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是歐巴馬的關注重心(圖)
2023-04-01 23:53:23
專題: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
11月25日,美國當選總統歐巴馬在芝加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正式提名彼得·歐爾薩格(左)出任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歐爾薩格現年39歲,現任美國國會預算局局長。新華社/路透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前段時間,筆者曾問一位華盛頓資深學者,中國發展那麼快,研究中國應該是美國智庫最熱門外交研究課題了吧?這位專家直搖頭,說在美國,中國研究還遠遠不及歐洲、俄羅斯、中東等問題的研究,甚至還不如拉美研究。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在美國戰略地位中的現狀,也反映了當前中美之間由於立場和視角的不同而產生的觀感落差。
從一年多前的候選人初選到現在歐巴馬的勝出,中國人始終很關心美國總統大選。歸根到底,中國人關心的是「新總統對中國好不好?」這隱含的前提是,美國這個超級大國的變化總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整個世界產生影響。假設這場選舉發生在某個小國,甚至是中等強國,就不會有那麼多人關心了。
但是,美國總統是美國人民來選的。在選擇時,美國人民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國內問題中國下一任總統是誰,「對中國好不好」恐怕不是主要考慮。由此而產生的美國總統也主要對本國選民關注的問題負責,一般而言,外交不會成為新總統的首要施政議程。明年1月20日正式就職之後,如果沒有發生類似「9·11」這樣的突發事件的話,排在歐巴馬議事日程上的首先是如何穩定金融體系,其次是伊戰,再次應該是醫療保障體制改革,然後還有競選中承諾的減稅……即便在外交議程中,中國的排位通常也不靠前。歐巴馬當選後,首先通話的外國領導人還是美國傳統的盟國,中國可能不在此列。
在經濟生活變得越來越全球化的今天,政治生活依然是地域性中國下一任總統是誰,通過這種機制產生的領導人只會面向他們的選民。美國總統永遠只是美國的總統,而不是全世界的領袖,歐巴馬也不會例外。為了保持與現政府的距離,歐巴馬沒有出席有眾多國家領導人參加的20國金融峰會;為了回報民主黨的主要支持者,歐巴馬獲選後推出的第一項政策是敦促政府拿出250億美元來拯救美國三大汽車商。這便是全球化時代的世界政治悖論,國家的內部政治越來越具有國際影響,而其他國家的民眾只能被動地接受這種外部效應。
當中國媒體沸沸揚揚地猜測歐巴馬對華政策走向時,美國輿論關心的是下一任財長是誰,以及歐巴馬如何拯救美國經濟。更重要的是,美國外交的機構布局中並不存在獨立的中國政策班子,中國是東亞或亞太事務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國務院由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領導,在國防部由亞太事務助理部長幫辦負責,在國家安全委員會由亞太事務資深主任掌握。
美國總統很少有憑藉外交資歷當選的,熟悉中國的更是鳳毛麟角。絕大多數新總統在上任之初,都很少了解中國或者根本不關心中國。在這種情況下,新政府的對華政策主要由外交行政機構來制訂執行。在這種情況下,不必指望中國會成為歐巴馬關注的重心。一些網絡論壇中類似於「美國費多少周折全力對付中國」的某些「陰謀論」的話語,基本上都屬杞人憂天,經不起事實的驗證。
總之,客觀把握美國政治的規律與現實,讓中國成為歐巴馬關注的重心既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儘管近年來中國在美國對外戰略的地位也在上升,但是在美國的意識形態光譜上,中國並不是它可以依靠的「有共同價值觀」的夥伴和盟友。當然,中國要想吸引歐巴馬的關注也有辦法,那就是自身出問題或者給美國搗亂,而這顯然不符合中國的根本國家利益以及「二十年戰略機遇期」的國家戰略目標。
(來源:環球時報 餘萬裡作者是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副教授。)
如需了解更多的收錢吧代理加盟詳情,請諮詢電話18883238888.全國招聘代理加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