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挑式移動腳手架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06:17:27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懸挑式移動腳手架。
背景技術:
在機電安裝過程中,有些設備需要安裝在懸空區域很高的位置,從安裝設備附近的工作平面上使用傳統的門形移動式腳手架操作危險係數高,只能從安裝位置垂直下方地面搭建腳手架,造成工作量特別大。如果施工周期短,施工區域大,工作量大,就造成安裝成本投入太大和工期延誤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解決目前傳統的門形移動式腳手架操作危險係數高,搭建工作量大,安裝成本高,容易延誤工期的技術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懸挑式移動腳手架,包括底座平臺,所述底座平臺的底面安裝有滑輪,所述底座平臺頂面的一側安裝有配重箱,相對的另一側安裝有門架,所述配重箱內設有若干配重塊;所述門架由多層標準節從下往上組裝而成,所述門架與鄰近所述配重箱的底座平臺之間安裝有第一斜拉杆,所述門架頂部設有懸挑施工平臺,所述懸挑施工平臺從相對於所述配重箱的一側突出所述門架一定距離,所述懸挑施工平臺的懸挑端與所述門架之間安裝有斜拉杆。
進一步地,所述門架一側安裝有爬梯,所述爬梯頂部與所述懸挑施工平臺齊平。
進一步地,所述懸挑施工平臺周邊安裝有防護欄杆。
進一步地,在所述門架的各層標準節的對角線位置安裝有第二斜拉杆。
進一步地,在所述門架的對角線位置安裝有第三斜拉杆。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具有搭建拆裝時間快、運輸方便,通用性強等特點,在規定的條件下和使用期限內,能夠充分滿足預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及便於施工;與傳統的門形移動式腳手架相比,它的工作平臺是懸挑的,支撐點不在工作平面的垂直下方,通過自身結構將受力點傳至配重塊,可保證架體的穩定性和平衡性;高空作業時,可減少腳手架搭建的工作量和工期,便於施工現場各專業合理穿插作業。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中:滑輪1;底座平臺2;配重箱3;門架4;第一斜拉杆501;第二斜拉杆502;第三斜拉杆503;懸挑施工平臺6;防護欄杆7;施工平臺斜拉杆8;爬梯9。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懸挑式移動腳手架,包括底座平臺2,底座平臺2的底面安裝有滑輪1,底座平臺2頂面的一側安裝有配重箱3,相對的另一側安裝有門架4,配重箱3內設有若干配重塊,配重塊的重量可根據門架4及施工平臺6的重量進行調節;門架4由多層標準節從下往上組裝而成,門架與鄰近配重箱3的底座平臺2之間安裝有第一斜拉杆501,保證門架4的平衡和穩定,門架4頂部設有懸挑施工平臺6,懸挑施工平臺6從相對於配重箱3的一側突出門架4一定距離,懸挑施工平臺6的懸挑端與門架4之間安裝有斜拉杆8,提高懸挑施工平臺6的支撐強度。
優選地,門架4一側安裝有爬梯9,爬梯9頂部與懸挑施工平臺6齊平,施工人員通過爬梯9爬至施工平臺6上進行施工作業。
優選地,懸挑施工平臺6周邊安裝有防護欄杆7,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
優選地,在門架4的各層標準節的對角線位置安裝有第二斜拉杆502,進一步提高門架4的結構穩固性。
優選地,在門架4的對角線位置安裝有第三斜拉杆503,保證門架4整體的結構穩定性。
上述各構件可由40×40的方管制成,在安裝時,先將滑輪1與底座平臺2焊接牢固,接著在底座平臺2上焊接配重箱3,之後在底座平臺2上焊接支撐體系門架4,依據門架4搭設的高度在配重箱3內不斷增加臨時配重塊,以便保持平臺搭設的平衡性,同時同步焊接門架各層標準節上的斜拉杆501,照上述步驟,逐層標準節向上安裝,到一定的高度時安裝第二斜拉杆502,到施工需要的高度時在門架4頂部鋪設懸挑施工平臺6以及裝設防護欄杆7,安裝第三斜拉杆503,將施工平臺斜拉8和門架4焊接牢固,最後將臨時配重塊換成正式配重塊,裝上扶梯9,保證平衡性。除底座平臺2外,各部件也均可採用可拆卸式連接方式,方便拆卸轉移;若採用焊接方式,需在每道工序完成後測試焊口的牢固性,確保安全。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範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範圍並不局限於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範圍來確定其技術性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