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物基沸石厭氧生物反應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24 02:33:01 2
專利名稱:一種生物基沸石厭氧生物反應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生物基沸石厭氧生物反應器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汙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適用於處理低碳源汙水的厭氧生物反應器。
背景技術:
[0002]氮、磷是造成江河湖泊富營養化的主要原因,而氮、磷主要來源於城鎮的生活汙水。為了遏制地表水體的富營養化,國家已經對汙水處理廠的氮、磷排放有了更為嚴格的標準,因而對於汙水的處理則需要有更高的脫氮除磷效率。[0003]汙水採用生物處理工藝的過程中,脫氮除磷要求有足夠的碳源。常規的汙水處理工藝,C/N > 5方能獲得較高的脫氮除磷效果而達到排放要求。但一般的生活汙水其C/N通常在3左右,農村汙水則更低。對於這些低C/N汙水,目前現有技術的做法是通過添加有機碳源來提高C/N值以提高脫氮除磷效果,顯然,添加有機碳源勢必增加了汙水的處理成本。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強化和加速汙水的厭氧酸解過程,以有效降低有機物濃度,減少後續好氧反應所需的充氧量,從而有效利用汙水中的碳源。而如何提高汙水厭氧酸解處理效果以獲得更高的脫氮除磷效率,厭氧生物反應器的結構及其處理性能是關鍵所在。實用新型內容[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生物基沸石厭氧生物反應器,以加強汙水與微生物之間的作用,提高汙水的可生化性,使得低碳源汙水的處理無需添加有機碳源營養質亦能獲得較高的脫氮除磷效果。[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生物基沸石厭氧生物反應器,包括反應器筒體、進水管、填料裝置、排水口 ;所述進水管設置在反應器筒體內的底部,所述填料裝置位於反應器筒體內且設置在進水管的上方;所述填料裝置由網格框體和集裝於網格框體內的生物基沸石所形成的填料組塊以層狀交錯疊排構成;所述排水口位於填料裝置的上方、反應器筒體的頂部。本實用新型汙水從反應器筒體底部進入,處理過程中汙水繞行於堆疊的填料組塊中而形成湍流,加強了汙水與微生物的接觸及其相互之間的作用,並可有效防止反應器的堵塞。汙水經堆疊的填料組塊處理後形成清水併到達填料裝置的上方,然後從位於反應器筒體頂部的排水口排出。[0007]上述方案中,為穩固填料裝置的安裝,本實用新型所述進水管的上方設有隔板,所述填料裝置設置在隔板上。[0008]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所述進水管呈分流支管形式排列布置;所述進水管其出水孔的位置與相應的填料組塊對應。[0009]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採用經生物膜掛膜處理的天然沸石作為填料,並以填料組塊的形式交錯堆疊,加強了汙水與微生物之間的作用,從而強化和加速了厭氧酸解過程,有效地降低了有機物濃度,減少了後續好氧反應所需的充氧量,從而有效利用了汙水中的碳源,使得低碳源汙水的處理無需添加有機碳源營養質亦能獲得較高的脫氣除憐效果。
[0010]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0012]圖2是圖1的A-A視圖。[0013]圖中:反應器筒體1,進水管2,出水孔2a,排水口 3,隔板4,網格框體5,填料組塊6,清水7。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圖1和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生物基沸石厭氧生物反應器的實施例,如圖1所示,包括反應器筒體1、進水管2、填料裝置、排水口 3。其中,進水管2設置在反應器筒體I內的底部,且如圖2所示呈分流支管形式排列布置,其上均設置排列有出水孔2a。[0015]如圖1所示,進水管2的上方設有隔板4,填料裝置位於反應器筒體I內且設置在隔板4上而位於進水管2的上方。填料裝置由網格框體5和集裝於網格框體內的生物基沸石所形成的填料組塊6構成,填料組塊6以層狀交錯疊排。進水管2其出水孔2a的位置與相應的填料組塊6對應。排水口 3位於填料裝置的上方、反應器筒體I的頂部。[0016]本實施例採用經生物膜掛膜處理的天然沸石作為填料,藉助沸石其超強的氨氮吸附能力,將吸附的氨氮儲存於空隙中,為附著在沸石表面的硝化菌等微生物提供養分。硝化菌等微生物將氨氮和有機物轉變成自身所需的能量,分解氨氮和有機物而釋放出氨氣和二氧化碳,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吸收-消化體系。在微生物作用下,沸石始終處於交換未飽和狀態,使得沸石可以長時間保持較高的NH3-N和COD的去除率。而生物基沸石以填料組塊的形式交錯堆疊,工作時,汙水從反應器筒體I底部進入,從進水管2的出水孔2a出來後進入並繞行於堆疊的填料組塊6中而形成湍流,加強了汙水與微生物的接觸和相互之間的作用,並可有效防止反應器的堵塞。汙水處理過後形成清水7併到達填料裝置的上方,然後從位於反應器筒體I頂部的排水口 3排出。
權利要求1.一種生物基沸石厭氧生物反應器,包括反應器筒體(I)、進水管(2)、填料裝置、排水口(3);所述進水管(2)設置在反應器筒體(I)內的底部,所述填料裝置位於反應器筒體(1)內且設置在進水管⑵的上方;其特徵在於:所述填料裝置由網格框體(5)和集裝於網格框體內的生物基沸石所形成的填料組塊¢)以層狀交錯疊排構成;所述排水口(3)位於填料裝置的上方、反應器筒體(I)的頂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基沸石厭氧生物反應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水管(2)的上方設有隔板(4),所述填料裝置設置在隔板(4)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基沸石厭氧生物反應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水管(2)呈分流支管形式排列布置;所述進水管(2)其出水孔(2a)的位置與相應的填料組塊(6)對應。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生物基沸石厭氧生物反應器,包括反應器筒體、進水管、填料裝置、排水口;所述進水管設置在反應器筒體內的底部,所述填料裝置位於反應器筒體內且設置在進水管的上方;所述填料裝置由網格框體和集裝於網格框體內的生物基沸石所形成的填料組塊以層狀交錯疊排構成;所述排水口位於填料裝置的上方、反應器筒體的頂部。本實用新型汙水從反應器筒體底部進入並繞行於堆疊的填料組塊中而形成湍流,加強了汙水與微生物之間的作用,提高了汙水的可生化性,使得低碳源汙水的處理無需添加有機碳源營養質亦能獲得較高的脫氮除磷效果。
文檔編號C02F3/28GK203065234SQ20132003624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2日
發明者何國偉, 劉靈輝, 葉志平, 範彬, 何曾宇 申請人:廣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