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為何是裡程碑(辛亥革命為何被稱為是)
2023-04-12 20:01:28 2
辛亥革命為何是裡程碑?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裡程碑」「緬懷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驅的歷史功勳,就是要學習和弘揚他們為振興中華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新時代,激勵和團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就要銘記辛亥革命為中華民族建立的彪炳千秋的歷史功績,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辛亥革命為何是裡程碑?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辛亥革命為何是裡程碑
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裡程碑。」「緬懷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驅的歷史功勳,就是要學習和弘揚他們為振興中華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新時代,激勵和團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就要銘記辛亥革命為中華民族建立的彪炳千秋的歷史功績。
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
中國自秦朝以來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創造過輝煌成就,書寫過耀眼文明。然而,隨著社會生產力進步與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十九世紀開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日益沒落,成為社會進步嚴重桎梏。西方列強的不斷入侵與清王朝的腐敗無能,更加凸顯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腐朽,使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
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實現民族自強獨立,中國社會各階層都進行了不懈努力。但是,從太平天國到洋務運動、從義和團到戊戌變法,都沒有推翻中國封建帝制,這一切到辛亥革命才有了變化。辛亥革命的熊熊烈火迫使清帝退位,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畫上句號,在中國歷史上結束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確立了民主共和理念
孫中山在領導革命過程中,從第一次響亮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到提出以建立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標的政治綱領,再到樹立起民族、民權和民生的「三民主義」大旗,於1911年10月發動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建立了共和國。
雖然革命果實很快就被北洋軍閥袁世凱所竊取,但辛亥革命確立的民主共和理念卻在中國大地上紮根,深刻喚醒了中國人民的民主共和精神,蕩滌了封建專制主義觀念,對共和國的追求自此深入人心,在中國歷史上進行了一次人們思想的大解放,鼓舞和激勵著後來更多的中國人邁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步伐。
打開了進步潮流閘門
辛亥革命作為二十世紀中國第一次歷史性巨變,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救國救民、探索革命,凝聚著當時一切進步分子對可能實現民族自強獨立社會思潮的追求,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工讀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等各種社會思潮湧入中國、粉墨登場。
正是在人們對進步潮流的積極追求中,對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真理和道路探索中,馬克思主義開始通過不同途徑傳入中國,特別是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一部分先進的中國人堅定地選擇馬克思主義、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誕生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形成了「領導中國人民前進的堅強力量」。
建立起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在中華大地上建立起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探索了道路。」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西方大多數國家都已經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亞洲許多國家還延續著落後的社會制度,面臨著民族民主革命和實現社會重要變革的重大歷史使命。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不僅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裡程碑,對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也是整個亞洲近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影響著亞洲歷史走向與格局,對亞洲一些國家的民族民主革命和社會深刻變革也具有一定意義。
(作者為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科研規劃部副主任、教授)
轉載請註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欄目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王珍 文字編輯:王珍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笪曦
來源:作者:胡長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