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卡帶時代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2023-04-02 01:20:07 1
白晶晶
我聽卡帶的年代,陳奕迅還是頭髮茂盛的青年,如今他的髮際線已退到中年邊緣。流年如水,過去值得懷念;往事如煙,閒時不忘追憶當年。
盒式磁帶發明者奧登司在荷蘭去世的消息,把一個古早概念帶回人們眼前。卡帶,學名盒式磁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還沒有數碼技術,音樂、聲音需藉助磁化技術來記錄,錄製了聲音或音樂的磁帶,放在卡盒裡。
卡帶人生,更像是買定離手的賭局,選擇了一盤磁帶卡帶是誰,只能在AB面裡挑選最愛。即使倒帶,也離不開劃定好的循環。
木心說過,「從前書信很慢,車馬很遠,一生只愛一個人。」聽盒式磁帶的年代,人們一次只聽一盒歌,更要在方寸間體味音樂的感覺。
還記得,2004年的冬天,回東北的綠皮火車上,10幾個小時陪伴我的,只是一盒陳奕迅的卡帶。
Walkman裡循環著一首《聖誕結》,這一遍放完就按下停止鍵,伴著快速倒帶的聲音,等著歌曲的從頭開始。印象中,火車車窗上凍住的冰花,很厚。陳奕迅的嗓音,很柔。
「我住的城市從不下雪,記憶卻堆滿冷的感覺,落單的戀人最怕過節。」
現在,信息交互很快,一生足以愛上很多人。人生的卡帶,也像是開啟了盲盒模式,誰都不知道下一首播放的,將是算法送上的哪一首歌。
高鐵上的旅人,早已告別Walkman,頭上的降噪耳機成了新標配。隔絕外界聲音,打開音樂軟體,無限海量歌曲可供挑選,但人們安靜聽歌的一方天地,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就我個人經驗而言,現在越來越難以靜下來聽完一首歌。
打開音樂播放軟體,算法定製套餐讓我眼花繚亂——午後限定音樂飲品、華語私人訂製、最懂你的歌曲推薦、寶藏音樂盲盒……這些你都不喜歡?沒關係,輕輕滑動手指,還有更多專輯等著你。這一首不喜歡卡帶是誰,一秒鐘切換,只要你想要改變,系統永遠不知疲倦。
唾手可得卻又棄如敝履,成了數位音樂時代的魔咒。單純因旋律、歌詞被喜歡的音樂,越來越少。就連廣場舞大媽的神曲歌單,都好幾年沒更新了。
細數過去一年的全民神曲,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李宇春的《無價之姐》。不過,如果沒了乘風破浪姐姐們的弄潮搏浪、認真亮相,這首歌也未必如此刷屏洗腦。
打開熱門音樂排行榜,中年人都是滿臉問號。點開一聽,歌詞生搬硬套、強行押韻,旋律東拼西湊,熱門老歌隨手剪裁,創作者變成了音樂裁縫。
有博主曾經用十個詞就總結了流行的古風歌詞的套路:時間必須是「千年」,地點動不動就「天下」,人物則多是「誰人」,起因常見「離愁」,經過多要「徘徊」,結果就是「殤」。
消失的又豈止是卡帶,是良幣淘汰劣幣的音樂製作模式。唱片公司的衰落,短視頻時代的到來,僅用15秒就能推紅一首歌的現實,讓用心沉澱音樂成了徒剩情懷的壞生意。
然而,留下來的才是好東西,就像捨不得丟掉的卡帶,裡面不只有逝去的青春,更有動人的旋律和用心的製作。
消逝的卡帶時代,不該帶走娓娓道來的優美旋律,對著歌詞單抄寫詞句的感動,不該只剩對流行歌文法不通的憤懣。
這兩年,臺劇《想見你》復刻了卡帶回憶。主人公將磁帶放進老式卡帶機裡,伍佰的《Last Dance》響了起來,「所以暫時將你眼睛閉了起來,黑暗之中漂浮我的期待」。
希望未來的年輕人,能像曾經的我們,有丟不掉的音樂記憶。閉起眼睛,感受音樂帶給我們的期待。
設計 祝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