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決定的小說(任何人都無權對別人的人生做出裁決)
2023-06-21 15:58:23 1
讀完小說《裁決》,作為讀者的我,與作者持完全不同的看法——第一次裁決,無關對與錯。婚姻與感情,不是「對」或「錯」就可以簡單判決,而人性,更不是「黑」「白」就可以判定。
小說中的故事內容小說《裁決》,講的是村裡一個德高望眾的老人「頂牛爺」先後兩次裁決兩個男人爭搶一個女人的故事。上世紀70年代,女人被人拐賣到「頂牛爺」所在的村,與韋姓男人擺酒席結婚,先生一子,又懷一子。正當韋姓男人對女人不再打罵,越來越好時,又一藍姓男人找上門,說女人是他的童養媳婦,要領回家。女人面對兩個男人,六神無主;兩個男人面對女人,相持不下,於是,村裡的「頂牛爺」經過一番調查和問詢後,對地仨人的關係做出了第一次裁決:女人判給韋姓男人,即將女人判給她事實上的丈夫。26年後,經過多年的反思與調查,「頂牛爺」第二次做出裁決,將女人判給藍姓男人,即將女人判給苦等女人26年的小丈夫。
兩次裁決,間隔26年。「頂牛爺」之所以要做出第二次裁決,是出於自己心中的不安和愧疚。而不安和愧疚,一方面來自小丈夫對女人的痴守等待、撫養被女人丈夫所棄的兒子的情意,另一方面來自女人不幸的婚姻。
第一次裁決後,小丈夫便在村裡小學當了代課老師,住了下來。他說,丈夫做不成,做弟弟行吧。沒緣分當老婆,當姐姐不行嗎。兩個從小在一起,本就情同姐弟。
而距第一次裁決10年後,一次偶然,女人的丈夫得知大兒子不是自己親生的,不僅要求小丈夫驗血證明清白,還將大兒子趕出家門。而且,對女人的打罵從來沒有間斷過。
裁決者的不安與愧疚一個不僅有知識有文化有能力,教出的學生每年都有10多個考上縣中,而且有情有義,對女人痴心等待,忍辱負重,把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撫養和教育成復旦大學博士生,不計前嫌,與女人一起照顧癱瘓在床在女人丈夫;而另一個,野蠻、粗暴,對妻子非打即罵,對養育11年的孩子說趕就趕。一個村子裡住著,低頭不見抬頭見,誰好誰歹、是非曲直都在眼皮子底下,瞞不了眼睛,更瞞不了自己良心。因而,「頂牛爺」的不安和愧疚,理所當然,在所難免。因而,也只有當他做出第二次裁決,把女人判給他越來越認可、越來越得到他承認的小丈夫時,他的「病」才能得以痊癒,才能心安長壽。
作者是對「頂牛爺」的第二次裁決是持肯定態度的。他在小說的開篇,就對第一次裁決進行否定,寫道:「那宗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發生的婚姻糾紛事件,現在看來,是處理錯了。」
為說明第一次裁決的錯誤,作者詳細寫了與第一次裁決有關的幾個人的表現:一是村裡唯一的文化人「我」爹,採取迴避態度,裝病不到裁決現場;二是德高望眾的「頂牛爺」,在宣布裁決結果後,一錘定音,立即走人,不給任何人申辯的機會。之所以如此,或許是對自己做出的裁決意見也沒有多大把握;三是三個當事人的反應,特別是「兩絲荊棘中的一簇花」的女人的反應,「她披著散發,像是在一動不動前有過過激甚至瘋狂的舉動……一隻手張開,像母雞的翅膀,愛護著肚子裡的孩子。另一隻手握成拳頭,像鐵匠的錘子,要把肚子裡的孩子打掉。」
為說明第二次裁決的正確,作者說仨個當事人方結善果也有善報,說都以為當年將死的「頂牛爺」長壽活到了100歲。
筆者的看法然而,讀完小說,作為讀者的我,倒是與作者持完全不同的看法——第一次裁決,無關對與錯。婚姻與感情,不是「對」或「錯」就可以簡單判決,而人性,更不是「黑」「白」就可以判定。
假設,「頂牛爺」第一次裁決的是讓女人與小丈夫一起生活,他就不安與愧疚了嗎?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女人與小丈夫在一起後,她的第一個孩子跟誰?她的肚子裡的孩子跟誰?在還未得知第一個孩子不是自己親生的時候,我相信,以靠賣血才娶上老婆的韋姓男人,這個簡單粗暴的男個,他那傳宗接代的思想,一定是要求要自己撫養兩個孩子,「頂牛爺」也沒有理由拒絕這個要求。試想,一個無老婆的男人,拖著沒媽的兩個孩子窮困生活的場景,天天在「頂牛爺」眼皮底下發生,「頂牛爺」的心裡沒有不安、愧疚?
「頂牛爺」做出的第一次裁決,是經過慎重考慮做出的決定,是符合當時的現實。從情理上,女人與韋姓男人生活兩年多,即將有第二個孩子;從法理上,上世紀七十年代,法律承認事實婚姻。在女人沒有明確態度要離開現在的丈夫時,通過多方調查權衡的「頂牛爺」做出讓女人繼續和事實婚姻中的丈夫生活,是絕對沒有錯的。
性格決定命運「頂牛爺」的裁決沒有錯,那麼造成小說中三個故事主人公悲慘命運的又是誰呢?是他們自己。
小說中的女人,是仨人關係中的關鍵。她懦弱,沒有抗爭精神。在小丈夫嫌棄她時,她選擇的是「逃」;在小丈夫又找上門來時,她六神無主,在兩個男人中猶豫不決;在丈夫惡習不改打罵她,她自甘認命不敢與小丈夫出逃;在大兒子丈夫趕出家門成為流浪兒時,她對孩子的沒有一絲一毫的保護……哪怕她有一丁點的抗爭、努力,她的命運也會改變。他們仨人,也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性格決定命運」,說的便是小說中的這個女人吧。
小說中的兩個男人,特別是事實婚姻中的丈夫,沒有文化,簡單、愚昧、粗暴、冷酷、貧窮,把女人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當成傳宗接代的工具,當成發洩性慾的對象。他渴望幸福的婚姻,美滿的生活,卻沉溺於那個年代的農村氛圍,自溺於貧窮,不反思、不進步。他是封建社會遺留下的毒瘤,是個人的悲哀,也是社會的悲哀。
命運的決定握在自己手裡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說,「我的命運我做主!」任何人都無權對別人的人生做出裁決和判決。人,只有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而小說的三個主人公,都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第三者裁決,而且,不管第三者的裁決是否符合自己心願,都接受了這個裁決。這才是造成仨人悲慘命運的關鍵所在。
《裁決》原載《人民文學》2021年1期,作者凡一平。
我是@折了又折,願意為您 分享更多更好的讀書感悟。感謝您的閱讀、分享、點讚、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