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的點子就要行動(用好方法講述好地方)
2023-06-16 05:48:04 2
有好的點子就要行動?●安逸和勇毅構造了四川人有尊嚴有秩序有活力有光彩的生活,這也是美麗安全的四川形象之源要充分利用各種傳播方式講好四川故事 ,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有好的點子就要行動?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有好的點子就要行動
●安逸和勇毅構造了四川人有尊嚴有秩序有活力有光彩的生活,這也是美麗安全的四川形象之源。要充分利用各種傳播方式講好四川故事
6月視察四川時說:「四川我來過多次,不少地方都走過。天府之國,真是一個好地方。」寥寥數語,道出了全國人民的心裡話:四川,是一個存於心縈於夢的好地方。
四川之好,好在大地,富饒豐美。東漢班固撰《西都賦》,以四川作比,「竹林果園,芳草甘木,郊野之富,號為近蜀」。宋代祝穆《方輿勝覽》記劉備入蜀,臨山歡曰:「富哉,今日之樂乎!」四川之好,好在人民,安逸勇毅。四川人既懂得享受生活,又無懼艱難險阻。無論是當年拓荒耕作治水平亂,還是當代三線建設脫貧攻堅高質量發展,四川人總是能在談笑間排除萬難踏平坎坷。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歷史地理形塑了一個地方的精氣神。發掘這片土地上蘊含的精神氣質,並滿懷熱愛傳達出來,是建設性傳播的基本要義。從四川的古今發展來看,如果說安逸是四川人的生活底色,那麼勇毅則是四川人的精神底氣。正是因為勇毅才創造了安逸,互為因果相攜相持。
四川人熱愛生活,堅韌豁達,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和無窮的創造力,面對困難和挫折能扛能抗更能含笑以對,一如社交媒體上層出不窮的四川人愛曬太陽的段子。把握了四川人的精神氣質,才會有戳中人心的傳播,才會明白為什麼在這樣的一方土地上會有這樣一群人,面對再大的災難還能唱得出「太陽出來囉餵喜洋洋」,才能讓四川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可以說,安逸和勇毅構造了四川人有尊嚴有秩序有活力有光彩的生活,這也是美麗安全的四川形象之源。
傳播離不開形象符號。地域文化、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是凝練形象符號的基礎。我們對近3年國內外搜尋引擎上的四川形象分析發現,美食是四川形象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所有社交平臺中與四川相關的詞條都有高熱度、廣傳播的美食話題。近期TikTok上一條關於四川米粉做法的短視頻獲得近200萬點讚,即為一例。其他如熊貓、臉譜、麻將等都是高頻出現的符號。
新時期我們要對這些代表四川形象的傳統符號做精細化傳播。一是對獨有的文化資源進行有特點的呈現。譬如四川有1935隻大熊貓,既是群像,更可以有個體形象的塑造。地方性代表人物的推介也需要突破常規思路,有所創新。比如,李白如何自江油出發,人生的哪個境遇有可能邂逅蘇東坡?李調元記錄的川菜口味與今日有何不同……在細微之處點亮巴蜀文化的光芒。二是梳理髮掘呈現多民族文化。四川是個多民族大省,每個民族的日常和節慶都是可以精細化傳播的對象。如大禹、嫘祖的祭祀活動,白馬跳曹蓋、北川過羌年,西昌火把節等。要從新的角度發掘四川文化中的深層意蘊,展現四川獨有的生活樣式和民俗傳統,同時也可以做出各類衍生文創產品。
在重視精細化傳達傳統文化的同時,也需要發掘、凝練當代文化符號。「元宇宙」的探索和實踐,加速了虛擬與現實的交融,數位化形象符號更加彰顯其重要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科技創新、現代化建設、生態環境、國際交流與合作等都是四川的當代形象特色,在四川故事中就需要巧妙運用好數位技術對典型人事物進行融合傳播,從社會生活到人文藝術都可以融入技術因素,強調當代四川的精神風貌和文化氣韻。
在形象塑造中尤為不能忽視情調、情緒、情感等作為無形媒介傳播的作用。情感上的聯繫是意義構成的基礎,人類之所以能在世界中找到自我,發掘世界對自己的價值,就在於有所觸動並有所行動。有了情感聯繫,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人與世界之間就有了交往,就有了休戚與共的故事。
海德格爾強調情緒的重要性,認為其有一種無形的影響力量。王國維稱一切景語皆情語。的確,有人處即有情緒情感的流動。四川有太多令人感動的人和事:走進中國科技城綿陽,能感受到「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科學家精神,「肩扛守護之責,無愧生命之託」的最美自然守護者精神;追蹤「懸崖村」的巨變,可見證大涼山奇蹟、中國奇蹟,與村民由衷的「共產黨『瓦吉瓦』(好得很)、書記『卡沙沙』(謝謝)」產生共鳴;而橫跨南部、閬中、劍閣三縣市歷經數十年完成的升鍾水庫帶來的不僅是「水似眼波橫」的美景,更是四川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現實寫照……
做好情感傳播,具體而言,內容上既要可看可感可觸,又需要可思可想可念;在形式上,要根據不同媒體屬性發布相關音樂、長短視頻、遊戲等多種形式來調動情緒激發情感。如此方能實現點讚轉發評論一氣呵成,完成從起念到行動的一個流程。
情感傳播中,需要單獨提及的是地理標記的重要性。肥腸不鮮見,但「江油肥腸」就多了指向性和獨特的故事,川劇、蜀繡、綿竹年畫、川江號子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莫不如是。人、事物與特定的地理錨定,就讓這個人和這個事物有了落點、生了根。有地理標記也強化了歷史縱深感。尤其是在網際網路無遠弗屆的今天,地理標記是世界人、數字人懷鄉尋根的指南,是對數字漂浮的一種心理補償。
當下傳播網絡與社會網絡日漸融合,推動全媒並進,做好全譜系社交化傳播是講好四川故事的有效渠道和有力手段。其中有幾個重點,一是既要做到國內外社交媒體全覆蓋,又要重點耕耘頭部社交媒體及青年群體聚集的小圈子。講好四川故事首先需要鎖定青年群體。二是要發現有影響力的傳播中介,抓住關鍵人物在關鍵時刻做精準傳播。三是要有敘事策略的變化,不同媒體形態有著對於敘事的速度、容量、結構形式的不同要求,不同的受眾群體也是如此。
基於移動端的短視頻傳播正呈現大發展之勢。在營造美麗安全四川形象的過程中,著眼於受眾的身體體驗與心理感知,重視個體體驗和表達,通過普通人的敘事視角來呈現四川故事,採用「第三視角」和「第一人稱」經歷體驗來闡釋四川的發展與變化,個體生命故事的挖掘和呈現是當代的敘事特徵,也是對大主題大精神的化解和落地,更能有助於引發共鳴。
此外,網絡文學也為營造四川形象提供了一座「富礦」。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網絡文學用戶總規模達到5.02億,四川在全國網文作家較多的省份中排名第一,成都網絡文學用戶規模居全國第五。四川的青山綠水中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網文作者和IP角色,如何將四川形象內嵌於網絡文學乃至遊戲之中,亟待嘗試和探索。(作者系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應用新聞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