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式吸附床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20:27:01 1
專利名稱:平板式吸附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的名稱是平板式吸附床,屬能源化工領域。
背景技術:
吸附床是化工行業廣泛使用的一種吸附、脫附某種化學成份的設備。傳統吸附床多採用填充式,它的方法是,在壓力容器內置入加熱、冷卻系統,再填充入一定量的吸附質顆粒。在這種系統中,多孔的吸附質顆粒與加熱冷卻系統之間的傳熱傳質狀況很差,因此,完成一個吸附、脫附周期所需的時間較長,對大型裝置而言,有時有花幾個小時,甚至十多個小時才能完成吸附、脫附周期。為了縮短吸附、脫附周期,往往要加大裝置的體積,而且這種方式效率很低。
申請人1995年曾獲得過管翅式快速吸附床的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為ZL95218923.2,方法是在管翅式換熱器的翅片上塗敷一層吸附質,以縮短吸附、脫附周期,但是,這種方法仍存在著在翅片上塗敷吸附層後,再穿過傳熱管實施脹管的工藝困難,並且,由於翅片根部與傳熱管熱阻較大,翅片前端的傳熱效率偏低,吸附周期仍然較長。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彌補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平板式吸附床。
本實用新型的特徵是在板式換熱器傳熱平板的一面,塗敷一層吸附質,構成帶有吸附面和傳熱面的吸附換熱板;在兩塊換熱吸附板的吸附面之間,保有一定間隙或留有流體通道,四周密封成密閉的空間,構成吸附傳熱段;而換熱吸附板的加熱面(不塗吸附質的一面)兩兩相對並保有一定間隙或留有流體通道,四周密封起來構成傳熱段。在吸附段的密封空間,設有供吸附劑介質進出流動的通道;在傳熱段的密封空間,設有供加熱或冷卻介質進出流動的通道;構成平板式吸附床。
附圖1是平板式吸附床結構圖。
其中1-蓋板;2-吸附換熱板;3-吸附面;4-加熱面;5-吸附劑入口;6-吸附劑出口;7-加熱介質出口;8-加熱介質入口。
圖中可以看到蓋板1與吸附換熱板2的加熱面4相接合,中間保有一定間隙或留有流體通道,四周密封形成封閉的空間。在兩塊吸附換熱板2的吸附面與3之間,也保有一定間隙,四周密封形成封閉的空間。5為吸附劑入口,6為吸附劑出口。通過它們吸附劑介質可以從吸附段流進、流出。7為加熱介質出口,8為加熱介質入口,通過它們加熱、冷卻介質可以從加熱段流進流出。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1是一個平板式吸附床的結構,圖1中,加熱冷卻介質可從加熱介質入口8進入加熱段中的空間,並從加熱介質出口7流出,對吸附換熱板進行加熱或冷卻,吸附劑介質可從吸附劑入口5流入從出口6流出,實施吸附與脫附。為了加大吸附量,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將多塊吸附換熱板重疊在一起按加熱面對加熱面,吸附面對吸附面的上述方式組合,實施高效率吸附、脫附,並減小了體積。
權利要求1.一種吸附床,其特徵是板式換熱器傳熱平板的一面,塗有吸附質層,構成帶有吸附面和傳熱面的吸附換熱板;在兩塊吸附換熱板的吸附面之間,保有一定間隙或留有流體通道,四周密封成密閉空間,構成吸附段;吸附段外側的兩傳熱面與蓋板或另一吸附段外側的傳熱面之間保有一定間隙,四周密封成密閉的空間構成傳熱段;在吸附段的密閉空間,設有供吸附劑介質進出流動的通道;在傳熱段的密閉空間,設有供加熱或冷卻介質進出流動的通道;根據吸附量的大小也可將多塊吸附段和加熱段按上述方式疊合起來構成平板式吸附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名稱是平板式吸附床,屬能源及化工領域。傳統的吸附床多採用填充式,即在壓力容器內通入加熱冷卻系統並填充一定量的吸附質顆粒,這種方法的傳熱傳質狀況很差。本實用新型是在板式換熱器傳熱平板的一面,塗敷上吸附質層,構成帶有吸附面和傳熱面的吸附換熱板,在兩塊吸附換熱板的吸附面之間設置吸附介質通道,在加熱面與蓋板或另一加熱面之間設置加熱冷卻介質通道,形成平板式吸附床。
文檔編號B01D53/04GK2566934SQ0227613
公開日2003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02年8月14日 優先權日2002年8月14日
發明者童明偉, 陳禮, 張昌義 申請人:童明偉, 陳禮, 張昌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