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歷代方志集成(四川歷代舊志提要)
2023-04-16 02:03:30 1
王玉璋修,劉天錫、張開文纂。王玉璋,字克齋,貴州畢節人,清末附生,民國十三年(1924)任合江縣知事。劉天錫,字疇九,四川合江人,光緒二十年(1894)舉人,歷官四川懋功(今小金縣)、江北等廳訓導、珙縣教諭等。張開文,生平不詳。
民國十四年(1925),因省府議修通志,函請各縣呈送縣誌,合江遂開局纂修,記事即斷至該年,開局次年即完稿,又聘縣舉人高覲光為之校訂,於民國十七年(1928)定稿付印。
合江縣長高縣人於鐵夫於《重修合江縣誌序》中敘述修志經過,謂「合江之為縣始自漢始,地濱大江,頗稱繁庶。明末獻賊屠蜀,波濤震撼,井裡為墟,其縣治孑遺僅數十家,則其文獻之滅亡盡淨可知也。清乾隆二十七年,江夏葉體仁創修之;嘉慶十七年,金匱秦湘續修之;同治十年,五進瞿樹蔭又續修之;逮民國十四年已四十五年易寒暑矣。適四川通志局之徵求;王前知事玉璋延劉君疇九主其事,分聘採訪編輯諸君子,鑽研討論,其事均斷自民國十四年,其方式一遵通志局迭次所發之表式暨例言,參以富順志之綱目序例,及吾蜀各縣誌之善本,以一年而採訪竣事,著手編輯。都為十二篇,冠以地圖風景名人書畫足資紀念者。自新政改易,治亂相嬗,舊志之可因者不得其半,全賴加意搜羅,薈萃成書,不遺不濫,近且刊以公世,甚盛事業。」本序撰於民國十八年(1929),可見合江縣誌,清代曾經三修;民國重修,大半均採新纂。
該志共設十二篇,即輿地篇第一,治制篇第二,財賦篇第三,食貨篇第四,武備篇第五,選舉篇第六,教育篇第七,禮俗篇第八,人物篇第九,藝文篇第十,金石篇第十一,雜記篇第十二。以上十二篇,合訂為六卷,外合江文徵二卷,共八卷,共計47萬餘字,記事極為詳盡。文徵中以清末至民國初期的詩文收載為多,有如光緒舉人李超瓊及兄超元、弟超瑜(俱廩貢生)、侄兒徐麟,還有恩貢生載映奎等人的著述便收之頗多。僅李超瓊的詩文就達六十餘篇(首),約2萬字,其中《石船榜人傳》、《符江耆舊錄》等文有較高史料價值。人物門所載亦以清末舉人、貢生之事跡為多。其他如輿地、治制、教育等門類中尚間附有關的詩文傳記。治制門對民國改元後新設之徵收、警察、團練、稅務、教育等局所和議會、農工商會等史料收載甚詳。武備門又大量編入民國初期軍警之資料。教育門所載清末民國初開辦新學堂,中、初級學校之建設、分布、經費、機構設置,以及社會教育等史料約15萬字,有一定價值。唯嫌人物門之列女和義烈收之太繁,達3萬餘字,多不可取。
今存民國十五年(1926)稿本和民國十八(1929)年鉛印本,稿本今藏四川省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