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衝擊波碎石有多少年的歷史了(體外衝擊波碎石)
2023-04-14 12:55:41 2
泌尿繫結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在我國,每年有200多萬新診斷的結石患者,其中有1/4需要外科住院治療。
在《代謝評估後——需要外科治療嗎?》中,我們了解到:雖然通過多飲水、運動、應用排石藥物、溶石藥物可以使一部分結石自行排出,但仍有一些結石需要通過體外衝擊波碎石等外科手段來治療。
當發現腎結石時,當結石發作時,應不應該進行體外衝擊波碎石治療呢?
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體外衝擊波碎石(以下簡稱體外碎石)」這一結石外科治療方法的「神秘面紗」。
01
—
體外碎石的原理
在進行體外碎石時,衝擊波由位於體外的發射裝置產生,穿過身體皮膚、脂肪、肌肉、骨骼、腎周脂肪、及腎臟實質,最終聚焦於腎臟或輸尿管內的結石並將其擊碎,被擊碎的結石經過輸尿管、膀胱、尿道最終排出體外,達到消除結石的目的,是目前常用的碎石方式之一。
02
—
體外碎石的由來
其實早在古代,人們就已經發現了聲波能夠被聚焦這一現象了。
1969年開始,Dornier實驗室開始研究衝擊波對人體組織的影響,通過不斷研究發現,水下產生的衝擊波能夠通過活體組織(除肺以外)並對組織不產生任何可察覺的損害,而那些在衝擊波通過路徑上易碎的物質卻被粉碎了。
1982年,首臺體外衝擊波碎石機——Dornier碎石機終於面世。目前,每年有大約100萬結石患者接受體外碎石治療。
03
—
什麼樣的結石
可以考慮體外碎石?
總體來說,體外衝擊波碎石的創傷小,碎石效果較好。
因此,對於小於2cm的腎臟或輸尿管結石,可以考慮應用衝擊波進行體外碎石。
尤其,對於直徑<2cm的腎盂內或腎上、中盞結石,小於1cm的腎或輸尿管結石,體外衝擊波更是首選的碎石方式之一。
04
—
什麼樣的結石
不適合體外碎石?
雖然體外衝擊波是很好的碎石方式,但仍有一些因素會讓體外碎石的效果打折扣
①結石太大
由於體外碎石的效率相對其他外科治療方法較低,因此結石體積越大、結石清除率越低。
②結石太硬或太軟
這類結石常包括過硬的胱氨酸結石、磷酸氫鈣結石、一水草酸鈣結石,以及過軟的富含有機物的基質結石。
③存在腎臟或輸尿管解剖異常
因為被衝擊波擊碎的結石還需要機體自己排出,所以如果存在影響結石排出的因素,則不適合應用體外碎石。
常見的因素包括結石位於腎臟下盞、較小的腎盂漏鬥角度、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輸尿管狹窄等。
此外,皮膚距離結石越遠(越胖)的患者結石清除率越低。
妊娠、凝血功能障礙、結石附近存在動脈瘤等患者也不宜採用體外碎石。
另外,在體外碎石過程中,醫生通常需要應用X線不斷對結石進行定位,使得衝擊波瞄得更準。
而尿酸結石由於無法通過X線顯示,所以常難以進行體外碎石;但目前,應用超聲進行定位的體外碎石機可以一定程度解決這一難題。
具體到每一位患者是否適宜採用體外碎石,還需要聽取泌尿外科醫生的建議。
05
—
體外碎石真的對腎沒損傷?
理論上衝擊波對經過的組織影響很小,超聲波也通過聚焦於結石上而減少對周圍組織的損傷。
但實際上,由於存在超聲波聚焦精確程度、患者呼吸運動、結石排出過程等因素的影響,少部分患者仍會出現血尿、心律失常、感染,以及和結石排出相關的腎絞痛、結石殘留等。
尤其對於多次接受體外碎石者而言,亦存在一定的腎損傷的風險。
因此,即使是看似無創的體外碎石,也需要由醫生來幫助權衡是否進行。
由於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體外碎石是目前治療2cm以下腎或輸尿管結石的非常重要的武器。
但由於體外碎石的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同時輸尿管鏡和經皮腎鏡碎石技術在不斷發展,因此患者需要泌尿外科醫生在治療的風險和療效中幫助權衡以制定最合適的結石治療方案。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參考文獻:
1. 郭應祿,周利群 主譯. 坎貝爾-沃爾什泌尿外科學.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第9版. 北京
2. 黃健 主編. 中國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 科學出版社. 2019版.北京
3. 歐洲泌尿外科協會指南. 2017版
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NDM4NDczMg==&mid=2247483813&idx=1&sn=0cf6153b39bb9886afe243ac168a670a&chksm=c0869816f7f111007beef99569d301c538f41d997d4013f5fba60721893d42f0d51a2d5f21c4&token=343498562&lang=zh_CN#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