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集熱管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19:52:11 2
專利名稱:太陽能集熱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耐高溫太陽能集熱管,具體地說是一種太陽能集熱管。
背景技術:
在真空集熱管耐高溫方面,耐高溫真空集熱管與普通真空集熱管的區別在於吸熱 膜層不一樣(吸熱膜層是真空集熱管的關鍵部位)。三高真空集熱管採用的是幹涉膜,普通 真空集熱管是漸變膜。它們的區別主要表現為幹涉膜與漸變膜的區別。由於膜層結構不同,導致吸收太陽光線的原理不一樣。漸變膜,為多層膜,它對太 陽光線是逐層吸收的,而且其吸收光線的性能逐漸變高。由於這種漸變結構,發射比隨溫度 上升不斷加大,以致工作溫度在300 500°C時,發射比大大增加。而且吸收層中的鋁離子 在高溫狀態下,活潑性大大增強,並發生漂移。這樣膜層的內部結構發生錯亂,導致膜層開 始老化。長期處於這種高溫狀態下,膜層就會脫落,從而影響了真空集熱管的集熱效率和壽 命。幹涉膜,其吸收層共2層,兩層膜之間,因金屬成份的配比不同而產生幹涉作用,使吸收 比增加,發射比降低。再加上減反層減少反射的作用,從而實現更高的吸收比和更低的發射 比,大大提高了集熱效率,但是也是具有製造成本高的特點。所以漸變膜和幹涉膜各具優缺 點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太陽能集熱管,具有耐高溫的特性,使用壽命長 的特點。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該種太陽能集熱管,包括內玻 璃管和罩玻璃管,所述內玻璃管的外表面附有太陽光吸收塗層,其特徵是,所述太陽光吸收 塗層自內向外依次為具有漸變膜結構的金屬層、高金屬反射層、低金屬反射層、重低金屬 反射層,以及具有幹涉膜結構的減反層。所述內玻璃管和罩玻璃管的直徑為37mm和58m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吸收比提高了 12%,發射比降低了 30% 40%,超吸 收,熱損少,升溫快。在同樣的光照條件下,比普通真空集熱管能出更多更高水溫的熱水;抗 空曬,膜層在40(TC條件下不老化、不衰減、不變色,且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內玻璃管,2金屬層,3高金屬反射層,4低金屬反射層,5重低金屬反射層, 6減反層。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該種太陽能集熱管,包括內玻璃管和罩玻璃管,所述內玻璃管1的外
3表面附有太陽光吸收塗層。所述太陽光吸收塗層為多層結構,自內向外依次為金屬層2、高金屬反射層3、低 金屬反射層4、重低金屬反射層5、減反層6。金屬層,作為底層直接附著在內玻璃管的外表面上,底層金屬層為純銅鏡面,採用 鍍膜工藝噴塗,具有降低熱發射,減少熱損失的保溫作用。吸收層,增加不鏽鋼耐高溫成分。高金屬反射層、低金屬反射層、重低金屬反射層為採用漸變鍍膜工藝生產的漸變 膜結構,並增加增加不鏽鋼耐高溫成分。高金屬反射層可以減少對長波的吸收,低金屬反射 層可以增加對短波的吸收、重低金屬反射層可以增加對短波的吸收,具有有利吸收短波的 作用。使集熱管能適應在高溫300°C的條件下工作,避免了真空集熱管由於長期空曬而造成 的膜層變色、老化、性能減弱等問題,延長集熱管的使用壽命。減反層,具有幹涉膜結構,採用幹涉膜生產工藝生產,起到幹涉作用。減少太陽光 的反射,增加太陽光吸收,提高集熱管的吸收率。其中金屬層、高金屬反射層、低金屬反射層、重低金屬反射層均採用漸變工藝,為 多層膜,它對太陽光線是逐層吸收的,而且其吸收光線的性能逐漸變高。最外層的幹涉膜減反層,其微觀結構由兩層吸收層構成,兩層膜之間,因金屬成分 的配比不同而產生幹涉作用,使吸收比增加,發射比降低。再加上減反層減少發射的作用, 從而實現更高的吸收比和更低的發射比,大大提高了集熱效果。本實用新型在充分利用了兩種鍍膜結構的特性,繼承了兩種膜結構的各自優點。內玻璃管和罩玻璃管的直徑為37mm和58mm,與傳統的內玻璃管和罩玻璃管的直 徑為47mm和58mm相比具有更好的集熱和保溫效果,熱效率提高30%以上。除說明書所述的技術特徵外,均為本專業技術人員的已知技術。
權利要求1.一種太陽能集熱管,包括內玻璃管和罩玻璃管,所述內玻璃管的外表面附有太陽光 吸收塗層,其特徵是,所述太陽光吸收塗層自內向外依次為具有漸變膜結構的金屬層、高 金屬反射層、低金屬反射層、重低金屬反射層,以及具有幹涉膜結構的減反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集熱管,其特徵是,所述內玻璃管和罩玻璃管的直徑 分別為37mm和58mm。
專利摘要一種太陽能集熱管,涉及一種耐高溫太陽能集熱管。它包括內玻璃管和罩玻璃管,內玻璃管的外表面附有太陽光吸收塗層,其特徵是,太陽光吸收塗層自內向外依次為具有漸變膜結構的金屬層、高金屬反射層、低金屬反射層、重低金屬反射層,以及具有幹涉膜結構的減反層。內玻璃管和罩玻璃管的直徑為37mm和58mm。本太陽能集熱管吸收比提高了12%,發射比降低了30%~40%,超吸收,熱損少,升溫快。同時,抗空曬,膜層在400℃條件下不老化、不衰減、不變色,且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B32B17/00GK201844601SQ20102054856
公開日2011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30日
發明者董呈剛 申請人:山東科明太陽能光伏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