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具盛名不是佛教而是印度教,你敢信
2023-03-30 09:21:58 1
印度在唐朝的是被稱之天竺國,那時的天竺國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在李世民時期,也曾派高僧玄奘去取經,不過現在的印度教卻是成為印度最具影響力的一種教派,那它和佛教有什麼不同,印度教的人不吃雞肉這又是為什麼呢。
印度教的介紹:
印度教即婆羅門教,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內所產生的宗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所謂「印度教」是產生於印度文化圈上的宗教、哲學、文化和社會習俗的綜合稱謂,它的信仰、哲學、倫理觀點等複雜多樣,甚至相互矛盾。
印度的社會等級、集團和不同的文化階層有著各自相異的信仰和實踐,但是與其他宗教不同,印度教崇拜三大主神,直接宣揚世襲等級制度,把種姓制度作為核心教義,要求教徒嚴格遵守種姓制度。種姓制度是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印度教和佛教有什麼不同:
糾正一個看法,印度從來就不是真正意義的「佛國」,然而佛教是一個世界性的宗教。在古印度,印度教(古式婆羅門教)一直都是佔有統治地位的(然而並不是世界性宗教),(即使在佛教最為繁盛的阿育王時代,信眾也不超過總人口的20%,印度教(古式婆羅門教)則在印度歷史中一直佔據統治地位,一直到伊斯蘭東擴,其中)直到今天。
按歷史發展,最先有婆羅門教,然後是出現佛教,之後出現印度教。佛教的成功,得力於婆羅門教的體系成熟,佛教的「無神」思想也算然徹底的顛覆了傳統的婆羅門思想,但是佛教在印度發展不是很順利,在公元12世紀,伊斯蘭教的入侵之後就覆滅。
在伊斯蘭教的壓力下,印度本土的婆羅門教復興,之後建立了新的婆羅門教——也就是現在的印度教。可以說印度教是佛教和婆羅門教融合,雖說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不過還是會有一點的差別的。
印度教的人不吃雞肉這又是為什麼:
印度教的觀念裡就是不能吃肉,認為肉是不潔的,吃肉會汙染身體,會受到神的厭惡,吃肉就是下等人。印度種姓制度四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實際上就是一個比較潔與不結的分類。越是高種姓越是素食主義者。
四種性之下還有賤民,只有賤民才吃肉。因為印度的宗限制,姓氏等級越高的家族,都只能吃素。印度人很多奇奇怪怪的習慣,比如喜歡坐在地上吃飯,活著手抓飯。原因:印度多數地區常年高溫,把菜煮成糊狀,便可以保存較長時間。
這也難怪印度教是佛教和婆羅門教的融合的一種信仰,佛教和婆羅門教講究八戒: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邪,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七戒坐臥高廣大床,八戒非時食。教徒一般都吃素食,不佔葷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