圖13以及圖14示出了實現減少從輥軸31向側板部22的熱傳導的機構的其他例子。在圖13中,在輥軸31的軸端面31a與圓筒狀外徑面31b的交叉部形成剖面圓弧狀的曲面部32,使軸端面31a與壁面26的接觸面積小於輥軸31的軸向中央部的截面積,從而減少向引導基體21的側板部22的熱傳導。
[0106]在圖14中,在輥軸31的軸端面31a的外周形成曲面部32,並且在軸卡合部25的供輥軸31的軸端面31a對置的壁面26形成由比輥軸31的外徑小的小徑的貫通孔構成的窗35,而減小輥軸31的軸端面31a與壁面26接觸的接觸面積,從而減少向引導基體21的熱傳導。
[0107]圖15至圖17表示鏈引導件A1的又一其他實施方式。在該實施方式所示的鏈引導件A1中,通過引導基體21的對置的一對側板部22對輥軸31的兩端部進行支承,從而通過該輥軸31將輥41支承為能夠自由旋轉。
[0108]引導基體21中,僅對輥軸31進行支承的軸卡合部的形狀與圖2所示的引導基體21不同,其他部分與圖2所示的引導基體21相同。
[0109]另外,輥軸31與圖3所示的輥軸31相同地,以SUJ2、SC原料為材料,通過熱處理來提高硬度。
[0110]並且,輥41由滾針軸承構成。該滾針軸承具有:外圈42、組裝於其內側的多個滾子43、以及對該滾子43進行保持的保持器44。
[0111]外圈42以SPC、SCM等低碳鋼為原料,通過拉深成形形成而呈殼形,從而在軸向的兩端部形成有向內的凸緣45。外圈42彎曲成形凸緣45後,進行熱處理,而將硬度設為維氏硬度HV650以上。作為熱處理,此處,採用滲碳淬火,但也可以採用碳氮共滲淬火。
[0112]保持器44呈與圖3所示的保持器44相同的形狀。
[0113]保持器44由SCM、SPC等低碳鋼的鋼板形成。保持器44在組裝於外圈42內的狀態下,與外圈42 —同被熱處理,從而其硬度被設為維氏硬度HV650以上,從而被設為與外圈42大致相同的硬度。
[0114]如圖17所示,外圈42的向內凸緣45的內徑Cl1形成比保持器44的端部內徑d2小的小徑,從而通過該向內凸緣45對保持器44進行防脫,與上述凸緣45對置的保持器44的端面44a形成與凸緣45的內表面45a平行的平坦面。
[0115]代替滾針軸承41,也可以採用圓柱滾子軸承。
[0116]在圖15至圖17所示的鏈引導件A1中,若在被滾針軸承41滾動引導的正時鏈5產生晃動,則對滾子軸承41的外圈42施加偏載荷,外圈42與對滾子43進行保持的保持器44沿軸向相對移動,保持器44的端面44a與外圈42的向內凸緣45的內表面45a接觸,在該接觸部相對旋轉,在上述接觸部的硬度差較大的情況下,或者硬度較低的情況下,在接觸部產生磨損。
[0117]在實施方式中,外圈42的向內凸緣45與保持器44設為維氏硬度HV650以上,並且外圈42與保持器44的硬度設為大致相同的硬度,因此即使保持器44的端面44a在與外圈42的向內凸緣45的內表面45a接觸的狀態下相對旋轉,其接觸面也不會在早期磨損。
[0118]在保持器44的端面44a與外圈42的向內凸緣45的內表面45a接觸時,保持器44的端面44a為平坦面,從而由該平坦面構成的端面44a的整體與外圈42的向內凸緣45的內表面45a接觸。因此,表面壓力較低,從而能夠有效地防止接觸部的磨損。
[0119]保持器44能夠採用將通過切削而形成的部件、衝壓成形的部件、或者通過衝裁形成凹槽46的帶狀鋼板彎曲成形成圓筒狀,通過焊接使該對接端面接合的部件等。
[0120]在採用將帶狀鋼板彎曲成形成圓筒狀,通過焊接使該對接端面接合的焊接保持器44中,以焊接部的凸起部不從保持器44的端面朝外側突出配置的方式,例如,如圖18以及圖19所示,從保持器44的外徑側沿著對接端面焊接,或者如圖20所示,從保持器44的內徑側沿著對接端面焊接。另外,從保持器44的外徑側以及內徑側雙方焊接,從而進一步如圖21所示,在保持器44的端面形成V字形的坡口 48,對該坡口 48實施焊接。圖18至圖21所示的49表示焊接部。
[0121]附圖標記的說明
[0122]Ap A2…鏈引導件;2…驅動鏈輪;4…從動鏈輪;5…正時鏈(鏈);21…引導基體;22…側板部;25…軸卡合部;25a…錐形槽部;25b…軸支承部(封閉端部);26…壁面;27...間隙;31…輥軸;31a…軸端面;31b…外徑面;32...曲面部;35...窗;41...輥(滾子軸承);42…外圈;43…滾子;44…保持器;44a…端面;45…向內凸緣;45a…內表面;50…面卡合部;51a、51b…凹凸面;52a、52b…平坦面;53…引導突條;54…引導槽;55a、55b…平坦面;56…窗;57…防脫突部;58…引導面。
【權利要求】
1.一種鏈引導件,其配置於正時鏈的外周的一部分,並且包括: 引導基體,該引導基體具有沿所述正時鏈的移動方向較長地延伸的對置的一對側板部; 多個輥軸,該輥軸的軸端部支承於形成於所述引導基體的側板部的軸卡合部,並且所述多個輥軸沿所述側板部的長度方向隔開間隔地設置;以及 鏈引導件用的多個輥,所述多個輥以能夠自由旋轉的方式支承於所述多個輥軸的每一個, 所述鏈引導件的特徵在於, 在所述輥軸的軸端部與所述軸卡合部的彼此之間設置面卡合部來對輥軸進行止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鏈引導件,其特徵在於, 所述軸卡合部具有: 錐形槽部,該錐形槽部從所述側板部的正時鏈側的側面沿側板部的寬度方向延伸;以及 圓形的軸支承部,該軸支承部與所述錐形槽部的狹小端連通且支承輥軸的軸端部, 所述錐形槽部的狹小部的寬度尺寸小於所述輥軸的外徑。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鏈引導件,其特徵在於, 所述面卡合部由分別形成於所述軸支承部的內周以及輥軸的端部外周的凹凸面的面卡合構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鏈引導件,其特徵在於, 形成於所述輥軸的端部外周的凹凸面形成於軸端部的外周對置位置,並且該一對凹凸面形成為以包含軸中心的平面為對稱面而對稱的形狀。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鏈引導件,其特徵在於, 所述面卡合部由分別形成於所述軸支承部的內周以及輥軸的端部外周的平坦面的面卡合構成。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鏈引導件,其特徵在於, 所述面卡合部為如下結構:使從所述軸支承部的內周的徑向負載支承面直至開口部的引導突條與在所述輥軸的圓形的軸端面形成的徑向的引導槽嵌合,從而使引導突條的兩側面與引導槽的內側面面卡合。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鏈引導件,其特徵在於, 所述面卡合部由分別形成於所述軸支承部的內周對置位置以及輥軸的端部外周的對置位置的一對平坦面的面卡合構成。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鏈引導件,其特徵在於, 將形成於所述軸支承部的內周對置位置的對置的一對平坦面的對置間隔設為與所述錐形槽部的狹小部的寬度尺寸相同, 在所述軸卡合部的與所述輥軸的軸端面對置的壁面設置能夠彈性變形的防脫突部,該防脫突部與所述輥軸的外周上部卡合而對輥軸進行防脫, 在該防脫突部的與輥軸對置的內表面設置傾斜狀的引導面。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鏈引導件,其特徵在於, 所述引導基體為合成樹脂的成形品,所述輥軸為鋼製。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鏈引導件,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輥軸的軸端面與所述軸卡合部的供所述軸端面對置的壁面之間設有間隙。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鏈引導件,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輥軸的外周面與軸端面的交叉部形成有剖面圓弧狀的曲面部。
12.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鏈引導件,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軸卡合部的與所述輥軸的軸端面對置的壁面形成有貫通側板部的外側面的、小於棍軸的軸端面的窗。
13.一種鏈引導件,其配置於正時鏈的外周的一部分,並且包括: 引導基體,該引導基體具有沿該正時鏈的移動方向較長地延伸的側板部; 多個輥軸,該輥軸的兩端部被所述引導基體的側板部支承,並且所述多個輥軸沿所述側板部的長度方向隔開間隔地設置;以及 鏈引導件用的多個輥,所述多個輥以能夠自由旋轉的方式支承於所述多個輥軸的每一個, 所述輥由在帶凸緣的外圈內組裝有滾子以及對該滾子進行保持的保持器的滾子軸承構成, 所述鏈引導件的特徵在於, 將設置於所述外圈的軸向兩端的向內凸緣部以及所述保持器的各自的硬度設為維氏硬度HV650以上,並且設為大致相同的硬度。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鏈引導件,其特徵在於, 所述外圈以及保持器為熱處理品,所述熱處理是在外圈內組裝有保持器的狀態下同時進行的熱處理。
15.根據權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鏈引導件,其特徵在於, 所述保持器的與所述凸緣部對置的端面為與凸緣部的內表面平行的平坦面, 所述凸緣部的內徑比所述保持器的端部內徑小。
16.根據權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鏈引導件,其特徵在於, 所述保持器由焊接保持器構成, 該焊接保持器形成為:彎曲成形成圓筒狀且兩端的對接端被焊接,並且其焊接部的凸起部不從保持器端面突出。
17.一種鏈傳動裝置,其在驅動鏈輪與從動鏈輪之間架設正時鏈,在該正時鏈的鬆弛側鏈的一側部設置能夠對正時鏈的移動進行引導的能夠擺動的鏈引導件,對該鏈引導件的擺動側端部施加鏈張緊器的調整力從而將該擺動側端部按壓於正時鏈, 所述鏈傳動裝置的特徵在於, 所述鏈引導件由權利要求1?16中任一項所述的鏈引導件構成。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鏈傳動裝置,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正時鏈的張緊側鏈的一側設置對正時鏈的移動進行引導的鏈引導件而形成固定的配置, 該鏈引導件由權利要求1?16中任一項所述的鏈引導件構成。
【文檔編號】F16C19/46GK104169610SQ201380013479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2日
【發明者】加藤晃央, 大石真司, 中尾吾朗 申請人:Ntn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