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細則(不能成為消費欺詐的合法馬甲)
2023-04-13 09:31:58
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細則?近日,蔣女士帶兒子在重慶磁器口一家糖果店,品嘗後選了4塊牛乳派讓店家稱重算錢工作人員表示先切再算,並建議蔣女士再選一塊,可以送一塊店家切完後稱重,6塊糖總價高達466塊錢蔣女士覺得太貴不想要了,店家稱糖是現切現賣的,12.8元/50克,按克稱重計費因為已經切好,蔣女士只好付了款,事後她稱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2月7日《成都商報》),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細則?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細則
近日,蔣女士帶兒子在重慶磁器口一家糖果店,品嘗後選了4塊牛乳派讓店家稱重算錢。工作人員表示先切再算,並建議蔣女士再選一塊,可以送一塊。店家切完後稱重,6塊糖總價高達466塊錢。蔣女士覺得太貴不想要了,店家稱糖是現切現賣的,12.8元/50克,按克稱重計費。因為已經切好,蔣女士只好付了款,事後她稱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2月7日《成都商報》)
先讓消費者品嘗,繼而再切開,最後以糖果是現切現賣為由,讓消費者不得不付款。表面上,涉事商家的操作並無不當,但細究起來,該商家事先不告知糖被切開後必須購買,切好後又讓消費者陷入「不得不買」的境地,難怪消費者有上當受騙之感。此外,6塊糖高達466元的價格,也加重了消費者的質疑。然而,面對消費者的質疑,商家以明碼標價為由進行辯解,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對商品明碼標價,是商家保障消費者知情權的法定義務。《價格法》第13條規定,經營者銷售、收購商品和提供服務,應當按照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規定明碼標價,註明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計價單位、價格或者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情況。在這起「6塊糖466元」的糾紛中,商家確實做到了明碼標價,雖然其以克為計價單位的做法符合法律規定,但這種不以公眾熟悉的以斤為計價單位的標價,容易讓消費者誤以為價格不貴,不同計價單位也讓商家宰客有機可乘。
實際上,部分商家利用明碼標價合法馬甲宰客的情形並不鮮見。由於商家的標價符合法律規定,這種宰客行為因穿上了合法馬甲更具有隱蔽性,往往讓消費者防不勝防。一旦消費者感覺價格太貴想要反悔時,商家便推出明碼標價的擋箭牌,強迫消費者購買已下單的商品。也正因此,一些商家故意將不同計價單位作為變相提高商品售價的法寶,誤導甚至是欺騙消費者。
明碼標價是商家必備的基本商業倫理,但這並不意味著商家可以隨心所欲地提高商品售價。《價格法》第7條規定,經營者定價,應當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原則;第8條規定,經營者定價的基本依據是生產經營成本和市場供求狀況。依照上述規定,在這起「6塊糖466元」的糾紛中,消費者感覺上當受騙的一個重要原因,恐怕就在於商家售賣的糖果價格不合理,已經偏離生產經營成本合理限度。
在這起糾紛中,經過協調,消費者和商家最終取得了諒解。儘管目前沒有證據證明商家確係強買強賣,但商家可能利用明碼標價宰客的苗頭值得警惕。當地景區及市場監管部門要以此為戒,舉一反三,深查商家在明碼標價合法馬甲下可能存在的宰客行為,確保景區的商品售價回歸合理、公平的正常軌道。這不僅關乎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更關乎城市的形象和旅遊業的健康發展,當地景區和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
老話說得好,金杯銀杯不如消費者的口碑。面對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規則,商家在商品售價方面只有誠信守法,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才是正確選擇。否則,企圖利用明碼標價合法馬甲做「一錘子買賣」,不但法律不答應,而且還會失去消費者信任,落得個「門可羅雀」的結局。這是不二市場法則,但凡有理性的商家,都應銘記於心。(萬周)
來源:北京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