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其結局悲慘
2023-05-31 21:59:21
宋江起義是北宋末年的一次民變。這個事跡被後世不斷演繹,成為《水滸傳》的歷史原型素材。《水滸傳》中的宋江是水泊梁山起義軍的首領,在一百零八將中穩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他講述北宋山東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綠林好漢,由被逼落草,發展壯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東徵西討的歷程。
然而,歷史上還真有宋江起義這一事件,
真正的起義是在北宋末期,當時朝政腐敗,對外獻幣乞和,對內恣意搜刮,農民的苦難十分繁重,賦稅盤剝,甚至流離失所。
這次起義的導火線是宋朝廷為解決財政困難,宣布將整個梁山泊八百裡水域全部收為「公有」。
這樣,導致農民受不住爆發了,鋌而走險,發動起義。
據說目前梁山等這一帶,流傳著:
「去時三十六,來時十八雙。若是少一人,誓死不還鄉」的兒歌。
宋江等人在經歷多次戰鬥之後,最終在登船時遭到張叔夜伏擊,被俘,起義失敗。
當時宋朝也是想要招安的,但是招安未果,宋江不接受,兩股人馬死磕到底,就造成了這樣的悲慘結果。
這個與《水滸傳》中宋江接受招安是有區別。
畢竟書籍傳記多少帶點感情誇大色彩,與真世歷史有差距。
宋江起義在宋朝三百多年歷史中只是一次規模較小的農民起義。是因為南宋時出版了一部《宣和遺事》,把宋江起義史事演義化、故事化,到明初又出現《 水滸傳》,所以便廣為流傳了。
這事件被宣傳的家喻戶曉,更被記錄教材等教育書籍,四大名著,在中小學生中也是人人知曉必讀。
(圖片來源於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