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透明膠帶紙的輔助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18:29:21 1
專利名稱:使用透明膠帶紙的輔助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使用膠帶紙的輔助裝置。
目前使用透明膠帶紙時,普遍感到紙頭難找、難揭,並往往在起頭處易撕裂;使用時也很不方便,常出現膠帶紙混疊情況,造成廢棄浪費;膠帶紙圈放置在不平處久了,常產生膠帶紙圈間的錯位現象,易被汙損降低使用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設計一種使用透明膠帶紙的輔助裝置,它能解決膠帶紙頭難找、難揭、起頭處易撕裂、使用時易產生混疊和汙損等問題,它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本實用新型結構方案的實質內容採用底板或橫梁連結固定左右側板,裝有透明膠帶紙的主軸兩端分別安裝在左右側板上,拉動膠帶紙時,膠帶紙圈與主軸同步轉動,主軸線與底面平行,主軸線至底面間的距離應大於透明膠帶紙圈的最大直徑,左右側板相互平行並分別與底平面垂直,左右側板內側面之間的距離應大於透明膠帶紙的寬度。在左右側板間的上部裝有一塊刀片,以便切割膠帶紙,刀片正面為凸弧形或平形。
參照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結構方案的實施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方案的示意圖;圖2為
圖1的左側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方案的示意圖;圖4為圖3的左側視圖。
如
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左側板3、右側板7分別與底板6連結固定,底板也可由橫梁代替。左右側板與底板或與橫梁之間可以活動連接固定,便於折裝;也可製成整體結構型式,採用注塑製造較為方便。
如
圖1、圖2所示,左側板3和右側板7分別開有冂形槽孔A和B,A、B二槽孔形狀尺寸相同,相互對稱,主軸5的兩端可在A、B二槽孔內自由進出,在安裝使用狀態,主軸兩端位於A、B二槽孔的裡端。在左側板3和右側板7的上部分別開有相同高度和相同角度的槽口,刀片1的兩端放置在二槽口內,在刀片背面處有橫梁2,橫梁2將刀片壓緊,使刀片安裝穩固,該橫梁可用螺絲固定在左右側板上。
如圖3、圖4所示,在左側板3和右側板7上分別有形狀、尺寸、位置均相同的迷宮形孔C和D、主軸5的兩端可方便地在C孔和D孔自由進出,在安裝使用狀態,主軸兩端正好在迷宮孔的下面裡端。刀片1可用螺絲9固定在左右側板的上部,此方案不必有上梁2。
當左側板3、右側板7與底板或與橫梁活動連接時,主軸5在左右側板上的安裝孔。除可採用如前所述的冂形槽孔或迷宮式孔之外,還可製成圓孔。因側板可以折裝,安裝主軸5方便。
對於上述各種實施方式,膠帶紙4裝在主軸5上,拉動膠帶紙均可與主軸同步轉動,在平時不使用膠帶紙時,膠帶紙頭粘貼在刀片正面上,在使用時即可方便地利用刀口切下所需長度的膠帶紙。底板或橫梁、左右側板、上梁等構件的材料均可採用塑料、有機玻璃、木材或金屬材料。
本實用新型試用效果良好,較好地解決了透明膠帶紙起頭難找、起頭易撕裂、易混疊、汙損等問題,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使用方便,並容易製造成本低廉。它必將成為廣大科技人員、圖書情報管理等文職人員所理想的用具。
權利要求1.一種透明膠帶紙的取用裝置,其特徵是由底板[6]或由橫梁連結固定左側板[3]和右側板[7],安裝透明膠帶紙[4]的主軸[5]的兩端分別安裝在左右側板上,主軸線與底面間距離應大於膠帶紙圈的最大直徑,左右側板間應相互平行,其內側面之間距離應大於透明膠帶紙的寬度,在左右側板上部裝有一塊刀片[1]。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取用裝置,其特徵是左右側板與底板或與橫梁之間為活動連接固定。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取用裝置,其特徵是左右側板、底板或橫梁製成整體結構型式。
4.按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取用裝置,其特徵是在側板〔3〕、〔7〕的上部分別開有槽口,刀片〔1〕的兩端放置在此二槽口內,在刀片背面處有上梁〔2〕,由它將刀片壓緊,上梁〔2〕用螺絲固定在左右側板上。
5.按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取用裝置,其特徵是刀片〔1〕兩端分別用螺絲〔9〕固定在左右側板上。
6.按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取用裝置,其特徵是在左右側板〔3〕、〔7〕上分別有形狀尺寸相同的冂形槽孔A和B。
7.按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取用裝置,其特徵是在側板〔3〕、〔7〕上分別有形狀、尺寸相同的迷宮式孔C和D。
8.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用裝置,其特徵是在左、右側板〔3〕、〔7〕上,制有主軸〔5〕的圓形安裝孔。
9.按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取用裝置,其特徵是底板或橫梁與左右側板的材料為塑料、有機玻璃、木料或金屬材料。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取用裝置,其特徵是刀片〔1〕正面的形狀為凸弧形或平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取用透明膠帶紙的輔助裝置。本裝置主要由底板或橫梁、左右側板、安裝膠帶紙的主軸以及一塊刀片構成。使用本裝置可完全解決以往在使用透明膠帶紙普遍存在的起頭難找、起頭處易撕裂、易產生混疊和汙損等問題。本裝置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廉和使用方便可靠等優點,是廣大文職人員理想的用具,有較好推廣應用的前景。
文檔編號B65H35/06GK2077437SQ9020937
公開日1991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1990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1990年6月24日
發明者王維奇 申請人:王維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