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救助站的感人(我們願做親人相聚的擺渡船)
2023-04-13 21:15:57 2
杭州救助站的感人?新華社杭州10月2日電(記者趙悅 李平)在杭州西溪路870號的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內,當老李和離婚多年的妻子中秋節當天看到兒子李軍(化名)後再也無法控制情緒,連聲感謝在場的工作人員,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杭州救助站的感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杭州救助站的感人
新華社杭州10月2日電(記者趙悅 李平)在杭州西溪路870號的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內,當老李和離婚多年的妻子中秋節當天看到兒子李軍(化名)後再也無法控制情緒,連聲感謝在場的工作人員。
「兒子一直在江蘇常州打工,我在寧波務工,9月26日聯繫時發現他關機了,當時感覺就特不好!」來自貴州六盤水的老李常年在外打工,與兒子李軍過著聚少散多的日子。
沒想到9月27日下午就接到杭州市救助管理站業務科副科長黃麗軍打來的電話,告訴老李他的兒子正在接受救助。「當時我根本不相信!」老李雖然沒上過小學、不識字,可防詐騙意識很強。
9月26日,李軍在杭州市下沙出現精神異常,由民警護送至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診斷,後經醫院診斷為抑鬱狀態。李軍入院後,黃麗軍及時介入,第一時間趕赴第七醫院了解小李的情況,開展甄別尋親。
「家裡有什麼人?自己一個人到杭州來的嗎……」面對黃麗軍的詢問,李軍剛開始沉默不語,後來提到「父親」一詞時,李軍輕微地抬了頭。
從「父親」入手,黃麗軍和小李分享為人父的經歷,一遍遍苦口婆心地勸他,小李的情緒漸漸出現變化,最終敞開心扉,「我叫李軍,老家在貴州六盤水,爸爸電話是……」
獲取了小李的關鍵信息,讓老李相信就「簡單」多了,方言不通加上信任危機,黃麗軍打了20多次電話,最終說服老李明白兒子李軍患病並在接收救助。經過醫院數天治療,李軍病情逐漸緩解,黃麗軍和老李說中秋節當天可以接回兒子。
「把孩子接回家後要按時用藥,最重要的是要多關心愛護,讓他感受到家的溫暖,這樣才能幫他走出陰霾。」老李一家臨走時,黃麗軍再三叮囑。
尋親甄別、心理撫慰、護送特殊受助群體回家等,這是黃麗軍等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的日常。
「我不覺得累,也不覺得苦,反而覺得通過自己的工作能讓暫時受困人員返鄉團圓,工作特有成就感和滿足感。」黃麗軍說,在1年365天中,他們有100多天在護送受助人員返鄉的路途中。
「護送患有傳染病或精神、心理等問題人員返鄉時,護送員遇到過被咬或被打的情況,面對突發我們都不害怕。」記者詢問救助站內從「70後」到「90後」工作人員同一個問題時,得到了同樣的答覆。
談到救助管理站這些年的最大變化,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長俞珍說,隨著扶貧攻堅的深入推進,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現在他們站的救助量逐年下降,特別是流浪乞討人員數量大幅減少。
「2015年,我們站救助的人數是9000多人次,2017年下降到7000多人次,今年1月至9月,救助不到3000人次。」俞珍說,一般性困難人員的救助數量少了,但特殊人群的救助數量沒有下降,比如精神疾病患者等,他們1月至8月救助了近400人次。
溫情的救助而不是冰冷的管理。面對人來人往的救助管理站,俞珍說:「我們要做的就是像擺渡船一樣,讓受助人員與親人儘早團聚,幫助他們拍掉身上的灰塵,過上新生活。」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