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固體絕緣真空開關櫃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01:40:41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電氣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固體絕緣真空開關櫃。
背景技術:
目前,電力輸配電所用的小型化負荷開關櫃、斷路器櫃等主要以sf6氣體絕緣的充氣式開關櫃為主。sf6氣體的開關設備存在問題是,sf6氣體是六大溫室氣體之一,充氣櫃在生產及使用中的sf6洩露對大氣層危害很大,在高溫電弧的作用下sf6氣體會產生氟化亞硫醯等有毒產物,sf6氣體與水、銅、鋁等反應均會產生有毒物質,且生產工藝複雜,成本高,機械壽命短,一旦氣體洩漏則整個氣箱包含內部設備均報廢。國內現有的固體櫃因設計布局不合理,外形尺寸大,成本很高。故開發一種替代產品勢在必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有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固體絕緣真空開關櫃,可有效解決現有產品汙染環境、體積大、成本高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實現的:
一種固體絕緣真空開關櫃,包括電纜接頭、隔離絕緣筒、中間絕緣筒、真空開關絕緣筒、隔離開關中間觸頭、真空滅弧室、主母線、絕緣拉杆、操作機構、隔離絕緣拉杆、隔離導杆、絕緣蓋和密封圈,電纜接頭和隔離絕緣筒內的導體相連接,隔離絕緣筒內的導體和隔離開關中間觸頭相接,隔離開關中間觸頭為雙觸頭,其上端為隔離觸頭,下端為接地觸頭;真空滅弧室的固定端與真空開關下觸頭固定在一起;真空開關的動觸座經導體連接主母線,中間絕緣筒安裝在真空開關絕緣筒與隔離絕緣筒之間;
真空滅弧室的動導電桿與動觸頭、絕緣拉杆連接在一起,操作機構帶動絕緣拉杆從而拉動真空滅弧室的動導電桿運動實現分合閘;
隔離絕緣拉杆與隔離導杆連接在一起,隔離導杆由隔離絕緣杆帶動可上下移動;隔離絕緣拉杆上下運動過程中,通過安裝在絕緣蓋內的密封圈與外部環境隔離。
真空開關絕緣筒、中間絕緣筒與隔離絕緣筒上下同軸設置。
透明蓋裝在中間絕緣筒後部;透明管安裝與接地座上。
當隔離開關處於閉合位置時,隔離導杆下端與隔離觸頭相接,上端與真空開關下觸頭相連;當隔離開關處於隔離位置同時接地開關處於打開位置時,隔離導杆下端與接地觸頭相接,上端與隔離觸頭相連;當隔離開關處於隔離位置同時接地開關處於閉合位置時,隔離導杆下端與接地座相接,上端與接地觸頭相連。
相對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小型化、佔地面積小、無汙染、成本低的真空開關設備,將真空開關、三工位隔離開關、固體絕緣技術等多項功能融於一體,具有體積小、防護等級高、成本低等優點,能節約大量的建設用地,減少工程投資,是一種資源節約型、安全可靠的新產品。
附圖說明
圖1為隔離開關處於閉合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隔離開關處於隔離位置、接地開關處於打開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隔離開關處於隔離位置、接地開關處於閉合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櫃體;2、電纜接頭;3、隔離絕緣筒;4、中間絕緣筒;5、主母線;6、二次室;7、密封圈;8、絕緣蓋;9、接地座;10、透明管;11、隔離絕緣拉杆;12、隔離開關中間觸頭;13、接地觸頭;14、隔離觸頭;15、隔離導杆;16、透明蓋;17、真空開關下觸頭;18、真空滅弧室;19、真空開關絕緣筒;20、動觸頭;21、動觸座;22、絕緣拉杆;23、操作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電纜接頭2和隔離絕緣筒3內的導體相連接,隔離絕緣筒3內的導體和隔離開關中間觸頭12相接,隔離開關中間觸頭12為雙觸頭,上端為隔離觸頭14,下端為接地觸頭13;隔離導杆15下端與隔離觸頭14相接,上端與真空開關下觸頭17相連(如圖1),隔離開關處於閉合位置;如圖2所示,隔離導杆15下端與接地觸頭13相接,上端與隔離觸頭14相連,隔離開關處於隔離位置,同時接地開關處於打開位置;如圖3所示,隔離導杆15下端與接地座9相接,上端與接地觸頭13相連,隔離開關處於隔離位置,同時接地開關處於閉合位置。
真空滅弧室18的固定端與真空開關下觸頭17固定在一起;真空開關的動觸座21經導體連接主母線5。真空滅弧室18的動導電桿與動觸頭20、絕緣拉杆22連接在一起,操作機構23帶動絕緣拉杆22從而拉動真空滅弧室18的動導電桿運動實現分合閘。隔離絕緣拉杆11與隔離導杆15連接在一起,隔離絕緣拉杆11上下運動過程中,通過安裝在絕緣蓋8內的密封圈7與外部環境隔離。中間絕緣筒4安裝在真空開關絕緣筒19與隔離絕緣筒3之間,透明蓋16裝在中間絕緣筒4後部,從櫃體前面及後部均可觀察隔離導杆15的位置。透明管10安裝與接地座9上,其作用是觀察接地開關位置。
所述的真空開關的分合閘是由操作機構23帶動絕緣拉杆22,絕緣拉杆22帶動真空滅弧室18的動端來完成的。
所述的隔離導杆15由隔離絕緣杆11帶動可上下移動,實現隔離的分、合及接地功能。
所述的隔離絕緣筒3,真空開關絕緣筒19通過中間絕緣筒4連接在一起,上下同軸布局。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整體構思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變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