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大腸桿菌病致病因素有哪些(雞易得大腸桿菌的八大原因)
2023-04-16 02:23:53 2
雞大腸桿菌病是由某些致病性血清型大腸埃希氏桿菌引起的雞的不同類型疾病的總稱。
特徵是引起雞的心包炎、肝周炎、氣囊炎、腹膜炎、眼球炎、關節炎及滑膜炎、輸卵管炎、大腸桿菌性腸炎、肉芽腫、敗血症等,該病在瑞典被首次報導,以後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陸續發生。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該病不斷在我國蔓延和擴散,尤其是近年來,大腸桿菌病在許多養雞場廣泛流行,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加上大腸桿菌極易產生耐藥性,使治療費用上升,嚴重威脅著養禽業的健康發展,給養禽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大腸桿菌發病原因
一、抗菌藥物的不正確使用
用戶往往把使用藥物當作控制大腸桿菌的主要手段,但藥敏試驗普及率低,用藥盲目性大,且在實際生產中有時用藥不合理,如隨意加大劑量,或低劑量長時間使用,投藥途徑不當,不注意輪換用藥,造成大腸桿菌產生耐藥性,導致藥效下降甚至無效,藥物控制難度增大。另外藥物的濫用造成機體內微生物菌群的失調,也是大腸桿菌病一個常見的誘發因素。
二、免疫抑制性疾病影響
我國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感染非常普遍,免疫抑制性疾病會造成機體整個防禦系統體液免疫、細胞免疫、非特異性免疫、局部免疫受損,導致免疫抑制或低下,增加了對大腸桿菌的易感性。
三、種雞群的淨化水平低
導致雞傳染性貧血病毒(CIAV) 亞群禽骨髓性白血病病毒 (ALV-J) 、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症病毒 (REV) 和呼腸孤病毒免疫抑制性疾病,經種蛋垂直傳播給雛雞。
四、大腸桿菌垂直傳播
垂直傳播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大腸桿菌引起的敗血症、腹膜炎涉及的母雞卵巢及輸卵管的感染,從而引起卵內汙染,傳給下一代雛雞;另一種是種蛋本來不帶菌,但蛋殼表面汙染有大腸桿菌的糞便,在種蛋保存期或孵化期侵入蛋內部,也可引起死胎、爆蛋或出殼後成為感染雛雞,這種情況下如果孵化和出雛過程消毒不嚴造成感染會更嚴重。
五、支原體的感染
尤其是雞毒支原體的感染,與大腸桿菌有協同致病作用,也是大腸桿菌病的常見誘因之一。支原體除了水平傳播外,還可因種雞群的淨化水平低,導致支原體經種蛋垂直傳播給雛雞和使用帶有支原體的非雞胚製造的活疫苗造成感染,也是支原體傳播不可忽視的途徑。
六、繼發感染
繼發感染主要是由雞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的感染造成。其中一些高致病力的毒株,因可引起死亡,往往容易確診,但那些非高致病力的毒株,往往不容易被發現和分辨。
正是這些目前仍廣泛存在於家禽環境中的非高致病力毒株,往往會破壞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屏障系統的完整性,致使被感染禽不同程度地出現免疫抑制等,從而為大腸桿菌的入侵打開了門戶。
七、飼養管理差,環境汙染嚴重,應激因素長期存在
雞大腸桿菌病是一種條件性疾病,惡劣的外界環境條件和各種應激因素都能促進該病的發生和流行。如氣候突變、寒冷、悶熱、通風換氣不良、氨味過濃等應激因素,使雞群抗病力減弱,各種病原微生物乘機侵入,引起機體發病。
衛生條件差,糞便、汙水、病死雞等不能無害化處理,從而造成了雞場環境汙染嚴重,細菌、病毒大量存在。對消毒工作不重視或不嚴格,密度過大,潮溼的環境又為大腸桿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的滋生創造了條件。
八、其他原因
飼料營養缺乏,維生素等含量不足、飼料黴變等,導致雞抵抗力下降,對大腸桿菌易感性增加,引起大腸桿菌病的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