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酸菜魚做的最好吃(貼秋膘多吃魚這家酸菜魚館遠近聞名)
2023-06-21 05:10:04 2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白露是立秋後的第一個節氣,白露養生既要保暖又要潤燥。阜陽人喜歡貼秋膘,因為按照傳統的中醫養生理論,此時增加皮下脂肪層可以提高人體的禦寒能力。
老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立秋後,太陽進入遠地點軌跡,自然界陽氣衰落、陰氣漸長,腠理和汗毛孔收斂閉合,食慾漸開。
過去秋季進補,一般是多吃豬肉、羊肉,但它們脂肪含量高,減肥人士不喜;而魚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此時進補富含鎂元素的魚肉,還可促進人體內循環。
作為一道知名的川菜,酸菜魚是如何起源並風行全國的?比較流行的一個傳說是:在重慶的一個小漁村裡,有一位擅長捕魚的漁夫,他經常將捕到的大魚賣給村民賺錢,剩下的小魚就拿來和農民交換酸菜。一天,漁夫別出心裁,在做飯的時候將魚和酸菜一同烹飪,便創造出酸菜魚這道菜。改革開放後,重慶的廚師們將這道地方菜帶到各地,酸菜魚得以名揚全國。
阜陽人吃酸菜魚的歷史不長,不少老阜陽人說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後來幾年酸菜魚館風行阜城。據太和一個研究地方美食的吃貨朋友追憶,那時太和縣趙集酸菜魚館就遠近聞名。如今,趙集酸菜魚已成為太和地方名菜。
趙集酸菜魚館的老闆王澤鋒,是地道的阜陽漢子,二十年前到瀋陽從事餐飲行業,主打魚類菜。
那是一次偶然的機會,王澤鋒接觸到了酸菜魚。當時,王澤鋒隔壁的飯店重新裝修,借王澤鋒飯館的後廚試菜,打算哪位廚師的菜做得好就留下來工作。應聘的三位廚師拿出自己的絕活,都做了一份酸菜魚。
王澤鋒目睹了全過程,細心地分辨了三位廚師做酸菜魚的不同流程、細節和手法。受其啟發,王澤鋒開啟了專做酸菜魚的生意。
2007年,王澤鋒在趙集鄉王油坊村開了第一個以酸菜魚命名的魚館。而此前,阜陽人吃到的酸菜魚,都是以單菜品的面貌出現的。
都說阜陽人愛妻顧家,王澤鋒便以妻子慧慧的名字命名為「慧慧酸菜魚」。夫妻齊心其利斷金,十三年風風雨雨走過來,王澤鋒堅持主打酸菜魚品牌,將一件事做精、做細,做出來特色。
吃家都知道,酸菜魚的主材是黑魚,它比草魚更好吃,因為肉食性黑魚的肉質更細膩,口感更好。
為了保證魚肉鮮美,王澤鋒自己承包池塘放養黑魚,而且每天定時定量投放小魚苗餵養黑魚。可以說王澤鋒做的不僅僅是一道菜,而是運轉著一個產業循環。這與那些用草魚替代黑魚做酸菜魚的飯店相比,兩者絕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再說說酸菜魚的輔料——酸菜。酸菜的味道直接決定魚湯的品味。王澤鋒在選料上一絲不苟,製作嚴格。其所用酸菜、花椒和辣椒,都是他定期去酸菜魚的發源地——重慶江津市場上專門採購來的,以保證原料質量。因此,好的酸菜魚湯看起來絳紅泛紫,吃起來辛香細膩,甜中帶辣,鹹中有香,酸爽麻辣。而酸菜魚的辣味,也可以起到暖胃的功效。
目前,酸菜魚的品類不下上百種,正是因為各自的湯鍋配方有差異。辣椒自明代傳入中國後,到乾隆年間,湘川雲貴等地居民普遍吃辣椒,後來逐漸形成了麻辣、酸辣、直辣、香辣等各地口味。
以趙集酸菜魚為代表的阜陽酸菜魚和其它地方的酸菜魚有很大區別,其主要特點是在保持了重慶正宗酸菜魚做法的同時,又有所改進,更適合阜陽人自己的口味和飲食習慣,做到了魚鮮、菜香、肉嫩、味醇,完全撫慰了阜陽人秋季貼膘的腸胃。
潁州晚報通訊員 王勇 文/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