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九家智慧(國學智慧菜根譚)
2023-05-30 18:37:55 1
國學文化《菜根譚》:在德才兼備之中權衡,方是用人之術。德才兼備,一直是衡量一個人高的標準,意思就是具備一定的品德,具備一定的才能,兩者結合。這樣的人才是最好的狀態,然而像這種人也特別稀少,正是因為這樣才顯得更加的完美。
理想中的人是德才兼備,但是現實中要麼是有才無德,還有一些人有德無才。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之下,如果分辨起來,大多數人都喜歡以德為先,來選用自己想找的人才。
國學文化《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無德,如家無主而奴用事矣,無何不被魍魎猖狂。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品德是才能的主人,才能是品德的奴人,如果只有才能,而沒有品德修養。就好像一個家庭沒有主人,好像是有奴僕當家作主一樣,這樣不就是讓家中有了遭受精靈鬼怪加害的一種原因嗎。
在《鬼谷子》這一個古人的智慧文學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做: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乃可埤,乃可闔,乃可進,難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
這句話的意思就說,任用人才的時候,要估量它的權謀和能力的優勢,然後取其所長,避其所短,因材而用,世間很多人有賢良的才能,有聰明與愚蠢,由勇敢和懦弱之分。
有正人君子也有小人之分,總是有差別的,所以對待不同的人,態度和方法也就不同。對於賢能的人可以引為上賓,對於小人可以拒之門外,聰明的人可以重用,愚蠢的人可以讓他退開。順應人的本性,遵循著無為而治的原則。
在這一個用人的智慧之中,大多數人都能遇到德才不能兼備的時候都會選擇以德為主。因為才能可以後期補救,可以後期培養。但是如果一個人有才能,但是沒有品德的時候,你無論怎麼樣都改變不了,你也彌補不了他的品德。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所以對於一個人來說德還是佔據上位的。
德與才是相輔相成的,其實也是缺一不可,一個人的品德和才能兩者都特別重要。但是,品德和才能地位卻是不平等的,而在國學文化菜根譚之中所描繪的就是品德是才能的主人,而不能反過來讓才能成為品德的主人。
在《道德經》中所說的有這樣四個字,叫做絕聖棄智,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一個人或許很聰明,但是如果他把這些聰明用在了歪門邪道上,那他的聰明就應該拋棄。他的那些小聰明,如果沒有品德去駕馭它的時候,他一定會走歪路,走上一個不歸之路。
這個和我們今天所說的,道理是相同的,也是強調以德為先。在品德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才能發揮自己的能力,如果說,沒有品德,特別聰明,這個人一定會走歪路的。
也需要注意一點,如果一個人實在是品德很好,但是才能非常差的情況之下,也不要用。沒有什麼意義,雖然說可以培養,但是需要在他具備一定的能力之後,去培養專業知識,而不是說一味的培養他的所有能力,那樣的人也難堪大任。
本文由國學人生原創,您對於《菜根譚》中的智慧怎麼理解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