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白琵鷺,現身富平石川河溼地
2023-04-01 15:44:50 1
富平石川河溼地出現珍稀白鷺
作者■梁學院
2020年早春,一種新的冠狀肺炎爆發,席捲全國。中國團結在敵人中間,齊心協力克服當前的困難,抗擊愛滋病。3月14日上午,天氣格外晴朗。在社區防疫管理人員的同意下,我戴上口罩,帶上相機,驅車前往離家不到3公裡的石川河溼地公園,放鬆緊張的神經。
石川河兩岸,春天已經全面展開。柳絲在微風中搖擺,像一個跳舞的女孩,在綠色和柔軟的姿態搖擺。遠處,兩個果農正在地裡摘樹繩上的雜草,一個孩子和他的家人一起慢慢地走著,幾隻野鴨、白骨頭雞、黑水雞和白鷺在泛綠的湖裡玩耍和遊泳。
我在河邊閒逛。突然,河中央蘆葦叢中的兩個小白點映入眼帘。我立即停好車,打開窗戶,伸出相機仔細觀看。原來,兩隻白色的野鳥正在河邊的淺灘上打盹、穿衣和打獵。我毫不猶豫地按下快門,一個接一個地定格那些美好的瞬間。在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般的「喀嚓,喀嚓」過後,我在顯示屏上回放了一遍,通過手機搜索並辨認出了這兩個可愛的天使,最後確認這兩個可愛的天使是一種「白色琵鷺」,一種北方極其罕見的二等國家野生保護鳥類。我設法控制住自己的興奮,並跟蹤觀察和拍攝了四個多小時。
白琵鷺(學名:白琵鷺)是一種大型涉水鳥。全長85釐米,全身呈白色,眼睛、眼睛、下巴和喉嚨上部皮膚呈黃色。嘴巴像琵琶一樣又直又寬。胸部和頭部冠羽黃色(冬季羽純白色);脖子和腿都很長,腿的下部是裸露的黑色。
白琵鷺棲息在沼澤、河灘、沼澤和其他地方,涉水啄食小動物,有時還啄食水生植物。飛行時,脖子和腳是直的,拍打翅膀,交替滑行。它們通常成群繁殖,在水邊的樹上或蘆葦叢中築巢,在每個巢中產卵4枚,在鈍端沒有白斑或稀疏斑點。雄性和雌性輪流孵卵約25天,幼鳥的雛鳥期約為40天。白琵鷺在歐亞大陸部分地區和非洲西南部繁殖,在非洲、印度半島、中國東北、華北、中國西北和東南亞越冬。
白色的琵鷺有一個又長又直的嘴,平坦的頂部和底部,一個勺形的擴大的前端,黑色和黃色的末端。腳也更長,黑色,小腿裸露。夏羽的整個身體是白色的,頭枕部分有長長的像毛髮一樣的冠毛和橘黃色,前額下部有橘黃色的頸環,裸露的下巴和上喉嚨沒有羽毛和橘黃色。冬季羽毛與夏羽相似,白色的身體,後腦勺的枕部沒有羽冠,前頸部的下部沒有橙色的衣領。虹膜是暗黃色的,嘴是黑色的,前端是黃色的,幼鳥都是黃色的,混有黑點,眼睛、眼睛、臉和喉嚨的皮膚是黃色的,腳是黑色的。它們棲息在河流、湖泊、水庫岸邊以及開闊平原、山區和丘陵地區的淺水區。它們也存在於泛濫平原、蘆葦沼澤、沿海沼澤、沿海、河谷衝積地和河口三角洲以及其他棲息地。它們很少出現在河流底部多石的水域和植被茂密的溼地。
中國北方的繁殖種群是夏季候鳥。從4月初到4月下旬,春季從南方的越冬區向北方的繁殖區移動,秋季從9月下旬到10月下旬向南移動。在東亞繁殖的種群主要遷移到中國東南部越冬,少數遷移到日本。他們經常成群結隊地移動,偶爾會看到一隻。休息通常在水邊呈「一」字形展開,並長時間靜止不動。性警覺和恐懼很難接近。通常以稀疏的單行或波浪狀的斜行飛行,兩翼拍子更快,平均每分鐘186拍。它不僅可以用翅膀飛行,還可以用熱氣流滑行,它通常是翅膀和滑翔的結合。飛行時,雙腳向後伸展,頭和脖子向前伸直。
它們主要吃蝦、蟹、水生昆蟲、昆蟲幼蟲、蠕蟲、甲殼類動物、軟體動物、青蛙、蝌蚪、蜥蜴、小魚和其他小型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偶爾也吃少量的蔬菜。覓食主要發生在早晨、黃昏和傍晚。它們大多在水深不超過30釐米的淺水中進食。它們經常在潮間帶和河口覓食。在繁殖季節,它有時會飛到離巢址20公裡的地方尋找食物,甚至有報導稱在離巢址340公裡的地方覓食。覓食不是通過眼睛直接捕食可見的食物,而是在水邊的淺水中行走,張開嘴伸入水中來回掃動,就像一把半圓形的鐮刀從一邊到另一邊來回割草。嘴通常有5釐米寬,嘴的頂端與水底直接接觸。當它碰到抓鉤時,它就能被抓住。有時它甚至會把嘴放在一邊,拖著嘴快速奔跑覓食。
該物種作為受保護動物被列入華盛頓公約的瀕危物種公約附錄二。版本3.1——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無危險(LC);列入中國二級國家重點保護等級;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易受攻擊。
作為一種大型涉禽,白琵鷺「繼承」了長嘴、長頸和長腳的「三長」特徵。白琵鷺的嘴很有趣,它可以是全黑的,但碰巧前面有一個亮黃色的。這就更不用說了,它的長、直、寬、扁的嘴有明顯的橫線,很像琵琶,所以又叫「琵琶鷺」。但是有這麼特別的嘴有什麼用呢?原來,白鷺主要在山區和丘陵地區的淺水中覓食,所以它們不像蒼鷺和白鷺那樣直接捕食水中可見的食物,而是在淺水中來回走動,同時張開嘴伸入水中左右擺動,以便發現獵物時立即抓住。
據資料顯示,白鷺是陝西的一種夏季候鳥。它通常成群移動,只有一隻覓食的鳥。這是首次在富平縣石川河溼地發現白琵鷺。可以說,它是「稀客」中的「稀客」。
生態環境很美,鳥類爭奪棲息地。鳥類是與人類接觸最多的野生動物,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它們不僅是上天賜予人類的禮物,也是我們親密的朋友。它們也是一個地區自然環境的氣壓計和警報器。野生鳥類的數量、種類和生存條件考驗著一個地區的生態環境。近年來,石川河溼地的全面整治取得了顯著成效,呈現出環境與美、生態與音樂、民風與和諧的和諧氛圍,呈現出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精彩生活劇。因此,稀有鳥類白琵鷺在這裡定居和繁殖已經成為一種自然現象。
「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青山綠水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是生命」。在拍攝過程中,我兩次被遊客驅趕,所以我不得不停下來,提出愛護鳥類的要求。這也是為什麼我跟蹤了兩個白勺超過四個小時。「保護自然,愛護鳥類,促進環境保護與和諧共處」。人類不能獨自留在地球上。我勸你不要打樹枝上的鳥,而要看著媽媽從巢裡回來。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樹立生態文明的理念,讓我們知道在欣賞自然的同時,我們應該學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為鳥兒在藍天上自由飛翔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讓它們在這裡生活得輕鬆自在,吃得順暢,玩得開心。因此,建議管理部門設立標誌,做好宣傳工作,規範遊覽公園的行為。
作者簡介
梁學元來自陝西省阜平縣六曲鎮長寧村。退役士兵熱愛山川。中國攝影版權協會、青海省攝影家協會、PSA(中國)攝影協會、馬風旗幟攝影沙龍會員,崑崙攝影家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副主席,多次在報刊上看到作品並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