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獻給電影的情書(寫給電影人的情書)
2023-06-01 06:48:02 1
一封獻給電影的情書?作者:王 珉《一秒鐘》是一個關於電影的電影,和所有人的記憶都有關係片中的《英雄兒女》相隔十年父女相認,家庭小傷融入民族大義而《一秒鐘》整部電影卻是,個人創傷大過天,這樣的傷痕文學表現手法是張藝謀獨有的美學特徵,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一封獻給電影的情書?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一封獻給電影的情書
作者:王 珉
《一秒鐘》是一個關於電影的電影,和所有人的記憶都有關係。片中的《英雄兒女》相隔十年父女相認,家庭小傷融入民族大義。而《一秒鐘》整部電影卻是,個人創傷大過天,這樣的傷痕文學表現手法是張藝謀獨有的美學特徵。
《一秒鐘》故事雖簡單卻動情,從張九聲、劉閨女、「範電影」3個人物出發,串聯起3人因為放映電影《英雄兒女》機緣巧合引發的一系列事故。勞改犯張九聲千裡迢迢為了看電影裡女兒最後的影像,屢次三番被偷膠片做燈罩的劉閨女阻撓,最後在「範電影」的幫助下,張九聲終於看成了。可是電影散場,張九聲想要珍藏的女兒那幀膠片,卻被掩埋在黃沙之中,張藝謀的膠片情懷,也永遠藏在電影中。
寫給電影人的情書
導演張藝謀說《一秒鐘》是他「寫給電影人的情書」,和一個父親對於女兒念念不忘的真摯情感。這是物質貧瘠的年代,電影給予的精神饋贈,和張藝謀以往作品講述「糾結的堅持」有異曲同工之妙。上世紀70年代,被人構陷成「壞分子」的張九聲從勞改農場逃跑,只為在電影片頭《新聞簡報》看女兒一秒鐘的畫面,卻陰差陽錯碰到了孤苦伶仃的劉閨女姐弟,以及放映員「範電影」。
該片演員範偉飾演的放映員「範電影」,代表著「電影人」的具象。該片宛如《天堂電影院》的阿爾弗雷多和多多,夢想成為放映師的男孩,長大後懂得生命的真諦。但也有人說這部電影並不是「寫給電影人的情書」,因為3個小人物糾結在一盒膠片鬧得「雞飛狗跳」,而電影裡沒有一個人真正愛電影。建國後,電影給缺乏精神食糧的人們帶來希望,人們通過電影可以看到另外一個世界。萬千光影帶來的是純粹的烙印,但當時人們沒有「電影」的概念,所以談不上愛電影,他們愛的是老範能放映電影的尊貴地位。而「範電影」愛的其實是電影放映員這個職位的權力,基於群眾精神貧瘠年代的條件反射,被觀眾們期待的市儈榮耀。
老範具有多年電影放映員的經驗,引以為傲的是的他在電影放映過程中從未出現放映事故。古老的膠片盤在放映過程中,部件過熱易起火。「範電影」對工作細緻入微,搶救膠片一絲不苟,片段剪輯大循環操作行雲流水,這些細節完成了代表那個年代「電影人」的鮮活亮相。老範承擔《一秒鐘》中電影人對於電影的情感和記憶,張藝謀也似乎完成了「寫給電影人的情書」這個自主命題。
而張譯飾演的父親楊九聲,通過期待看到女兒僅有的「一秒鐘」畫面的堅持,呈現出普通人對於精神貧瘠年代的光影迷戀,以及作為父親,他對於數年不見的女兒所懷有的那種親情和思念,影射盜竊膠片做燈罩的劉閨女身上相得益彰。兩人並不是在找膠片,而是在印證,印證每個人內心深處真正的人性良善。特別是楊九聲通過放映間小窗口,第一次看到女兒的一秒鐘畫面後,滄桑的面容有兩汪清澈的淚水照耀內心。
《英雄兒女》最後的父女相認情景,讓綁在一起、頭破血流的楊九聲和劉閨女都熱淚盈眶。劉閨女說:其實我還挺想我爸的……楊九聲點頭回應,他覺得,這應該是《新聞簡報》中女兒對他說的話,這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父女關係讓人動容。片末兩人在沙漠重逢,張藝謀版的老男人和小女孩的故事,就像劉浩存在片尾曲唱的《一秒鐘》那樣:「再重逢一秒鐘,須臾即永恆。」一邊唱一邊眼淚簌簌落下,他們的傾情演繹帶給人一種寬慰,兩人的情感最終達成和解。
反觀當下,聲稱自己懂電影的人很多,電影不再是精神貧瘠年代的稀有資源,很多人卻沒有那種純粹的熱愛。在數字時代,沒有人真正關心膠片、電影、張藝謀的用意,失去了70年代膠片時代的情懷。膠片流轉間追逐光影,雖有顆粒狀的不完美質感,但卻是特殊情感的深深追憶。如今電影市場浮誇,許多人只愛看爆米花電影用來打發時間。而這部電影卻用創造光影的電影人的視角,「給電影人的情書」作為情感根基,打動電影創作者和普通觀眾兩個世界的人群,以身外身做夢中夢,極為貼切。
經典電影的文學底色
文學作為電影創作的養分,從文字到影像有一份隱秘的契約,當中涉及導演、編劇、演員對文學的完美詮釋,不同時代映照不同的現實含義。因此文學和影視作品相輔相成屬於親人關係。好萊塢中經典文學作品是優質IP,而上世紀國內好電影都源自純文學,中國電影的發展根基在於先有好的小說,才有好的電影。張藝謀的《紅高粱》為中國電影首次摘得世界級大獎——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電影改編自莫言同名小說;姜文電影三部曲《陽光燦爛的日子》《太陽照常升起》《讓子彈飛》也都是由小說改編。可以說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二者屬於反哺與被反哺的關係,為視聽藝術平添語言魅力。
《一秒鐘》像極了張藝謀2014年拍的電影《歸來》,同樣改編自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的片段。讀過《陸犯焉識》的觀眾,似乎可以看見《一秒鐘》和《歸來》兩部電影的情節。《陸犯焉識》的前半部分帶著《圍城》方鴻漸的味道,似乎嚴歌苓就是按著他的原型創作的。《一秒鐘》截取自陸焉識從勞改農場偷跑出來,想盡辦法看望丹丹的衛生宣傳片的片段改編。該片是張藝謀創作心態回歸的作品,他希望大眾能夠看到這種回歸,用刪繁就簡的方式,反映這樣一個大時代和有豐富歷史沉澱的小說,雖是冰山一角卻包含千言萬語。
張藝謀善於挖掘現實題材,諸如講述父子和解的《千裡走單騎》,講述夫妻愛情的《歸來》《我的父親母親》,講述命運無常的《活著》,講述「糾結的堅持」的《一個都不能少》和《秋菊打官司》等,包括本片《一秒鐘》都具有普世情感價值,都代表著張藝謀的人文情懷和情感缺憾。場燈暗下來,光影射出的投影,就是觀眾想要沉浸的另一個人文世界。(王 珉)
來源: 內蒙古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