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壓側主迴路中有空氣開關的配電變壓器熱保護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24 02:07:51 1
專利名稱:低壓側主迴路中有空氣開關的配電變壓器熱保護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說明
一、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變壓器熱保護裝置。
二背景技術:
目前,在城鄉電廣泛使用的10KV及35K等配電變壓器所採用的保護措施通常有1、高壓熔斷器;2、低壓側則採用空氣開關和熔斷器等進行保護和控制。這些傳統的保護措施的共同特點是依據系統迴路中通過的電流值作為唯一信號對變壓器和配電系統進行保護。其重要的缺陷是不能依據反映變壓器運行狀況的一個重要內部參數——變壓器油溫對變壓器進行保護。而只能依據變壓器的外部特性對變壓器進行保護。實際使用中大量的配電變壓器由於弱過載、環境溫度過高、隱形故障等原因導致變壓器工作介質(變壓器油)溫度過高致使鐵芯及線圈散熱困難從而引起絕緣材料早期老化受損最終引起變壓器產生損壞故障。由於許多情況下弱過載(電流過載)時高壓側熔斷器和低壓側的熔斷器及空氣開關受其靈敏度的限制,以及大多數情況下考慮到啟動等瞬時過電流因素往往將額定值設置的較大等原因不可能及時動作,而致使溫度累積效應導致溫升過高,致使變壓器燒損。
三、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通過油溫所反映的變壓器綜合技術狀況對變壓器進行監控的配電變壓器熱保護裝置。
低壓側主迴路中有空氣開關的配電變壓器熱保護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溫控開關、電磁脫扣器線圈、繼電器和電源;電源的一端同時與溫控開關的一端、繼電器開關的一端連接;繼電器開關的另一端連接著電磁脫扣器線圈,電磁脫扣器線圈另一端同時連接著電源另一端、繼電器線圈端;繼電器線圈另一端與溫控開關另一端連接。
溫控開關置於變壓器油中,電磁脫扣器線圈設於變壓器主迴路空氣開關上。
所述溫控開關為常開觸點溫控開關;所述繼電器為具有常開觸點的繼電器。
本實用新型具有幾方面的優點
1、本實用新型改變了現有技術中只能依據變壓器系統中的電流參數對變壓器保護的缺陷,而又不排除現有的保護措施,增加了依據反映變壓器綜合性能參數的變壓器油溫對變壓器進行保護,使配電變壓器的保護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2、本實用新型不但對變壓器由於弱過載引起的過熱進行保護,而且對由於內部隱故障,如鐵芯鬆動及環境溫度等造成的影響變壓器技術性能變壞的情況都能進行保護。
3、該裝置可大幅度地減少配電變壓器的損壞。
四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五、具有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說明。
由圖1可見,低壓側主迴路中有空氣開關的配電變壓器熱保護裝置,包括常開觸點溫控開關1、電磁脫扣器線圈2、具有常開觸點繼電器3和電源4。
常開觸點溫控開關1的一端同時與電源4的一端、具有常開觸點繼電器開關3的一端連接;具有常開觸點繼電器開關3的另一端連接著電磁脫扣器線圈2,電磁脫扣器線圈2另一端同時連接著電源4另一端、具有常開觸點繼電器3線圈端;具有常開觸點繼電器3線圈另一端與常開觸點溫控開關1另一端連接。
常開觸點溫控開關1設置在變壓器油中,電磁脫扣器線圈2置於變壓器主迴路空氣開關上。
當變壓器油溫在正常的額定溫度以內工作時,由於溫控開關的觸點為常開,使得繼電器3的吸鐵線圈無電流通過,其常開觸點始終開啟,從而使得設置在空氣開關上的電磁脫扣器2無電流通過,故不動作,整個變壓器系統正常運行。
當變壓器由於過載等原因引起溫度升高致使油溫達到額定溫度(溫度開關動作溫度),溫控開關1的常開觸點閉合接通繼電器3的線圈從而使得其常開觸點閉合這時由本控制裝置電源4提供的電流經過電磁脫扣器2線圈形成迴路,電磁脫扣器2動作使得主電路中的空氣開關跳閘動作切斷變壓器與負載的聯接達到保護變壓器系統的作用。
權利要求1.低壓側主迴路中有空氣開關的配電變壓器熱保護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溫控開關、電磁脫扣器線圈、繼電器和電源;電源的一端同時與溫控開關的一端、繼電器開關的一端連接;繼電器開關的另一端連接著電磁脫扣器線圈,電磁脫扣器線圈另一端同時連接著電源另一端、繼電器線圈端;繼電器線圈另一端與溫控開關另一端連接;溫控開關置於變壓器油中,電磁脫扣器線圈設於變壓器主迴路空氣開關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壓側主迴路中有空氣開關的配電變壓器熱保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溫控開關為常開觸點溫控開關;所述繼電器為具有常開觸點的繼電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變壓器熱保護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溫控開關、電磁脫扣器線圈、繼電器和電源;溫控開關放置在變壓器油中,電磁脫扣器線圈置於變壓器主迴路空氣開關上。該裝置依據反映變壓器綜合性能參數的變壓器油溫對變壓器進行保護,不但對變壓器由於弱過載引起的過熱進行保護,而且對由於內部隱故障,如鐵芯鬆動及環境溫度等造成的影響變壓器技術性能變壞的情況都能進行保護。
文檔編號H02H5/06GK2520602SQ02218358
公開日2002年11月13日 申請日期2002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2002年1月14日
發明者鍾永生 申請人:鍾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