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的七個怪異傳聞 關押囚犯的水牢真的存在嗎?
2023-03-30 12:53:08 1
頤和園是中國清朝時期的皇家園林,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處園林之一,前身為清漪園,在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時期曾遭到重創,後來又重建稱為頤和園,在頤和園內有很多怪異的傳說,比如佛香閣的傳聞,園內水牢真的存在嗎,皇家園林為何沒有城牆等等,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頤和園的七個怪異傳聞:
一、佛香閣為何是三層
佛香閣位於在萬壽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築在一個高21米的方形臺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層四重簷的建築;閣高41米,閣內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構複雜,為古典建築精品。原閣鹹豐十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後,光緒十七年花了78萬兩銀子重建,光緒二十年竣工,是頤和園裡最大的工程。閣內供奉著「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燒香。想當年乾隆爺修清漪園時,這佛香閣就是按照杭州六和塔樣式設計建造的,不過塔身設計高度要比杭州六和塔要高出2層,也就是乾隆爺想把佛香閣建成九級浮屠塔,讓人琢磨不透的是這塔修到八層時居然倒了。乾隆認為這是上天在警告自己,於是改變設計,變成了今天的三層。
二、頤和園「水牢」真的存在麼
站在萬壽山上向昆明湖西南方看,會發現西堤以西的湖水當中有一座孤島,這裡常年封閉,無路可通。有人發現孤島上有兩道高大的城牆。根據傳說,當年英法聯軍攻入頤和園的時候,發現島上有城牆和高臺,認為有清軍把守,就遠遠地向島上發射了一通炮彈後,一看沒有什麼反應,就撤走了。如今這裡早已成為了一片廢墟,讓一切的傳說成為了未解之謎,那麼頤和園中真的有傳說中的水牢嗎?其實,這座孤島上的建築叫做治鏡閣,八國聯軍火燒頤和園的時候,由於治境閣是建在湖中,而四周都是水,沒有陸路連接,因此躲過了一劫。不過今天的治境閣早已蕩然無存,只留下一堆殘垣斷壁,這是為什麼呢?
既然它沒有被英法聯軍燒毀,難道被八國聯軍燒毀了。實際上,孤島上建築沒有毀於侵略者的手裡,反倒是被自己人給拆了。光緒年間慈禧重修頤和園時,由於缺少木料,直接將治境閣拆除,將材料挪用到了其他地方。那治境閣裡到底有沒有人們傳說中的水牢呢?答案是沒有的。因為過去這裡曾是禁區,沒有人去過,所以人們對這個建築它究竟是幹什麼的產生了猜疑,以至於後來人們都說這裡是一個水牢,宮女太監犯了錯誤就關在裡面,以訛傳訛就傳開了。
三、寶雲閣為何在戰火中倖存
頤和園內有一座特殊材質的建築,名叫寶雲閣。為什麼說它材質特殊,因為其他建築基本上都是磚木結構,只有它是由黃銅製成的,說白就是一座黃銅建築。有人說,寶雲閣沒有被英法聯軍付之一炬,是得於它的材質結構。據當時的一些資料顯示,不僅寶雲閣,整個萬壽山西部的很多建築都保存完好。如果是因為黃銅製成的建築,那麼其他的那些木質結構建築呢?為什麼在東部建築幾乎蕩然無存的情況下,西部的一些建築卻保留了下來?這個問題困擾了人們很多年,人們只能從風向上來作出合理的推斷,英法聯軍攻入頤和園的時候是十月份,風由西向東吹,當時放火時是以佛香閣為中心,所以萬壽山東邊的建築燒毀較多,而西邊的建築燒毀較少。
四、皇家園林為何不見城牆
頤和園最美麗的風景,莫過於寬闊的昆明湖。早在明朝的時候,這裡就是一片觀賞風景之地。每年三四月份,當地百姓都會到這裡來踏春。後來,乾隆皇帝瞧上了這塊風水寶地,修建了皇家園林。皇家園林建成後,乾隆皇帝並沒有在四周修建圍牆,也沒有派重兵把守,所以老百姓也可以到這邊來,不過當地百姓只能在「警戒線」以外觀賞,不能越過「警戒線」,否則被抓要蹲大獄的。可您知道這警戒線在哪兒嗎?就在今天的廓如亭,廓如亭以東不設限,當地百姓可以到這個地方來遊玩,廓如亭以西至十七孔橋、南湖島都是皇家禁地,不是說誰想來就能來的,否則要付出代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