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高粱電影符號和意義影評(激情瘋狂的原始生命崇拜)
2023-06-21 22:44:10
萬裡黃土高坡塵土飛揚,在這肥沃的土壤裡大片大片的野高粱自由生長,茂盛繁密,生機無限,當大片大片的野高粱成為一部電影的表意對象,瞬間就演化成一場生命禮讚的盛大儀式,在張藝謀的代表性作品《紅高粱》中,大片大片的紅高粱超越了它本身所具有的生命形態,在導演肆意的鏡頭表現力下升華為一種對生命自由的禮讚。
電影《紅高粱》在一種具有傳奇色彩的敘事氛圍中講述了「我爺爺」和「我奶奶」的一段突破世俗禁忌的愛情故事,並由此生發出一場慘烈的抗日鬥爭情節。整部影片情節線索簡單明了,導演卻在簡單的情節中表達了深刻、宏大的民族文化反思,通過對「我爺爺」和「我奶奶」等典型人物的塑造來讚美中華民族那種自由、舒展以及噴薄不盡的原始生命力。影片為了表現出這種自由舒展的生命力,在「片段化」的情節設計、紅高粱這一特殊的線索物象選擇以及極具導演個人化風格的色彩應用上都標新立異,成功的架構起了整部影片對原始生命力讚揚的主題表達。
整部電影採用了獨特的「片段化」的情節設計來結構整部影片,為影片關於生命禮讚的主題奠定了基礎。
電影作為一門敘事的藝術,故事表達的成功與否能直接決定一部
影片的品質。《紅高粱》雖然沒有曲折、繁雜的故事線索,但在情節設計上選取了典型化的情節場景,為影片主旨的表達做好了鋪墊。本部影片呈現出明顯的「片段化」特點,整個影片可以分為「顛轎」「野合」「釀酒」「剝人皮」「打鬼子」等幾個相對獨立的情節段落。
「顛轎」「野合」兩場戲更是在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顛轎」一場戲中,轎子內「我奶奶」滿臉憂鬱,顯然沒有出嫁時應有的喜悅表情,而轎子外在轎把式的帶領下卻呈現出一場歡天喜地的顛轎場景,鑼鼓喧天、嗩吶聲響的熱鬧場景與轎子內「我奶奶」極不情願的表情形成鮮明對比,更加反襯出「我奶奶」被壓迫的情境。而在「野合」一場戲中,通過多層次的表達手法更是酣暢淋漓地表達了導演對生命力的頌揚。
銀幕上,「我奶奶」迷情地閉上雙眼,在朦朧的鏡頭下後仰下去,大字型的姿態躺在具有天圓地方感覺的聖壇中,身體自由舒展,猶如一個靈動的生靈,而「我爺爺」在越來越緊湊的鼓點聲中莊嚴的跪在「我奶奶」面前,在強烈的逆光渲染下,給觀眾造成一種強烈的眩暈感和力量感,整個畫面被塑造成一個莊嚴的愛的儀式,曾經為人所不齒的野合勾當,卻在這裡被塑造成一場關於我爺爺、我奶奶追求自由奔放愛情的神聖儀式。這兩個經典段落以自由奔放的姿態,毫無保留地表現了劇中人物對愛的勇敢追求、對噴薄不羈的原始生命形態的追求。
作為影片的片名和重要敘事線索的「紅高粱」這一物象選擇也很好地顯露出影片的主題。片中的紅高粱野生野長,風來迎接風的吹拂,雨來承擔雨的洗刷,紮根大地,向陽生長,充滿勃勃生機,更充滿無限的野性生命力。紅高粱本身所具有的這種特質,也正是片中我爺爺、我奶奶和羅漢爺爺等人精神品質的寫照,他們敢愛敢恨、情義滿腔,在民族危亡時刻奮不顧身、敢於犧牲,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對於這種野性的生命力的追求,正是紅高粱的精神品質,因此這一物象選擇也就很好的凸顯了影片關於生命力的主題表達。
同時,作為影片的重要敘事線索,紅高粱還統領了影片的敘事節奏,很好地表現出影片的主題。我爺爺、我奶奶突破世俗的禁忌,在高粱地裡男歡女愛時,大片的紅高粱隨風搖曳、自由舒展,鏡頭中交叉在一起的紅高粱,一方面隱喻了我爺爺、我奶奶此時此刻身體的交融,非常巧妙地過度了影片不便直接表現的鏡頭。
另一方面,飄搖的紅高粱隨風擺動,自由舒展,似是在為我爺爺、我奶奶追求自由的愛情唱一首讚歌,整個場面歡愉、暢快,在不知不覺中將自由奔放的生命主題傳達給觀眾。當慘無人道的日本帝國主義逼迫中國人民踩踏大片的高粱,整個場景觸目驚心,令人心寒,日本人對中國人人性的殘害、對中國人追求自由生命的摧殘,正如被踏倒的大片大片的紅高粱。但是這種迫害是暫時的,中國人不屈不撓的生命力會再度重生,點燃希望之火。
影片最後,在戰敗後,紅高粱再次出現,而這時的紅高粱是稀疏的,也沒有了狂放的搖擺形態,而是在微風中靜靜擺動,在暗紅色的色調體系中,更渲染出戰爭的慘烈,幾株紅高粱不停飄搖,也是對在戰爭中倖存下來的人的暗喻,他們悲傷、哀嚎,但是對生命的追求依然無止無息。
一場關於愛的盛宴、一場關於生命圖騰的宏偉展示,在張藝謀導演別具一格的情節設計以及物象選擇上,更顯純熟,這首對無限生命力的讚歌也在華夏大地被嘹亮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