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控手制動閥的製作方法
2023-06-16 08:14:56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部件領域,尤其涉及了電控手制動閥。
背景技術:
傳統產品手制動閥工作時,手柄做旋轉運動,凸輪隨著手柄的旋轉角度驅動頂杆上下活動進而調節閥門的開度,閥門的開度變化引起調壓彈簧彈簧力的變化,進而控制出氣口的氣壓,出氣口的氣壓有嚴格要求,一般出氣口的氣壓和手柄的旋轉角度的關係如圖6「特性曲線」所示。
但是隨著運動次數的增加,頂杆與凸輪頻繁摩擦運動,會造成凸輪的磨損,從而無法準確地控制閥門的開度;同時,調壓彈簧的彈簧力也會隨著運動次數的增加而衰減。因此出氣口的氣壓會出現無法滿足圖6「特性曲線」要求的現象,比如:「行車位置」時出氣口氣壓低於進氣口氣壓,「駐車位置」時出氣口氣壓沒有完全排盡,降不到0等故障,這樣容易導致手制動閥失效,輕者造成司機操縱感不佳,重者出現車輛損毀的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出氣口氣壓控制不穩定、手制動閥容易失效的缺點,提供了電控手制動閥。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電控手制動閥,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上設有手柄,手柄在固定架上旋轉,固定架上設有第一限位擋板和第二限位擋板,第一限位擋板用於限制手柄的起始角度,第二限位擋板用於限制手柄的旋轉角度;固定架上設有角位傳感器,角位傳感器用於檢測手柄的旋轉角度,還包括集成控制模塊、氣壓控制器和出氣口,角位傳感器將手柄的旋轉角度傳送到集成控制模塊,集成控制模塊基於手柄的旋轉角度計算出對應出氣口的氣壓值並將氣壓值傳送到氣壓控制器,氣壓控制器用於控制出氣口的氣壓輸出。
作為優選,還包括閥體,閥體上位於出氣口的周圍設有第一氣壓傳感器,第一氣壓傳感器用於檢測出氣口的氣壓值並將出氣口氣壓值傳送到集成控制模塊。
作為優選,還包括閥體,固定架設置在閥體上,閥體上設有集成控制模塊、氣壓控制器和出氣口,閥體上還設有進氣口,進氣口與氣壓控制器連接,進氣口用於給氣壓控制器供氣。
作為優選,閥體上位於進氣口的周圍設有第二氣壓傳感器,第二氣壓傳感器用於檢測進氣口的氣壓值並將進氣口氣壓值傳送到集成控制模塊。
作為優選,閥體上還設有排氣口,閥體包括上水平段、左一豎直段、左水平段、左二豎直段、下水平段、右二豎直段、右水平段和右一豎直段,上水平段兩端分別與左一豎直段、右一豎直段連接,左水平段兩端分別與左一豎直段、左二豎直段連接,下水平段兩端分別與左二豎直段、右二豎直段連接,右水平段兩端分別與右一豎直段、右二豎直段連接。
作為優選,手柄的旋轉角度為0-85°,手柄包括把手、支架和連接杆,把手和支架連接,支架和連接杆連接,連接杆在固定架上旋轉。
作為優選,固定架為金屬製成的固定架。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具有顯著的技術效果:通過角位傳感器、集成控制模塊和氣壓控制器的配合,使出氣口的氣壓值符合特性曲線要求,並且由於氣壓控制器的控制,出氣口輸出的氣壓更穩定,相對於傳統的凸輪易磨損、精度差的確定,本實用新型具有能提升手制動閥的制動效果,從而提升汽車行駛的安全性,保護乘坐者的生命安全。通過第一氣壓傳感器和第二氣壓傳感器分別監測出氣口的進氣口的氣壓值,使出氣口能輸出穩定的氣壓,並能使進氣口輸出穩定的氣壓,有利於提升手制動閥的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手柄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固定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閥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電路原理的框架示意圖。
圖6是出氣口氣壓值和手柄旋轉角度的特性曲線圖。
以上附圖中各數字標號所指代的部位名稱如下:其中,1—手柄、101—把手、102—支架、103—連接杆、2—固定架、201—第一限位擋板、202—第二限位擋板、3—角位傳感器、4—閥體、401—上水平段、402—左一豎直段、403—左水平段、404—左二豎直段、405—下水平段、406—右一豎直段、407—右水平段、408—右二豎直段、5—集成控制模塊、6—氣壓控制器、7—第一氣壓傳感器、8—出氣口、9—第二氣壓傳感器、10—進氣口、11—排氣口、12—行車位置、13—駐車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電控手制動閥,如圖1-6所示,包括固定架2,固定架2上設有手柄1,手柄1在固定架2上旋轉,固定架2上設有第一限位擋板201和第二限位擋板202,第一限位擋板201用於限制手柄1的起始角度,第二限位擋板202用於限制手柄1的旋轉角度,固定架2為金屬製成的固定架2;固定架2上設有角位傳感器3,角位傳感器3用於檢測手柄1的旋轉角度,還包括集成控制模塊5、氣壓控制器6和出氣口8,角位傳感器3將手柄1的旋轉角度傳送到集成控制模塊5,集成控制模塊5基於手柄1的旋轉角度計算出對應出氣口8的氣壓值並將氣壓值傳送到氣壓控制器6,氣壓控制器6用於控制出氣口8的氣壓輸出。還包括閥體4,閥體4上位於出氣口8的周圍設有第一氣壓傳感器7,第一氣壓傳感器7用於檢測出氣口8的氣壓值並將出氣口8氣壓值傳送到集成控制模塊5。固定架2設置在閥體4上,閥體4上設有集成控制模塊5、氣壓控制器6和出氣口8,閥體4上還設有進氣口10,進氣口10與氣壓控制器6連接,進氣口10用於給氣壓控制器6供氣。閥體4上位於進氣口10的周圍設有第二氣壓傳感器9,第二氣壓傳感器9用於檢測進氣口10的氣壓值並將進氣口10氣壓值傳送到集成控制模塊5。首先將出氣口8氣壓和手柄1旋轉角度的特性曲線參數輸入集成控制模塊5,角位傳感器3將手柄1的旋轉角度傳送到集成控制模塊5,集成控制模塊5基於手柄1的旋轉角度得出對應出氣口8的氣壓值並將氣壓值傳送到氣壓控制器6,氣壓控制器6用於控制出氣口8的氣壓輸出,因此出氣口8的氣壓值能滿足特性曲線的要求,如手柄1處於行車位置12時,出氣口8的氣壓等於進氣口10的氣壓,手柄1處於駐車位置13時,出氣口8的氣壓為零。第一氣壓傳感器7將出氣口8的氣壓值反饋到集成控制模塊5,如果集成控制模塊5發現出氣口8的氣壓值不符合要求,集成控制模塊5通過氣壓控制器6輸出準確的氣壓。第二氣壓傳感器9將進氣口10的氣壓值反饋集成控制模塊5,如果集成控制模塊5發現進氣口10的氣壓值不符合要求,則發出報警聲提醒使用者。通過角位傳感器3、集成控制模塊5和氣壓控制器6的配合,使出氣口8的氣壓值符合特性曲線要求,並且由於氣壓控制器6的控制,出氣口8輸出的氣壓更穩定,相對於傳統的凸輪易磨損、精度差的確定,本實用新型具有能提升手制動閥的制動效果,從而提升汽車行駛的安全性,保護乘坐者的生命安全。通過第一氣壓傳感器7和第二氣壓傳感器9分別監測出氣口8的進氣口10的氣壓值,使出氣口8能輸出穩定的氣壓,並能使進氣口10輸出穩定的氣壓,有利於提升手制動閥的性能。
閥體4上還設有排氣口11,閥體4包括上水平段401、左一豎直段402、左水平段403、左二豎直段404、下水平段405、右二豎直段408、右水平段407和右一豎直段406,上水平段401兩端分別與左一豎直段402、右一豎直段406連接,左水平段403兩端分別與左一豎直段402、左二豎直段404連接,下水平段405兩端分別與左二豎直段404、右二豎直段408連接,右水平段407兩端分別與右一豎直段406、右二豎直段408連接。
手柄1的旋轉角度為45°,手柄1包括把手101、支架102和連接杆103,把手101和支架102連接,支架102和連接杆103連接,連接杆103在固定架2上旋轉。
實施例2
同實施例1,所不同的是手柄1的旋轉角度為0°。
實施例3
同實施例1,所不同的是手柄1的旋轉角度為85°。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