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話題作文:生活與科學500字
2024-05-14 13:21:06 1
【篇一:生活與科學】
科學無處不在,而大多數的科學都是在生活中發現或受到啟示的其奧秘有很多人難以理解。
所有的發明和發現中有許多是在生活中受到啟發的,如鏡子自行車火藥等。在沒有鏡子的時候人們就在湖邊看自己的模樣,後來人們受到啟發,把青銅打成板狀,把一面打光,發明了青銅鏡,但這種鏡子看的不是很清楚。之後有人發明了玻璃鏡子,但是那時玻璃很貴,玻璃鏡子也很貴,普通人根本買不起,玻璃鏡子雖然比青銅鏡清晰,但還不是很清晰,連那時的王公貴族也不願意去買這種鏡子。過了好多年才有了現在的鏡子,現在的鏡子既便宜又清晰。
自行車在我們現在非常受歡迎,但誰又會想到自行車是一個看園人發明的呢!這個看園人叫德萊斯,他繞林子一圈需要很長時間而且很累,他就想:如果能坐在輪子上走該多好啊!他就拿了一個座椅。幾根棒和兩個輪子做了一個最早的自行車。過了幾天他第一次騎自行車旅行,一路都被人嘲笑。後來他和政府比賽,自行車三小時行駛的路,馬拉車十五小時才行駛完,但仍沒有人願意生產自行車,直至有人發明了踏板後,把踏板裝在自行車上才有許多生產自行車的公司。
牛頓也是在生活中發現了地心引力和重力,那時牛頓在蘋果樹下思考,突然一個蘋果砸了它,由此他想到了地心引力和重力。中國煉丹師在煉丹時發現用一些東西混合在一起燒會產生爆炸,因此他們發明了火藥。
在生活中發現的科學還有很多很多,還有一些奧秘等著我們這一代的人去發現去思考。
【篇二:生活中的科學】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運用科學會使我們獲得成功,一旦違背科學就會受到挫折。而我就有這麼一次經歷。
我三年級的時候喜歡捉一些小昆蟲來玩,認為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有一次下雨後,我照常來到樓下的花壇邊捉蝸牛。蝸牛是一種很奇特的動物,它整天都躲在螺旋狀的殼裡,等下過雨後才會出來,它有著一對能夠自由伸縮的觸角,觸角下面有著兩個突出來的線狀的東西,我猜那是它的眼睛。蝸牛爬行的時候會分泌一種黏糊糊的液體,用來標記自己走過的路。我很快就捉到了一隻蝸牛。我看著它在瓶子裡慢慢地爬來爬去,忽然冒出了一個想法:能不能把蝸牛和它的殼分離呢?我準備試驗一下。
我找來了一根小棍,輕輕地在蝸牛的殼上敲了幾下,蝸牛馬上就縮回了殼裡,再也不出來了。我便加大了力度,由「敲」改為了「刺」。我用小棍在蝸牛殼上一頓亂刺,蝸牛殼很快就變成了一地碎片,露出了蝸牛那黏糊糊的身體。我用棍子小心地挑開碎殼,蝸牛已經變成了一灘液體,還有觸角。我用棍子碰了它幾下,蝸牛慢慢地往前爬行了一小段距離,很快就死了。
我非常疑惑:我不是減輕了它的負擔嗎?它怎麼一動不動了?我回家翻了《十萬個為什麼》,終於明白了:蝸牛的殼是蝸牛身體中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一旦分離,蝸牛就會死掉。也明白了:任何生物都有生存的權力,我們不能人為地傷害它們。
【篇三:生活中的科學作文】
在我們的身邊,總有一些科學正在等待著我們去探索發現,這些科學常常會出現一些平常事中。就在幾個星期前的雙休日,我就發現了一個科學知識。
那天中午,媽媽要去炒菜燒午飯。他拿出平常用的油鍋,打開煤氣灶,澆上油,剛要準備燒菜時,油鍋不知是怎麼了,突然間冒出了火來。站在旁邊的我被這突然奇來的火嚇得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愣了半天的我終於醒悟過來,便想到水滅火,對媽媽說:「快用水」說著,便端來一小盆水,媽媽喊道:「別潑!」我哪裡肯聽,連忙一潑火先開始小了點,但是過了一會,又大了起來,我驚得目瞪口呆,這是怎麼回事?多虧媽媽急中生智,連忙用鍋蓋蓋緊,火便慢慢的被撲滅了。火撲完了,我卻疑惑不解,用水滅火,天經地義,怎麼一點效果都沒有呢?
我連忙翻開書籍,上網查找,終於發現了這個科學奧秘,原來油鍋火汽油桶起了火,絕對不能用水澆滅,因為油比水輕,油著火時如果往火上面倒水,不僅不能撲滅大火,反而會弄巧成拙,使油層上浮,到處亂竄,大大增加了油與空氣接觸的面積,火也就燒的越旺,同時我還了解到電器著火時,也是不能用水澆的,因為水會導電,在滅火的時候會造成電器漏電、爆炸,甚至危害及人身安全。
通過這件事又增強了我對滅火的認識,同時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會發生一些小事情,我們只要留心觀察,一定能從中體會到一些科學知識的。
【篇四: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科學是為了那些勤奮好學的人,詩歌是為了那些學識淵博的人。愛因斯坦、伽利略、錢學森都是偉大科學家。他們這一生為科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不,科學馬上就派上用場了。每次買蛋回來,年旬六十的外婆總在一旁嘮叨幾句:「不知這雞蛋好不好,會不會是壞的?」忽然,我想起上次在電視上看到說只要把雞蛋在鹽水裡泡上一會兒,就可知這蛋是好是壞了。於是我便告訴外婆。起初,她還不信。後來,為了讓外婆心服口服,我決定上網查一下,果真我說的對了,把雞蛋放入鹽水中,好的就沉,壞的就浮,因為壞的蛋有小小的空間,便沉下去了;而好的蛋飽滿,所以浮了上來。這時,外婆又改變了主意,說:「就信你一會,可別給我耍什麼花樣呀!否則我決不輕饒。」
於是,我便找來材料:鹽,一個裝滿水的的盆子和外婆剛買的雞蛋,就開始做起來了。我先把鹽倒入盆中,等到鹽化時,我又把雞蛋輕輕放入。這時雞蛋一個個都沉了下去,外婆這才放心了呢!
還有一次,我跟表姐在打桌球時,忽然,我猛得一擊,桌球撞在了牆上,便壓扁了。這時,我們束手無策。後來,媽媽對我說:「只要把桌球放在熱水裡,便可復原了!」我聽了媽媽的話,果真復原了,原來媽媽是利用了冷脹熱縮的原理啊!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只要我們去發現!
【篇五:生活中的科學】
科學是人類邁向新時代的橋梁,正是有了科學才會有現在的家用設備。正是因為科學,改革開放才會成功,人們才會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正是有了科學,到處才會充滿笑聲。從前的我,一直認為學科學沒有用。只有學語文。未來才會有發展。直到有一天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實驗改變了我的看法。
那是我上三年級的事了,那時正好是星期天。我因為把作業做完了,所以覺得特沒勁。於是我就去找四年級的沙力玩,正好,他也閒著呢。於是他提議去打桌球。我一聽立刻拍手直呼『好啊好啊』!於是他給了我一個桌球板。然後帶我到了他家後院的桌球桌上。他朝我說道:「準備好了,我發球了。」說罷,只聽『咚』的一聲,球如同火箭般朝我飛了過來。我當下手忙腳亂,還好我手足無措的一接,竟把它打了回去。可是,我畢竟還是剛學桌球不久。沒過不久,球便落地了我正要撿時。腳下一滑。當場就把桌球給踩扁了。我慢吞吞地撿起那個桌球,充滿歉意地對沙力說:「對不起,把你的球踩扁了。"沙力看了一會兒球,突然端來一盆熱水然後叫我把那個扁桌球放進去。奇蹟發生了!扁了的桌球在熱水中慢慢的變圓了。我被該驚訝。這時,沙力笑著說:"這叫『熱脹冷縮』,桌球受熱後膨脹起來。扁了的桌球就會變圓。這種現象在你四年級會學到。"我聽後,一想到以前對科學課的看法就不由自主地覺得自己很愚蠢,也就是那一刻起,我理智要學好科學課。
生活中到處有科學,只有你留心觀察,才能發現!
【篇六:科技與生活】
科技無處不在,科技使我們感到無比自豪,我們的衣食住行一刻也離不開科技的貢獻。
20世紀的發明與創造給人類帶來了無窮的變化。拉鏈:天衣無縫;洗衣機:解放勞動力;維生素:讓生命之樹長青;電飯煲:生米煮成熟飯;空調:這裡四季如春;磁縣浮列車:會「飛」的列車;霓虹燈:不夜的明珠……
啊!現在的科技真發達呢!就連我們的學校也存在著無窮無盡的科技。
在一節課科學課上,王老師給我們上了一課關於「電和磁」的課文。王老師告訴我們:「在生活中的電能是源於1820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在一次實驗中,偶然讓通電的導線靠近指南針,發現了電能產生磁,由於這個發現,為人類大規模利用電能打開了大門。」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們又做了一個實驗。我們先準備一個指南針,一個電池,一根導線,然後拉直導線,在導線的兩端分別去掉塑料露出銅芯,接著把導線兩端的銅芯接在電池的正負級上。緊接著我們將導線靠近小指南針,就在這時我們觀察到導線剛接近指南針時,指南針突然轉個不停,斷開電流後,指南針又像剛剛被教訓後的孩子一樣安靜下來。老師告訴我們這是電能產生磁的證據。那時我們一同見證到了科技的奧秘和有趣。
科技支撐著文明,科技創造了未來,而未來在我們的手中,讓我們成為知識的探索者,讓我們在未知的道路上漫遊,讓我們用無窮的創造力將我們居住的世界變得更美麗!
【篇七:生活中的小科學】
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在不經意間就會學到。
今天,從書上看到了個小實驗,覺得很有趣,於是決定要做一做。
先準備好所有材料:白紙、玻璃杯、香、紙巾、粗吸管、木條、毛筆、彩筆、打火機。
找齊了所有的材料之後,實驗就開始了。
先用打火機把香點燃,然後把香灰收集到一個玻璃杯中,加滿水,用筷子攪拌均勻,水變成了淺棕色,然後,我找來一張紙巾和第二個玻璃杯,把紙巾攤開,鋪在第二個玻璃杯上方,把那個裝著灰水的杯子中的水倒在紙巾上,用紙巾把這些灰水過濾乾淨。
實驗到這裡我遇到了困難,因為剛才我在倒水時一下子把整杯水倒在了紙巾上了,把整張紙巾都給溼透了,有許多水滴在了杯子外,我前功盡棄,只能重來。這回,我吸取上次教訓,一點一點小心翼翼地倒了上去。終於,我成功了。一滴水都沒有滴到外面。最後,我用毛筆蘸上過濾後的灰水,準備在白紙上寫字,我想,寫什麼好呢?我想了想了,再過幾天是妹妹生日,就寫「生日快樂」這四個字好了,我想試試我的實驗是否成功,就用帶火星的木條碰了一下寫字的地方,火花沿著字的筆跡行走,好像自動在紙寫字一樣,最後紙上呈現出我寫的「生日快樂。」哈哈!我成功了。
等到妹妹的生日,我就可以用這個方法,送給她一個驚喜,妹妹肯定會高興地直跳。
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是因為香灰裡有一種化學物質,這種物質溶於水後,燃點會變得很低,所以紙上用香灰水寫過字的地方,碰到火星就開始燃燒,而紙的其他地方卻不燃,讓我們感覺是用在火紙上寫字。
大家都明白了麼?
【篇八:生活處處有科學】
生活處處有科學,如果違背科學辦事,就會遭受挫折;科學處理問題,常常會給我們帶來驚喜。如果你不信,那就聽聽我養魚這件事吧。
前幾天,我家買了十幾條小魚,我把他們當寶貝一樣供著,可是小魚總是死,這是怎麼回事呢?
餵錯飼料
我把魚放在一個大盆子裡,每天都按時餵小魚我最愛吃的零食。可沒幾天,幾隻魚都「魚仰肚翻」了。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於是,我上網查了一下原來是餵錯飼料了,於是我立馬把魚的「夥食」換成了專用魚食,從此,魚就再沒有「吃」死了。
不勤換水
給魚換了「夥食」後,還是有幾隻魚肚皮朝上——上西天了。這又是為什麼呢?我想啊想,腦汁被絞光了,也沒想出來。我又觀察了盆子,盆子裡除了多了一些魚的排洩物以外,沒有什麼特別的。沒辦法,我只好用老方法——上網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魚的排洩物能汙染水,對魚的身體有危害。而且不經常換水,水中會聚集許多髒東西和有害物質,對魚的健康也有損害。我恍然大悟:噢,原來還要換水啊。於是,我只要沒事,就給魚換水,這樣魚的健康狀況就好多了。
雖然這次養魚,魚「光榮犧牲」了一大半,但這讓我明白了生活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了科學,科學離不開生活。讓我們一起運用科學,把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