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壓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6-15 20:54:01

本發明專利涉及衝壓設備,特別涉及一種用於壓扁硬質材料的衝壓設備。
背景技術:
現有的衝壓設備多採用單個氣缸向材料衝壓,然而,由於單個氣缸壓力不夠大,只能壓扁部分軟質產品,對於壓扁某些硬質的產品,這種壓力是遠遠不夠的,就無法滿足生產甚至不能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專利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採用單個氣缸也可產生足夠壓力的衝壓設備。
一種衝壓設備,包括基座和固定在基座上的下模具和支架,還包括上模具及固定在支架上的用於驅動上模具上下移動的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通過一傳動機構與所述上模具連結。所述傳動機構包括:固定連接在驅動機構的驅動端的第一聯結件;L型或三角形的第二聯結件,其第一端或第一角部可轉動連接在第一聯結件上,其第二端或第二角部可轉動連接在所述支架上;第三聯結件,其一端可轉動連接至所述第二聯結件的轉折部位或第三角部;以及與所述下模具固定連接的第四聯結件,所述第三聯結件的另一端與第四聯結件可轉動連接。其中,第二聯結件的第一端或第一角部到其轉折部位的距離大於其第二端或第二角部到其轉折部位的距離
其中,所述的可轉動連接為鉸鏈連接,且可轉動的方向位於同一平面或相互平行的平面。
優選的,所述驅動機構也可轉動連接在所述支架上,其可轉動的方向與所述傳動機構的可轉動方向位於同一平面或相互平行的平面。
優選的,所述基座上設置有衝壓模架導柱,其高度大於上模具運動至最高位時的高度,且上模具和下模具上均形成有可供所述衝壓模架導柱穿過的導向孔。
優選的,所述基座上還設置有卸料板導柱,其上套有彈簧。
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所述驅動機構為氣缸。
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所述驅動機構為氣動擺缸,其活塞杆作為其驅動端,其與活塞杆伸出的部位相背的末端上設置有雙耳環,通過該雙耳環,氣功擺缸可轉動連接在支架的一軸上。
本發明專利的衝壓設備採用了一結構簡單的傳動機構,利用了省力槓桿原理,將驅動機構輸出的力變大後施加至代加工產品上,從而可以加工軟質材料的同時,還可以加工硬質材料。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實施例的衝壓設備的立體圖。
圖2為圖1中衝壓設備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圖3為一實施例中衝壓設備的主要部件的剖面圖,其中上模具位於最低位。
圖4為一實施例中衝壓設備的主要部件的剖面圖,其中上模具從最低位上升一段距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明專利衝壓設備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和圖2所示,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專利的衝壓設備主要包括基座10和固定在基座10上的下模具20和支架30,還包括上模具40及固定在支架30上的用於驅動上模具40上下移動的驅動機構50。其中,驅動機構50通過一傳動機構60與上模具40連結。傳動機構60可將驅動機構50輸出的力變大後輸出。
其中,支架30包括通過立柱31固定在基座10上的第一頂板32、通過立柱33固定在第一頂板32上方的第二頂板34。請同時參考圖3,第二頂板34的下表面(即朝向第一頂板32的一面)固定有一接座342,接座342上形成有軸。驅動機構50為氣動擺缸,其活塞杆51作為其驅動端,其與活塞杆51伸出的部位相背的末端上設置有雙耳環52。該雙耳環52可轉動連接在接座342的軸上,從而驅動機構50可繞軸擺動。
第一頂板32上與驅動機構50相對的位置上形成有可供活塞杆51穿過並左右晃動的通槽321,活塞杆51穿過通槽321伸到第一頂板32下方。
第一頂板32下表面固定有一接座322,接座322上形成有軸。傳動機構60包括第一聯結件61、L型(也可為三角形)的第二聯結件62、第三聯結件63和第四聯結件64。其中,第一聯結件61固定連接在驅動機構50的活塞杆51末端。第二聯結件62的第一端(其中一個自由端,若為三角形,則為其中一個角部,稱為第一角部)可轉動連接在第一聯結件61上,其第二端(另外一個自由端,若為三角形,則為另外一個角部,稱為第二角部)可轉動連接在接座322上,其轉折部位(即L型部件的彎折部位,若為三角形,則為最後一個角部,稱為第三角部)可轉動連接至第三聯結件63。第三聯結件63為一字型部件,其一端可轉動連接第二聯結件62,另一端可轉動連接第四聯結件64。第四聯結件64固定連接下模具20。其中,上述的可轉動連接均為鉸鏈連接,即一方上設置有軸,而另一方設有可套接軸的孔。此外,上述的可轉動的方向均位於同一平面或相互平行的平面,且這些平面與氣缸可轉動的方向平行或同一平面。第二聯結件62的第一端至轉折部位的長度大於其第二端至轉折部位的長度,從而構成省力槓桿。
基座10上設置有至少兩根衝壓模架導柱11,其高度大於上模具40和下模具20的高度總和,以上模具40在最高位時無法脫離衝壓模架導柱11為宜,且上模具40和下模具20上均形成有可供衝壓模架導柱11穿過的導向孔,當上模具40在驅動機構50的驅動下上下運動時,其都不會脫離衝壓模架導柱11,從而可確保加工準確度。
基座10上還設置有至少兩個卸料板導柱12,設置在衝壓模架導柱11之間,高度略矮,以稍大於上模具40和下模具20的高度總和為宜,其上套有彈簧13。彈簧13起到衝壓緩衝和幫助上模具40脫模的作用。
工作中,當驅動機構50的活塞杆51從其最低位(如圖3所示,此時也是上模具40的最低位)向上運動時,第二聯結件62的第一端被向上拉起,其第二端繞接座322的軸旋轉,其轉折部位向右上方運動,帶動驅動機構50相對第二頂板34向右側傾斜,第三聯結件63被第二聯結件62的轉折部位帶動著向右上方運動(此時第三聯結件63向右側傾斜),從而上模具40被向上提起,如圖4所示。當驅動機構50的活塞杆51從其最高位向上運動時,第二聯結件62的第一端被向下壓,其第二端繞接座322的軸旋轉,其轉折部位向左下方運動,帶動驅動機構50的活塞杆51向垂直位置恢復,第三聯結件63被第二聯結件62的轉折部位按壓著向左下方運動(此時第三聯結件63也向垂直位置恢復),從而上模具40向下運動。
如此,衝壓設備採用結構簡單的傳動機構,利用了省力槓桿原理,將驅動機構輸出的力變大後施加至代加工產品上,從而可以加工軟質材料的同時,還可以加工硬質材料。
雖然對本發明專利的描述是結合以上具體實施例進行的,但是,熟悉本技術領域的人員能夠根據上述的內容進行許多替換、修改和變化、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所有這樣的替代、改進和變化都包括在附後的權利要求的精神和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