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的製造方法
2023-06-23 20:59:51 1
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包括殼體、第一風道系統和第二風道系統;第一風道系統和第二風道系統設置在殼體的內部;第一風道系統包括前向式離心風機和第一風道;第二風道系統包括後向式離心風機和第二風道;殼體上設置有與第一風道和第二風道相配合的多個出風口。本發明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結合了前向式離心風道系統和後向式離心風道系統,設置多個進、出風口,從而實現了提高對人體的舒適性和快速製冷、制熱。通過單獨控制兩個風機和多個出風口,可滿足用戶的不同需要,實現合理、舒適、多樣化的出風方式。
【專利說明】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空調器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櫃式空調器室內機一般具有一個離心風道系統,其進封口和出風口的數量少,而且形式單一,無法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0003]現有的空調器室內機的氣流組織不符合人體舒適性需要,空調器室內機吹出的風只在某個局部範圍內,且吹風距離較短;同時,無法實現根據不同模式如製冷、制熱等模式下的出風控制,影響用戶的舒適性,同時導致浪費了空調的能耗。
【發明內容】
[0004]基於此,有必要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全方位送風的,使空間內均勻、快速的升溫或降溫,舒適性高的組合風道的空調器室內機。
[0005]為實現本發明目的而提供的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包括殼體、第一風道系統和第二風道系統;
[0006]所述第一風道系統和所述第二風道系統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內部;
[0007]所述第一風道系統包括前向式離心風機和第一風道;
[0008]其中,所述第一風道設置在所述前向式離心風機的出風側,與所述前向式離心風機相配合;
[0009]所述第二風道系統包括後向式離心風機和第二風道;
[0010]其中,所述第二風道設置在所述後向式離心風機的出風側,與所述後向式離心風機相配合;
[0011]所述殼體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風道和第二風道相配合的多個出風口。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前向式離心風機和所述後向式離心風機單獨控制。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風道系統位於所述第二風道系統的上方。
[001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殼體包括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 ;
[0015]所述第一進風口設置在所述前向式離心風機的進風側;
[0016]所述第二進風口設置在所述後向式離心風機的進風側。
[001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進風口和所述第二進風口之間設置有風道擋條。
[001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出風口包括前端上部出風口、前端中部出風口、前端下部出風口、頂部出風口、左側出風口和右側出風口 ;
[0019]所述前端上部出風口和所述頂部出風口用於所述第一風道系統出風;
[0020]所述前端中部出風口、所述前端下部出風口、所述左側出風口和所述右側出風口用於所述第二風道系統出風。
[002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前端上部出風口設置有前端上部導風板、掃風板和掃風連杆;[0022]所述頂部出風口設置有頂部導風板;
[0023]所述前端中部出風口設置有前端中部導風板;
[0024]所述前端下部出風口設置有前端下部導風板;
[0025]所述左側出風口設置有左側導風板;
[0026]所述右側出風口設置有右側導風板。
[002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前端上部導風板、所述掃風板、所述掃風連杆、所述頂部導風板、所述前端中部導風板、所述前端下部導風板、所述左側導風板和所述右側導風板單獨控制。
[002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還包括蒸發器,所述蒸發器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內部,位於所述前向式離心風機和所述後向式離心風機的進風側。
[002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風道系統還包括導流圈,所述導流圈設置在所述後向式離心風機與所述蒸發器之間。
[003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風道系統還包括電機支架;
[0031 ] 所述電機支架用於將所述後向式離心風機支撐固定在所述第二風道上。
[003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結合了前向式離心風道系統和後向式離心風道系統,設置多個進、出風口,從而實現了提高對人體的舒適性和快速製冷、制熱。
[0033]通過單獨控制兩個風機和多個出風口,可滿足用戶的不同需要,實現合理、舒適、多樣化的出風方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4]為了使本發明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5]圖1為本發明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的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0036]圖2為如圖1所示的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的另一個示意圖;
[0037]圖3為如圖1所示的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的殼體的主視圖;
[0038]圖4為如圖1所示的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的殼體的後視圖;
[0039]圖5為如圖1所示的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的殼體的左視圖;
[0040]圖6為如圖1所示的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的殼體的右視圖;
[0041]圖7為如圖1所示的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的殼體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2]本發明的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的一個實施例,如圖1至圖7所示。
[0043]本發明的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包括殼體100、第一風道220系統200和第二風道320系統300 ;
[0044]所述第一風道220系統200和所述第二風道320系統300設置在所述殼體100的內部;
[0045]所述第一風道220系統200包括前向式離心風機210和第一風道220 ;
[0046]其中,所述第一風道220設置在所述前向式離心風機210的出風側,與所述前向式離心風機210相配合;
[0047]所述第二風道320系統300包括後向式離心風機310和第二風道320 ;
[0048]其中,所述第二風道320設置在所述後向式離心風機310的出風側,與所述後向式離心風機310相配合;
[0049]所述殼體100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風道220和第二風道320相配合的多個出風□。
[0050]所述殼體100包括前面板110、後面板120、左側板130、右側板140、頂蓋150、底盤160。
[0051]較佳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前向式離心風機210和所述後向式離心風機310可單獨控制。
[0052]較佳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風道220系統200位於所述第二風道320系統300的上方。
[0053]較佳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殼體100包括第一進風口 121和第二進風口 122 ;
[0054]第一進風口 121和第二進風口 122在殼體100的後面板120上;
[0055]所述第一進風口 121設置在所述前向式離心風機210的進風側;
[0056]所述第二進風口 122設置在所述後向式離心風機310的進風側。
[0057]較佳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進風口 121和所述第二進風口 122之間設置有風道擋條123。風道擋條123將述第一進風口 121和所述第二進風口 122隔開,使兩個進風口互相孤立,單獨對風道系統進風。
[0058]較佳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出風口包括前端上部出風口 111、前端中部出風口112、前端下部出風口 113、頂部出風口 151、左側出風口 131和右側出風口 141 ;
[0059]所述前端上部出風口 111和所述頂部出風口 151用於所述第一風道220系統200出風;
[0060]所述前端中部出風口 112、所述前端下部出風口 113、所述左側出風口 131和所述右側出風口 141用於所述第二風道320系統300出風。
[0061]較佳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前端上部出風口 111設置有前端上部導風板114、掃風板115和掃風連杆116 ;
[0062]所述頂部出風口 151設置有頂部導風板152 ;
[0063]所述前端中部出風口 112設置有前端中部導風板117 ;
[0064]所述前端下部出風口 113設置有前端下部導風板118 ;
[0065]所述左側出風口 131設置有左側導風板132 ;
[0066]所述右側出風口 141設置有右側導風板142。
[0067]較佳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前端上部導風板114、所述掃風板115、所述掃風連杆116、所述頂部導風板152、所述前端中部導風板117、所述前端下部導風板118、所述左側導風板132和所述右側導風板142可單獨通過電腦程式控制。可實現對出風方式的多樣化控制。
[0068]較佳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的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還包括蒸發器400,所述蒸發器400設置在所述殼體100的內部,位於所述前向式離心風機210和所述後向式離心風機310的進風側。[0069]較佳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二風道320系統300還包括導流圈330,所述導流圈330設置在所述後向式離心風機310與所述蒸發器400之間。導流圈330用於將進風引入所述後向式離心風機310。
[0070]較佳地,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二風道320系統300還包括電機支架340 ;
[0071]所述電機支架340用於將所述後向式離心風機310支撐固定在所述第二風道320上,使得結構更加穩固。
[0072]較佳地,作為另一個實施例,前端上部出風口 111、前端中部出風口 112、前端下部出風口 113、頂部出風口 151、左側出風口 131和右側出風口 141可用風門代替。
[0073]兩個風道系統所設置的導風板或者風門可以根據用戶需要,通過主板程序來控制導風板或者風門的開、合,實現對其出風方式的多樣化控制。根據實際情況,其中第一風道220系統200包括前端上部出風口 111出風、頂部出風口 151出風、前端上部出風口 111和頂部出風口 151同時出風的3種導風狀態。第二風道320系統300可實現所述前端中部出風口 112、所述前端下部出風口 113、所述左側出風口 131和所述右側出風口 141四個出風口同時出風、僅所述左側出風口 131和所述右側出風口 141出風、僅所述前端中部出風口112、所述前端下部出風口 113出風、僅所述前端中部出風口 112不出風共4種導風狀態。
[0074]較佳地,作為另一個實施例,根據冷空氣往下沉,熱空氣往上浮的原理,可針對製冷、制熱的不同要求下通過程序進行控制其出風組合方式,以實現快速製冷、快速制熱和最大滿足人體舒適性以及控制環境噪聲情況和房間氣流組織均勻等。A\B\C\D\E\F表示6個出風口,A表示頂部出風口 151、B表示前端上部出風口 111、C表示前端中部出風口 112、D表示前端下部出風口 113、E表示左側出風口 131、F表示右側出風口 141 ;
[0075]0\S表示導風板開\關`。
[0076]a.製冷運行時,冷空氣往下沉,為了使得房間內的氣流組織迅速的向四周擴散,第二風道320系統300中的前端下部導風板118必須處於關閉狀態即處於『DS』狀態;且第一風道220系統200的頂部導風板152和前端上部導風板114兩者之間不能同時關閉或者同時打開,所有呈現出『AS』 『B0』和AO』 『BS』兩種狀態;得出如下共6種主要的出風組合方式:
[0077]a).AS-BO-CO-DS-EO-FO
[0078]b).AO-BS-CO-DS-EO-FO
[0079]c) ? AS—BO-CS—DS-EO-FO
[0080]d) ? AO—BS-CO—DS-ES—FS[0081 ] e) ? AS—BO-CO—DS-ES—FS
[0082]f) ? AO—BS-CS—DS-EO-FO
[0083]b.制熱運行時,熱空氣往上浮,為了使得房間內的暖空氣迅速向四周擴散開且氣流組織均勻分布,第一風道220系統200中的頂部導風板152必須關閉即始終處於『AS』狀態,同時前端上部導風板114必須打開以保證第一風道220系統200必須有出風口即處於『B0』狀態;而第二風道320系統300中的前端下部導風板118必須打開即處於『D0』狀態,得到有如下4種主要的出風組合方式:
[0084]a).AS-BO-CO-DO-ES-FS
[0085]b).AS-BO-CO-DO-EO-FO[0086]c) ? ASBO—CSDO—EO-FO
[0087]d) ? AS-BO-CS-DO-ES-FS
[0088]c.當用戶有特殊的對某風向的要求時,也可以單獨控制只需要某方向的風吹出,其它的導風板關閉使得風可以快速且集中的吹向人體所需部位。
[0089]由此兩個風道系統組成的空調系統,其蒸發器400為豎向放置,改變傳統櫃式空調器其蒸發器400傾斜角度放置而導致的殼體100厚度難以減小,使得本發明的殼體100厚度大大地減小。
[0090]本發明的布置方式使得其內部結構更為簡單,裝配工藝性更好,便於生產,售後運輸方便。
[0091]本發明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結合了前向式離心風道系統和後向式離心風道系統,設置多個進、出風口,從而實現了提高對人體的舒適性和快速製冷、制熱。
[0092]通過單獨控制兩個風機和多個出風口,可滿足用戶的不同需要,實現合理、舒適、多樣化的出風方式。
[0093]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其特徵在於,包括殼體、第一風道系統和第二風道系統; 所述第一風道系統和所述第二風道系統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內部; 所述第一風道系統包括前向式離心風機和第一風道; 其中,所述第一風道設置在所述前向式離心風機的出風側,與所述前向式離心風機相配合; 所述第二風道系統包括後向式離心風機和第二風道; 其中,所述第二風道設置在所述後向式離心風機的出風側,與所述後向式離心風機相配合; 所述殼體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風道和第二風道相配合的多個出風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前向式離心風機和所述後向式離心風機單獨控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風道系統位於所述第二風道系統的上方。
4.根據權利要 求3所述的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包括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 所述第一進風口設置在所述前向式離心風機的進風側; 所述第二進風口設置在所述後向式離心風機的進風側。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進風口和所述第二進風口之間設置有風道擋條。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出風口包括前端上部出風口、前端中部出風口、前端下部出風口、頂部出風口、左側出風口和右側出風口 ; 所述前端上部出風口和所述頂部出風口用於所述第一風道系統出風; 所述前端中部出風口、所述前端下部出風口、所述左側出風口和所述右側出風口用於所述第二風道系統出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其特徵在於; 所述前端上部出風口設置有前端上部導風板、掃風板和掃風連杆; 所述頂部出風口設置有頂部導風板; 所述前端中部出風口設置有前端中部導風板; 所述前端下部出風口設置有前端下部導風板; 所述左側出風口設置有左側導風板; 所述右側出風口設置有右側導風板。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前端上部導風板、所述掃風板、所述掃風連杆、所述頂部導風板、所述前端中部導風板、所述前端下部導風板、所述左側導風板和所述右側導風板單獨控制。
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蒸發器,所述蒸發器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內部,位於所述前向式離心風機和所述後向式離心風機的進風側; 所述第二風道系統還包括導流圈,所述導流圈設置在所述後向式離心風機與所述蒸發器之間。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組合風道空調器室內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風道系統還包括電機支架;所述電機支架用於將所述後向式離心風機支撐固定在所述第二風道上。
【文檔編號】F24F1/00GK103629740SQ201210301262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2日
【發明者】陳紹林, 楊檢群, 楊傑, 劉秋華, 羅鎮雄, 安智, 李松, 梁勇超, 吳霞, 吳俊鴻, 朱守鴿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