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凳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12:56:46 2
專利名稱:包凳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旅行用品,特別是一種旅途中既作包用又作凳用的包凳。
我國人口眾多,當前又處於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交通擁擠現象在短期內還得不到解決。旅客在候車或乘車時,因無座位,一站就是幾個小時,給其體力和身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中國實用新型公開了CN87214143U的座凳提包和CN2130404Y的手提式座包,給旅行者帶來方便。但上述兩項實用新型產品和本實用新型(包凳)在結構、形狀及連接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區別。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旅行者使用方便、舒適,集提包與座凳於一體的包凳。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該包凳包括前後左右的包皮、上包頂、下包底、包蓋、拉鏈、提手、背帶或提手加背帶,裝在前後包皮上的扣座和提手或包蓋上的包扣及包底上的包腳以及裝在其內部的座凳和盛物袋。其特點是由結構相同、各成一體的兩塊通過連接而構成。包與其內部的座凳及座凳兩塊之間的盛物袋可相互緊固連接。
上述的包凳,其座凳相對於包為倒裝設置,座凳相對應的兩塊,分別由同側凳面的一半、二根凳腳及其之間的撐板構成。凳的外側面與包皮、包頂、包底貼合,其內側面與盛物袋粘合或釘含。根據凳子的打開程度,凳腳底端固緊連接具有斜面的襯墊物。
座凳的兩對應塊之間為鉸接件連接,分別設在對應凳面和對應凳腳之間。對應凳面之間的鉸接件由與其成一體的合頁和鉸軸構成。對應凳腳之間的鉸接件由兩端具有連接孔的兩個連接撐、兩個螺釘和一個連接螺栓構成,兩個連接撐的一端分別通過螺釘與凳腳活動連接,其另一端通過螺檢連接。
盛物袋為兩個,其一側分別與撐板(包括凳腳)粘合固定,頂端也可與凳面固緊連接,下邊或內側上的開口處設有拉鏈。
當包凳為雙提手或雙提手加背帶時,包蓋與包頂合二為一。
本實用新型的附圖圖面說明如下
圖1本實用新型作包用時的外形結構視圖。
圖2
圖1被打開作凳用時的結構視圖。
圖3本實用新型去掉一側包皮的結構視圖。
圖4、圖5本實用新型為雙提手加背帶時的結構視圖。
下面結合實施例(附圖)對其作進一步描述如
圖1~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前後左右為包皮6,其上面依次有包頂20、包蓋3和提手1及下麵包底9與之固定連接。在前後包皮6上固定裝有扣座5,包蓋3靠端頭內外兩側及提手1外側裝有與扣座5適配的包扣4和提手扣22,包底9下面4角設置有包腳7,包內設有相互固定連接的座凳和兩個盛物袋14。座凳是結構相同各成一體相對應的兩塊,分別由同側二分之一的凳面8、兩個凳腳16及其之間的撐板21構成。兩塊凳面8對應側面上有與其成一體的合頁片10和與之適配的鉸軸11構成的合頁。兩塊連接撐13的一端分別通過螺釘15與凳腳16活動連接,其另一端由螺栓12鉸接。拉鏈2分別裝在左右兩側包皮6、包頂20、包底8兩端處的中線上和盛物袋14的開口處,盛物袋14上有與其配合的固緊帶23。在左右包皮6上拉鏈2兩側固定裝有掛背帶17的背帶座19,背帶17中部有帶扣18。
當旅客在候車或乘車無座位時,拉開拉鏈2,打開包凳,使凳腳16之間的兩個連接撐13拉伸成一條直線,緊固螺栓12,將包蓋3或提手1反扣在扣座5上並倒轉放置,即可坐用。收起還原即是提包或背包。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在結構和連接方式上具有獨特之處,同樣集包、凳於一體,結構更簡單,使用方便、舒適安全。
權利要求1.一種包凳,包括包皮、包蓋、包底、包腳、提手或提手加背帶,以及固緊連接設在包內的硬質材料座凳和盛物袋,其特徵在於座凳是由結構相同且成一體相對應的兩塊通過連接件而構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凳,其特徵在於座凳相對於提(背)包為倒裝設置,對應的兩塊分別由同側的凳面、凳腳及其之間的撐板構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凳,其特徵在於連接件分別設在對應凳面和對應凳腳之間,且為鉸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包凳,其特徵在於兩凳面之間的鉸接件由分別與對應凳面成一體的含頁構成,對應凳腳之間的鉸接件由兩端具有連接孔的連接撐和連接螺釘及連接螺栓構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旅客在旅途中使用的包凳。它包括包皮、包蓋、包底、包腳、提手或提手加背帶及固緊連接裝在包內的硬質材料座凳和盛物袋,其特點是座凳由結構相同、又成一體相對應的兩塊通過連接件鉸接而構成。該包凳具有集包、凳於一體,結構和連接獨特簡單,使用方便、舒適安全的優點。既是旅客在途中盛物的提(背)包,又可當座凳使用。
文檔編號A47C9/00GK2217336SQ9524262
公開日1996年1月17日 申請日期1995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1995年1月11日
發明者石勇, 羅心榮 申請人:石勇, 羅心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