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絲織業中心城市(宋朝的絲織工藝與藝術都體現在哪些地方呢)
2023-06-16 11:03:09 2
據文獻和考古發掘,養蠶、繅絲、織帛、刺繡,遠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蠶、絲、桑、帛的象形文字。西周至春秋戰國,王公貴族已講究穿用精美的絲綢錦繡及棉麻織品。
漢代是我國織染刺繡工藝史上第一個興盛時期,已能用各種色線織成內容複雜和多層經線的錦緞。魏晉南北朝的戰亂及人口的遷徙,增加了此項工藝的交流。隋完成了統一大業,社會有了較為安定的環境,織染刺繡從此又獲得了大發展的時機。
宋代的絲織、印染工藝,在隋唐、五代的基礎上,又有了較大發展。當時,管理絲織、印染生產的機構相當龐大,分工也很細。少府監所屬文思院、綾錦院、染院、裁造院、文繡院等,都是染織生產部門。
宋代的絲織品種主要有錦、綾、紗、羅、綺、絹、緞、綢、刺繡、緙絲等。
宋錦屬於織錦類工藝品,工藝複雜品種繁多。主要分匣錦、大錦及小錦三類。大錦是宋錦中具有代表意義的一種,它的質地厚重圖案精美,多使用金銀線編織。作品美觀大氣,適合於製作各類書畫裝飾品。蘇州織錦始於五代,到了宋代已發展得相當興盛。後世談到錦必稱宋,「宋錦」由此得名,流傳至今。宋錦紋樣繁複,配色典雅和諧。龜背紋、繡球紋、劍環紋、古錢套、席地文四方連續的圖案,朱雀等動物圖案,百吉等字形圖案最為常見,適合於服裝和裝潢書畫之用。
綺是一種指地紋為斜紋的絲織物,一般都一色,宋代時出現了兩色的。從目前出土情況看,當時已有四種花紋的小花綺,即矩形點小花、菱紋小花、方形小花、幾何小花,其中幾何小花最精美。
紗是一種輕薄而透明的絲織物,手感柔軟。宋代還出現了一種花紗,地是紗組織,而花紋則為平織。這是一種較能反映宋時絲織水平的絲織品。
羅和紗基本一樣,兩者區別在於,紗無橫紋,而羅織物表面,有明顯橫條紋。在宋代的絲織物中,羅的生產得到了較大發展,成為當時著名的品種,被稱為「宋羅」,且多為貢品。宋代的羅名目繁多,有方目羅、雲羅、結羅、輕羅、透額羅、孔雀羅、牡丹羅等等,是宋代絲織水平的集中體現,很有代表性。
綾的織物表面有明顯的斜紋,也分素綾、花綾兩大類。宋代的花綾有牡丹、山茶、桃花等多種花紋,有的葉內含葉,有的葉內含花,構圖、織法的構思十分巧妙。
宋代由於雕版印刷的發達,在印製技術上解決了一些難題,又由於文化上的發展,在用色及染料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和突破,因此,織物印染工藝,也得到了較高的發展,織物印染已較為普遍。
由於宋代繪畫的發展,絲織品畫作也隨之發展起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緙絲和刺繡。
緙絲,是織絲時先架好經線,按照設計花樣在上面描出圖或文字的輪廓,然後按所要求的色彩,用小梭子引著各種顏色的緯線,織出圖案。宋代的緙絲,宣和時期最盛,而以河北定州所制最佳。緙絲織物在當時比錦緞更為貴重,已向欣賞品方向發展了。
由於宋徽宗的推崇和宋代院畫的興起,這時的緙絲功能發生了重大轉折:從以往的日用裝飾品發展成為具有純粹欣賞性質的藝術品。這時的緙絲作品最主要的特徵就是以臨摹名人書畫為主。南宋的緙絲藝人用細膩的緙織技巧緙出織錦、印花和刺繡等工藝均無法表現的繪畫藝術,在藝術效果上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境界,其特有的立體感更「勝於原作」,這一時期的緙絲技術達到了最高的水平,蘇州、松江成為緙絲的重心。同時,緙絲名家輩出,朱克柔和沈子蕃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南宋 緙絲沈子蕃《青碧山水》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朱克柔,原名朱強,南宋松江雲間人(今上海松江縣),是一位以繪畫和緙絲為生的女藝術家。在宋高宗時,其所作人物、花鳥、樹石無不精巧絕倫,運用的緙織技法之嫻熟,宛如用筆作畫,極受後世誦頌。其所獨創的「長短搶」緙法被稱為「朱緙」,一直沿用至今。她的傳世佳作《蓮塘乳鴨圖軸》、《緙絲牡丹圖》及《蛺蝶山茶花圖軸》就珍藏於上海博物館中。
宋代時,刺繡不僅針法多樣,而且花飾也非常講究。從出土的文物看,針法細密、巧妙,用功用料都達到了新的水平。這時的刺繡除作服飾用品外,也與緙絲一樣,向欣賞品方向發展了,成為後來的畫繡。
宋代緙絲和刺繡畫作傳世的不多,大多都在博物館裡。拍賣場上偶然可以見到古代的緙絲畫作,如果品相好則非常值得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