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於實現自動化組裝的FPC連接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01:16:1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FPC連接器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便於實現自動化組裝的FPC連接器。
背景技術:
柔性扁平電纜印刷電路被稱為FPC。近年來,FPC被廣泛用於連接安裝在可攜式信息裝置中的印刷電路板和電子元件,這些可攜式信息裝置如數碼攝像機、數位相機、行動電話、電腦等。
目前市面上大多的FPC連接器的料頭連接位設置在加壓件的後表面,在金屬件的幹涉下,組裝時只能先與料頭連接,再將裝金屬件,如此工序多,而且只能通過人工來完成組裝,這樣導致生產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提供一種便於實現自動化組裝的FPC連接器,其能實現全自動化組裝,即提高了生產效率,又降低了人工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便於實現自動化組裝的FPC連接器,包括絕緣主體、與絕緣主體連接的加壓件以及設於絕緣主體上的導電端子,所述絕緣主體的兩側分別安裝金屬件,所述金屬件包括外擋板、自外擋板兩端向內折彎形成的上擋板和下擋板、自上擋板的後端向內折彎形成的上連接板以及自下擋板的後端向內折彎形成的下連接板,所述外擋板的後端面上設有用於連接料頭的料頭連接位。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上擋板和下擋板的側緣向內折彎形成卡塊,所述絕緣主體兩側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設有與卡塊適配的卡槽,所述金屬件通過卡塊卡入卡槽內安裝於絕緣主體上。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絕緣主體上間隔設置有多個用於安裝導電端子的端子安裝槽。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加壓件包括主體以及自主體兩端向後延伸形成的第一倒鉤,所述絕緣主體的兩端分別設有與第一倒鉤適配的第二倒鉤,所述加壓件通過第一倒鉤扣入第二倒鉤內與絕緣主體連接。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絕緣主體的兩側還分別設有用於限定第一倒鉤位置的限位槽,所述第二倒鉤設於限位槽內。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優勢,具體而言,通過在金屬件的外擋板後端面上設置用於與料頭連接的料頭連接位,這樣組裝時先裝上金屬件,然後直接在金屬件的外擋板後端面連接料頭即可,提高組裝效率,有利於實現自動化組裝,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技術手段及其所達到的具體目的和功能,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組裝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之絕緣主體的結構圖。
附圖標識說明:
1-絕緣主體,11-端子安裝槽,12-第二倒鉤,13-卡槽,14-限位槽,2-加壓件,21-主體,22-第一倒鉤,3-導電端子,4-金屬件,41-外擋板,42-上擋板,43-下擋板,44-上連接板,45-下連接板,46-卡塊,47-料頭連接位。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一種便於實現自動化組裝的FPC連接器,包括絕緣主體1、與絕緣主體1連接的加壓件2以及設於絕緣主體1上的導電端子3,所述絕緣主體1的兩側分別安裝金屬件4,所述金屬件4包括外擋板41、自外擋板41兩端向內折彎形成的上擋板42和下擋板43、自上擋板42的後端向內折彎形成的上連接板44以及自下擋板43的後端向內折彎形成的下連接板45,所述外擋板41的後端面上設有用於連接料頭的料頭連接位47。所述上擋板42和下擋板43的側緣向內折彎形成卡塊46,所述絕緣主體1兩側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設有與卡塊46適配的卡槽13,所述金屬件4通過卡塊46自後向前卡入卡槽13內安裝於絕緣主體1上。所述絕緣主體1上間隔設置有多個用於安裝導電端子3的端子安裝槽11。所述加壓件2包括主體21以及自主體21兩端向後延伸形成的第一倒鉤22,所述絕緣主體1的兩端分別設有與第一倒鉤22適配的第二倒鉤12,所述加壓件2通過第一倒鉤22扣入第二倒鉤12內與絕緣主體1連接。所述絕緣主體1的兩側還分別設有用於限定第一倒鉤22位置的限位槽14,所述第二倒鉤12設於限位槽14內。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際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