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層負壓拔罐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18:49:41 2
專利名稱:雙層負壓拔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中醫使用醫療器材,具體指拔罐。
背景技術:
拔罐是物理療法中最優秀的療法之一,「拔罐」是中國民間流傳很久的一種獨特的治病方法。拔罐法已經成為中醫外科中重要的外治法之一。當時一些主要外科著作幾乎都列有此法。主要用於吸拔膿血,治療癰腫。如明 申鬥垣的《外科啟玄》就載有竹筒拔膿法「瘡膿已潰已破,因膿塞阻之不通……如此當用竹筒吸法,自吸其膿,乃洩其毒也」。拔罐療法通過排氣造成罐內負壓,罐緣得以緊緊附著於皮膚表面,牽拉了神經、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體,可引起一系列神經內分泌反應,調節血管舒、縮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從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拔罐的負壓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細血管甚至破裂,紅細胞破壞,發生溶血現象。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釋放對機體是一種良性刺激,它可通過神經系統對組織器官的功能進行雙向調節,同時促進白細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膚對外界變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其次,負壓的強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張開,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強,皮膚表層衰老細胞脫落,從而是使體內的毒素、廢物得以加速排出。現代多採用負壓機治療促進創面癒合。負壓機產生一定的負壓,通過引流管和敷料作用於清創後的創面。目前的研究證明,該療法能夠加速創面部位的血液循環,顯著促進新生血管進入創面,刺激肉芽組織的生長,充分引流,減輕水腫,減少汙染,抑制細菌生長,能夠直接加快創面癒合,或為手術修復創造條件。是一種高效、簡單、經濟,促進創面癒合的純物理療法。
實用新型內容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雙層負壓拔罐,對創面形成負壓,同樣加速創面部位的血液循環。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雙層負壓拔罐,其包括密封連接的負壓拔罐和貼膜,該貼膜內設有彈力膜和不乾膠層,其中,彈力膜的上表面正對該負壓拔罐,在彈力膜的下表面設有不乾膠層,該不乾膠層對應於拔罐的外緣之外的邊緣處,當負壓拔罐的罐體內處於負壓狀態,彈力膜在負壓作用下同步向該罐體內負壓膨脹。進一步,所述貼膜的上表面開設有凹槽,該凹槽配合嵌入所述負壓拔罐。進一步,在所述彈力膜內壁設有連通外部的引流管,外接引流袋。本實用新型達到的技術效果如下雙層拔罐法採用貼膜與拔罐相結合,對創面形成負壓,同樣加速創面部位的血液循環,顯著促進新生血管進入創面,刺激肉芽組織的生長,充分引流,減輕水腫,減少汙染,抑制細菌生長,能夠直接加快創面癒合,是一種高效、簡單、經濟,促進創面癒合的純物理療法,此種方法密封性強,治療方法簡單易掌握,攜帶方便,價格較同樣用負壓治療的其他方法價格低廉,針對創面大小可調節使用大小不等的貼膜和拔罐。
圖I為本實用新型雙層負壓拔罐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貼膜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為本實用新型雙層負壓拔罐,其包括密封連接的負壓拔罐16和貼膜11,該貼膜11內設有彈力膜12和不乾膠層13,其中,彈力膜12的上表面正對該負壓拔罐16,在彈力膜12的下表面設有不乾膠層13,該不乾膠層13對應於拔罐16的外緣之外的邊緣處,當負壓拔罐16的罐體161內處於負壓狀態,彈力膜12在負壓作用下同步向該罐體 161內負壓膨脹。貼膜的上表面開設有凹槽14,該凹槽14配合嵌入所述負壓拔罐。本實用新型雙層負壓拔罐,在使用時,利用不乾膠層13的粘性,粘貼到人體15需要治療的病患處151,然後,使負壓拔罐16處於負壓狀態,此時,在負壓作用下,彈力膜12在負壓作用下同步向該罐體161內負壓膨脹,在裡面又形成一個拔罐,從而起到兩個拔罐的作用,而且,同樣加速創面部位的血液循環,顯著促進新生血管進入創面,對創面形成負壓。在彈力膜內壁設有連通外部的引流管,外接引流袋,用於引流創面處產生的膿液等物質。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雙層負壓拔罐,其特徵在於,其包括密封連接的負壓拔罐和貼膜,該貼膜內設有彈力膜和不乾膠層,其中,彈力膜的上表面正對該負壓拔罐,在彈力膜的下表面設有不乾膠層,該不乾膠層對應於拔罐的外緣之外的邊緣處,當負壓拔罐的罐體內處於負壓狀態,彈力膜在負壓作用下同步向該罐體內負壓膨脹。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層負壓拔罐,其特徵在於,所述貼膜的上表面開設有凹槽,該凹槽配合嵌入所述負壓拔罐。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層負壓拔罐,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彈力膜內壁設有連通外部的引流管,外接引流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其包括密封連接的負壓拔罐和貼膜,該貼膜內設有彈力膜和不乾膠層,其中,彈力膜的上表面正對該負壓拔罐,在彈力膜的下表面設有不乾膠層,該不乾膠層對應於拔罐的外緣之外的邊緣處,當負壓拔罐的罐體內處於負壓狀態,彈力膜在負壓作用下同步向該罐體內負壓膨脹。在彈力膜旁邊設有引流管,可以外接引流袋,便於分泌物的排出。雙層拔罐法採用貼膜與拔罐相結合,對創面形成負壓,同樣加速創面部位的血液循環,顯著促進新生血管進入創面,刺激肉芽組織的生長,充分引流,減輕水腫,減少汙染,抑制細菌生長,能夠直接加快創面癒合。
文檔編號A61M27/00GK202740476SQ20122042375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4日
發明者李蓮英, 徐奎軍, 徐晉 申請人:李蓮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