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7小時以上的花鼓戲大全(湖南花鼓流派小戲專場上演)
2023-04-16 05:59:27 2
10月19日晚,全國花鼓戲優秀劇目展演湖南花鼓流派(路子)小戲專場在湖南戲曲演出中心上演。
登臺演出前,演員們在臺後認真化妝。
長沙花鼓戲《書房調叔》演出現場。
嶽陽花鼓戲《補背褡》演出現場。
常德花鼓戲《打蘆花》演出現場。
衡陽花鼓戲《小打鐵》演出現場。
零陵花鼓戲《雙盤花》演出現場。
邵陽花鼓戲《打鳥》演出現場。
演出現場,觀眾觀看演出。
新湖南客戶端10月21日訊(通訊員 王驍金龍 記者 李婷婷 攝影 李健 周晟)10月19日晚,全國花鼓戲優秀劇目展演湖南花鼓流派(路子)小戲專場如期上演,《書房調叔》《打鳥》《打鐵》《補背褡》《雙盤花》《打蘆花》6臺不同流派的花鼓戲齊聚湖南戲曲演出中心,讓觀眾一覽湖南各地的花鼓戲風採。
由於流行地區不同,湖南花鼓戲分為長沙花鼓戲、嶽陽花鼓戲、衡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常德花鼓戲、零陵花鼓戲六個流派,各具不同的藝術風格。演出當晚,既有歡快的載歌載舞,又有濃鬱的鄉土風味;既有世俗禮教的條框,又有千古流芳的孝道......繽紛多彩,讓人目不暇接。「能在家門口一次性把湖南各流派的好戲看個遍,感覺像品了一桌滿漢全席,希望以後能有更多機會觀看此類演出。」家住湖南戲曲演出中心附近的劉先生興致勃勃地說。
擠凳、搶凳、跨凳......在《書房調叔》的演出中,兩條凳子的作用被發揮到了極致,一系列生活化的形態動作,將人物微妙的心理揭示無遺,舞臺上妙趣橫生。演出結束,飾演「嫂嫂」一角的文君卸下厚戲服,汗水已將她後背的衣衫浸透。
「第一個登場,我感覺還是有一定壓力的。雖然是晚上8點開演,但我們下午5點就來現場踩點。」文君說,儘管自己已有這齣戲幾百場的演出經驗,但適逢此次花鼓盛會,就想竭力為觀眾呈上更精彩的演出。同時,她也表示,和各流派的劇團同臺演出是一次難得的交流學習機會,希望能與其他優秀演員在表演技巧等方面多溝通探討。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當《打蘆花》中春秋七十二賢人之一的閔子騫下跪哀求父親與虐待自己的繼母和好時,凝重、蒼涼的唱腔讓現場觀眾無不為之動容。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飾演「閔子騫」這一小生角色的,竟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家——常德花鼓戲項目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楊建娥。
楊建娥介紹,自己出生於梨園世家,7歲學戲隨團登臺演出,如今已是72歲高齡。她曾經扮演的角色多為閨門旦,但因不注重嗓子保護,唱壞了喉嚨,略為嘶啞的嗓音讓她與大家閨秀的戲絕了緣。所幸戲路比較寬,丑角、花臉、旦角、小生等都能上手。「我已經演了65個春秋,我想一直演下去。」來到舞臺旁,楊建娥說。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審美需求也在發生著變化。如何讓本土的花鼓戲為更多的觀眾喜愛,成了老一輩湖南花鼓人思考探索的重點。如在《雙盤花》中飾花九崽的永州零陵花鼓戲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李江元就表示,他演花鼓戲已有40多年了,最初從師輩傳下來的《雙盤花》十分原生態,但在不斷演出的過程中,《雙盤花》的表演也不斷加入現代的舞蹈動作,曲調也更歡快、流暢,內容更詼諧幽默、通俗易懂。「我們每年都會開展『戲曲進校園』之類的公益性活動,在保護傳承花鼓戲的同時,也去了解年輕人的價值觀、審美觀,不斷改進劇目。」李江元說。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陸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9818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責編:李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