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我們來相會是什麼歌(華亭相會秦腔聽罷言來)
2023-04-09 18:54:21 1
月是故鄉明 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 感受作者熱愛家鄉、眷戀家鄉的真摯情感;
2. 體會文中寄情以物,以情馭景,無理而妙的表現手法;
3. 理清文章結構思路;
二、 課時安排:兩課時。
三、 教學方法:
1. 提問、啟發;
2. 誦讀、感悟。
四、 學習方法
1. 交流、討論;
2. 誦讀、感悟。
五、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文
師:中國的傳統文化講究「安土重遷」、「落葉歸根」,所以,中國人都有熱愛家鄉、眷戀家鄉的情懷。所謂「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水是家鄉甜,人是故鄉親」,中國人說到人生遇到的美事時也說「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他鄉遇故知」,其中「他鄉遇故知」也表現了人們對故鄉、故人的感情。這種感情促使人們愛家鄉、愛祖國,是一種樸素的情感,值得我們發揚。在中國文學中,這種情感遍布於詩歌散文中,今天,就讓我們來欣賞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寫的《月是故鄉明》這篇優美的散文。
(二) 作者介紹:
季羨林:語言學家、史學家、佛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精通12國語言的翻譯家,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學學會名譽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終身教授。是不是有點喘不過氣來?一個人,能有其中的一個頭銜已經夠厲害了!可是,我們的季羨林先生卻有著這麼多的頭銜!而且,說他是翻譯家,可不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的那種懂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的翻譯家,而是古印度語、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他所懂的語言可以說世界上沒有多少人會說,只有極少數的人會說。季羨林先生,實在是中國的寶貴人才!即便是這麼一個厲害的人,他卻很謙虛,三次發文拒絕「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的稱號。他是一個謙虛的人,大概越是知識淵博的人,都越謙虛吧。同學們以為呢?
這樣一個博學的人,也和我們普通人一樣,也有故鄉情結。由此可知「眷戀家鄉,熱愛家鄉」是我們共同的情懷。只是,表達這種情懷的文章古今都有,但各有各的不同,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季羨林先生的這篇《月是故鄉明》。
(三) 釋題
師:大家知道「月是故鄉明」這句詩出自哪裡嗎?
明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詩人在安史之亂中,歷經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真是感慨萬端。其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中的「月是故鄉明」句寫景,但作者寫的卻不完全是客觀景物,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從邏輯上來說,這是一個病句,但正是這樣,才更有味道。(師:大家想一想,為什麼?)。
明確:大家想一想,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明月最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覺,偏偏要說得那麼肯定不容置疑。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讓人並不覺得於情理不合。(師:體味一下這句話,說一說這句話所傳遞出的感情。)
明確:極深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情。這種感情,甚至有點偏執,但卻恰切地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深情。因為深愛,所以偏執;因為深情所以偏執。對明月而憶弟,覺露增其白,白月不如故鄉之明,憶在故鄉兄弟也,蓋情異而景為之變。
師:這種偏執,如果換一種對象,就會讓人笑話甚至鄙視,大家想一想,現實中,有的人說過的哪一句話跟這句話情義相同卻境界相去甚遠呢?
明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
師:如果我們要仿寫句子,把上面這個意思按「月是故鄉明」的格式來一句,怎麼說呢?
明確:月是外國圓。
師:哈哈,月是外國圓,多麼好笑?外國的月亮和中國的月亮不是一個月亮嗎?之所以好笑,是因為這句話透露出了說話人的崇洋媚外的奴才心理。你們看,同樣的表達,卻不同的效果。
師:那麼,為什麼用月就能表達出這種感情呢?為什麼不是用其他事物呢?說到底,「月」
123下一頁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