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被梅豔芳吸引(為什麼要拍電影梅豔芳)
2023-06-24 17:35:17 1
梅豔芳,眾所周知的香港影視圈的一代歌后、影后,生於1963年10月10日,逝世於2003年12月30日。
11月12日,並非梅豔芳的生日,也非她的忌日,2021年也不是她誕生或去世的逢五逢十的日子。
為什麼要拍一部《梅豔芳》的電影於此時上映呢?
一個承諾。
2003年6月份的時候,梅豔芳找到江志強說想再拍一部可以傳世的電影。
江志強是誰?
他是香港影視圈內著名的電影製作人、發行人,之前在香港做外片的引進工作。
1999年因監製《臥虎藏龍》大獲成功,從而進軍市場更大的內地市場,《英雄》《十面埋伏》《捉妖記》等都是他監製並發行的。
2003年的那個時候,梅豔芳已經病入膏肓了,但就像她堅持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刻仍然要堅持開演唱會一樣,作為藝人,華麗謝幕一直是她的夢想。
江志強趕緊聯繫了張藝謀。
正在武俠夢中暢遊的國師正籌備《十面埋伏》,馬上應承等梅豔芳狀態好一些就進組,可惜沒等到開機,一代天后已經撒手西去。
《十面埋伏》在片尾向梅豔芳致敬。
電影《梅豔芳》就是江志強出品的。
拍一部能夠留得下的電影,是江志強對梅豔芳個人的承諾,而這承諾最初是緣於天后對他的一次援手。
在1987年,江志強的發行公司還是一間小公司,他發行了日本電影《子貓物語》,冒昧地邀請梅豔芳來幫忙站臺。
那時的香港最紅的三個大明星,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都被稱作是天皇巨星。梅豔芳沒有因找到自己的江志強是個小人物就不待見他。
梅豔芳很乾脆地答應幫他宣傳電影,而且並不在意報酬,使得這部電影的票房很好,為江志強日後的風生水起奠定了基礎。
江志強對當年梅豔芳的拔刀相助一直心懷感激,「能為一間萍水相逢的小公司盡心如此,是她本能的善良」,二人也由此成為了好朋友。
可惜江志強和梅豔芳在當年卻因種種原因從來沒合作拍過電影。
當然江志強拍《梅豔芳》,也絕對不僅僅是她當年仗義幫了他。
他坦言在籌備電影查資料的時候,越來越感受到梅豔芳的舞臺魅力和人格魅力。
感受到梅豔芳在香港娛樂圈那麼多年裡幫了很多人,永遠都把別人放在前面,對親人和朋友永遠比對自己好。
江志強是個生意人,他深知在當前的電影環境裡做這樣一部傳記片,一定不會賺錢,但為了梅豔芳,為了她的精神能夠傳承下去,他從2005年開始兩度籌拍電影,可惜都宣告失敗。
這回拍攝成功,準備工作也做了五六年。江志強覺得電影要是票房虧了還能拍別的找補回來,要是沒拍好《梅豔芳》則是一生的遺憾。
拍《梅豔芳》其實不止是江志強的個人意願,梅豔芳的個人魅力和為人確實影響和幫助了很多人。
梅豔芳還愛國愛港,還在1993年的時候,她就退了自己剛剛拿到的加拿大國籍,堅持到1997的時候自己一定要在香港。
可儘管如此,在很多人中仍會覺得,梅豔芳不就是一個香港的明星嗎,值得用一部電影來紀念嗎?
為什麼劉德華在香港維港前電影大道上,唯一一座和李小龍雕像並立的梅豔芳雕像底座上寫上「香港女兒」呢?
首先香港人給她立銅像並不僅僅是因她是天皇巨星,在演藝圈有了巨大的成功。
而是港人感念和香港經濟起飛成為亞洲四小龍的時代,有這麼一個女生的出現和大時代的脈搏相契合,從草根奮鬥成超級巨星,而且還不只是單單藝術上完美的人。
感念梅豔芳是因為她是香港的傳奇,香港精神的最好體現:出身草根,奮鬥不息,終有所獲。
梅豔芳一生精彩不斷:19歲歌唱比賽一夜成名,24歲演《胭脂扣》成為金馬金像雙料影后,29歲暫退江湖,31歲復出再戰……
梅豔芳身上有著港人自以為傲的東西:頑強,有個性,有責任有擔當,講原則,重情義。
而這些東西,在香港娛樂圈目前已經日漸稀缺。
香江對面日漸紅火的大陸娛樂圈更是烏煙瘴氣:流量明星沒有實力,實力明星缺少品德,天價片酬,逃稅詐騙,吸毒淫亂,娛樂圈更像是人性惡的爆炸圈。
民眾對娛樂圈的不滿久矣。
而香港的娛樂圈更是到了一個沒有明星,看不到未來的時候。
這個時候,《梅豔芳》的出現和梅豔芳精神的傳承就越來越顯得重要。
1993年為華東水災賑災義演,還處在演藝低谷期的梅豔芳與譚詠麟一同擔綱人民大會堂演出的壓軸明星。
同樣在1993年,梅豔芳正式成立自己的「四海一心慈善基金會」,舉行多場慈善演唱會。
即使在梅豔芳去世之後,這個基金會依然在梅豔芳歌迷會的帶領下堅持做慈善。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梅豔芳以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的身份號召香港演藝界藝人們鼎立支持。
2002年香港娛樂圈相繼發生了「陳寶蓮遺體偷拍事件」和「劉嘉玲裸照事件」。
梅豔芳第一時間站出來聲討譴責《動周刊》,並和成龍等人組織了500多名香港演藝界明星,走上街頭集體抗議無良媒體。
2003年非典過後,已接近生命最後階段的梅豔芳再次挺身而出,組織1:99演唱會,給普通民眾打氣,重啟香港的文化之繁榮,演出所得全部捐給了非典時的醫務人員。
電影《梅豔芳》中,梅豔芳人生第一次小挫折是聲帶上長小結節,醫生斷言她不能再演唱。
前輩藝人有「任白」之稱的任建輝親自打電話給素味平生的梅豔芳,告訴她怎麼養嗓子。
如何提攜後輩,也是梅豔芳和她自幼就跑江湖就學到的。
梅豔芳四歲半就和姐姐登臺表演,十幾歲就輟學全職做歌女,基本沒什麼文化。
但老一輩藝人的言傳身教,讓她懂得了如何學會做人,如何影響別人。
就像片中所說的,「上頭給了我這麼多,我左手接完,右手就應該回饋多一點出去」,「做人要有頭有尾有交代」,都足以體現梅豔芳的精神。
她是1963年生人,她的幾個徒弟草蜢、許志安和譚耀文等,都沒比她小几歲,但是在他們面前,她就是不可動搖的大姐大。
梅豔芳在歌壇影壇二十餘年,她提攜的後輩不計其數,除了幾個徒弟外,連郭富城、蘇永康、陳小春、陳奕迅、謝霆鋒等後輩,也都受過她的指點和幫助。
片中有不少梅豔芳真實的演出鏡頭出現,可惜沒有那首《夢伴》,而且還是她領著幾個徒弟一起演唱的版本。
這首歌原來的名字叫《夢絆》,梅豔芳拿到手後改成了《夢伴》。
相對於個人感情的小環境展現,她更願意成群結隊,和朋友們在一起。
許多人說,娛樂圈中朋友最多的就是梅豔芳。
江志強表示,希望通過用電影這種形式,讓梅豔芳自強、樂觀、努力的精神持續傳遞下去,激勵更多年輕人。
感謝江志強,致敬梅豔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