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五刑是哪五種刑罰?淺談上古五刑的起源及改革
2023-03-30 10:09:42 3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關於懲戒的刑罰,不同時期所規定的刑罰也不同,五刑是古代五種刑罰墨、劓、刖、宮、大闢的統稱,最早起源於蚩尤時期,上古五刑也慢慢成為後來刑罰的主體,五刑後來經過兩個階段改革也漸漸完善,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上古五刑是哪五種刑罰?
五刑是中國古代五種刑罰之統稱,在不同時期,五種刑罰的具體所指並不相同。在西漢漢文帝前,五刑指墨、劓、刖、宮、大闢;隋唐之後,五刑則指笞、杖、徒、流、死。一般將前者稱為奴隸制五刑,後者稱為封建制五刑。五刑是對中國古代刑罰的部分概括,並不代表全部刑罰制度。
五刑的起源是什麼?
五刑最早源於有苗氏部落,另有一說源於上古時代蚩尤領導的九黎族。有苗氏亡於夏啟後,夏啟將有苗氏推行的刖、劓、琢、黥等刑加以損益,形成了墨、劓、刖、宮、大闢五種刑罰,並使之成為主要的刑罰體系。自夏以後、商、周及春秋之際,五刑一直被作為主體刑而廣泛使用。奴隸制五刑在漢文帝時期因為緹縈上書而被廢除,被封建制五刑取代。
五刑的兩個階段:
以漢為界,「五刑」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秦以前為墨、劓、剕(刖)、宮、闢。 「 墨」是在罪犯面部、耳後、頸項、手臂上刺刻後塗以墨。「 劓」是 割掉鼻子。「 剕」是 斷足,春秋戰國時普遍施用此刑。齊國因受刖刑者多,曾出現「屨賤踴貴」現象,踴就是刖足者穿的鞋。「 宮」是剝奪犯人生育能力:對男犯施行閹割;對女犯則用暴力打擊其腹部,使其子宮脫垂,不能生育。「闢」 即死刑,其名稱和執行方式不盡相同,主要有炮烙、剖腹、醢、脯、戮、斬、焚、踣、黥、轘、辜等。
可以看出,上古的五刑都是殘害肢體的刑罰,它反映出蒙昧時期刑罰的野蠻。秦亡漢立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及對人的生命的尊重,以墨、劓、剕(刖)、宮、闢為主的舊五刑也逐漸為笞、杖、徒、流、死的新五刑所代替。
五刑的改革:
魏晉南北朝時中國法制進入上承秦漢、下啟隋唐的重要歷史時期。這一時期的刑制改革是向中古時期「五刑」的最後衝刺。笞、杖、徒、流、死的「五刑」制度中的刑種和刑等,是從這時進入法典並逐漸規範化的。其改革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正式廢除了宮刑。從此,在中國古代,宮刑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第二,形成了五種刑種。經過魏晉南北朝各律的不斷改進,《北齊律》最終形成了接近「五刑」的五個刑種,它們是:死、流、耐、鞭、杖刑。實際上,與中古時期的「五刑」已十分接近。
第三,規定了刑等。上古時期的「五刑」只有刑種,沒有刑等。而魏晉南北朝的刑制改革中,不僅出現了刑等,而且逐漸規範,並在律中作了明文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