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冬暖夏涼中空百葉窗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01:43:01 1
專利名稱:一種冬暖夏涼中空百葉窗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冬暖夏涼中空百葉窗。
背景技術:
對於普通建築,外窗造成的能耗損失佔夏季能耗的50%左右,佔冬季能耗的35%左右。 現己有一些從窗戶窗簾的角度實現建築節能的研究和專利,並有部分成果已經轉化為產 品。這些研究成果多為改善窗簾顏色、在窗簾上做反射層、加厚玻璃窗的厚度、做成雙層 玻璃、在玻璃窗上貼膜等,很少有人將窗簾和玻璃窗戶作為整體考慮,也沒有在窗簾上做 兩種塗膜同時實現夏天隔熱和冬天保暖的。目前市面上的百葉窗,幾乎所有葉片兩面的顏 色均相同,為了遮蔽陽光輻射,常採用較深的顏色,容易吸熱。這導致在炎熱的夏季,室 內溫度快速上升,增加了空調的製冷負擔。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有效地根據使用者需求反射或吸收陽光輻射,從而實 現冬暖夏涼,降低建築能耗的中空百葉窗。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冬暖夏涼中空百葉窗主要包括窗框、雙層中空玻璃 和百葉窗簾,中空玻璃間安置改良窗簾,即減小了普通百葉窗的葉片寬度,並在葉片的凸 面鍍純鋁或錫金屬等陽光反射塗層;在葉片凹面鍍太陽能選擇性吸收塗層。窗框是安裝玻 璃和窗簾的基架,選用單框型,雙層中空玻璃。
本實用新型在普通鋁合金、玻璃或塑料百葉窗基礎上進行了塗膜改造,並與玻璃窗戶 組成一個整體,能有效地根據使用者需求反射或吸收陽光輻射,實現冬暖夏涼,降低建築 能耗。
其中,雙層中空玻璃可有效地降低熱傳導率,起到很好的隔熱、保溫、隔音效果。天 氣寒冷時,調節選擇性吸收層向外,該塗層具有很高的陽光吸收率和較低的發射率,光線 和太陽輻射被吸收,中間空氣被加熱,並通過裡層玻璃傳到室內,使室內升溫,而此時室 內的熱輻射又被反射層反射回房間,保溫作用明顯。天氣炎熱時,調節反射層向外,外凸 的反射膜反射了 80%以上的光線和太陽輻射,中空玻璃也起到了很好的隔熱效果。此外, 還可以調節葉片到任意角度,選擇部分或全部陽光射入房間,調節裝置可手動或自動。
本實用新型可水平或立式(含固定)安裝於玻璃幕牆和玻璃天頂、平面、立面和斜面 建築室內外。其結構簡單,多採用現有窗戶、窗簾的結構和型式,容易實現批量生產;可 廣泛適用於民用或公共建築的節能領域。
圖l是本實用新型的冬暖夏涼中空百葉窗結構示意圖。
圖中,l一上下窗框,2—左右窗框,3—推桿,4一雙層中空玻璃,5—升降線,6 —葉 片(雙面帶塗層),7—葉片夾。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冬暖夏涼中空百葉窗由窗框(包括上下窗框1和左右窗 框2)、雙層中空玻璃4和百葉窗簾(包括推桿3、升降線5、葉片6和葉片夾7)構成; 雙層中空玻璃為透明玻璃,其厚度為6土lmra,中空間距為36士2mm,中空玻璃間安置改良 窗簾,即減小了普通百葉窗的葉片寬度,百葉窗葉片6的寬度應小於26mm,可選常規尺寸 25mm或16mm,也可根據用戶指定,其高度應比玻璃高度小5 10腿。百葉窗葉片6基材可 採用熱塑性塑料、鋁合金或玻璃鋼等材料,在葉片的凸面鍍純鋁或錫金屬等陽光反射塗層, 對不同波長光的反射率應大於0.80;在葉片凹面鍍太陽能選擇性吸收塗層,其吸收率應大 於0.90,發射率應小於0.30。葉片可在0 180°隨意翻轉,天氣炎熱時,調節反射層向 外,外凸的反射膜反射了 80%以上的太陽光線和輻射熱,中空玻璃也起到了很好的隔熱效 果。窗框是安裝玻璃和窗簾的基架,可為單框式。葉片夾、推桿、升降線都是百葉窗的組 成構件,可以通過葉片夾固定葉片,可通過它們調整窗簾遮光的高度以及葉片的翻轉角度。
權利要求1.一種冬暖夏涼中空百葉窗,包括窗框、玻璃和百葉窗簾,其特徵在於玻璃為中空玻璃,中空玻璃間安置百葉窗的葉片,並在葉片的凸面鍍純鋁或錫金屬陽光反射塗層;在葉片凹面鍍太陽能選擇性吸收塗層,窗框為安裝玻璃和窗簾的基架。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冬暖夏涼中空百葉窗,其特徵在於雙層中空玻璃為透明玻璃, 其厚度為6士1咖,中空間距為36士2mm。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冬暖夏涼中空百葉窗,其特徵在於葉片凹面的反射層鍍或噴 塗的純鋁或錫金屬塗層,對不同波長光的反射率應大於0.80;葉片凸面的吸收層為太陽選 擇性吸收塗層,其吸收率應大於0.90,發射率應小於0.3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冬暖夏涼中空百葉窗。主要包括窗框、雙層中空玻璃和百葉窗簾,在百葉窗葉片的凸面鍍純鋁或錫金屬等陽光反射塗層;在葉片凹面鍍太陽能選擇性吸收塗層。可根據季節、天氣的改變隨意選擇葉片的翻轉角度,夏天炎熱時,調節反射層向外,太陽光線和輻射熱被反射,起到了隔熱效果;冬天寒冷時,調節吸收層向外,太陽光線和輻射熱被吸收,起到了加熱室內空氣的效果。將百葉窗置於中空玻璃窗內,減緩了室內外的熱交換,保溫隔熱效果更明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製造組裝容易,可廣泛應用於現代民用或公共建築上。
文檔編號E06B9/26GK201196008SQ20082008122
公開日2009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2008年5月22日
發明者玉 別, 宋鵬雲, 胡明輔, 麗 郭 申請人:昆明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