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旋挖鑽機立桅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03:02:11 2
一種旋挖鑽機立桅機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旋挖鑽機立桅機構,包括桅杆,所述桅杆的下部分別鉸接有連接體和桅杆油缸,桅杆油缸與連接體之間通過活動支撐活動連接,連接體、桅杆、桅杆油缸、活動支撐之間的中心連線組成一個四連杆機構,在旋挖鑽機在水平狀態立起桅杆前,通過活動支撐的運動調整桅杆油缸的下端支點位置,增大桅杆油缸的力臂,達到減低桅杆油缸、桅杆、連接體受力及提高桅杆立桅機構可靠性的效果。本實用新型機構結構緊湊,突破了空間尺寸限制,在旋挖鑽機立桅功能不變的前提下,極大地降低了桅杆立桅機構的受力,極大的提高了桅杆立桅機構的可靠性。提高了旋挖鑽機的整機性能。
【專利說明】 一種旋挖鑽機立桅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旋挖鑽機立桅機構,屬於旋挖鑽機【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用於旋挖鑽機的變幅機構,大部分是以平行四邊形機構為主,市場上通用的旋挖鑽機的桅杆立桅機構就是在平行四邊形機構內的連接體上建立,如圖1所示,連接體
1、桅杆2及桅杆油缸5通過銷軸聯接,三者之間的中心連線組成一個三角形。旋挖鑽機處於運輸狀態時,桅杆2中心線保持水平狀態,當旋挖鑽機需要立起桅杆2至豎直狀態時,桅杆油缸5不斷伸出缸杆來達到立桅的目的。
[0003]從運輸狀態轉變為工作狀態,旋挖鑽機必須要經過將桅杆2的從水平狀態立起到豎直狀態的過程。由於桅杆2、動力頭3、鑽杆4的自重非常大,且該立桅機構空間狹小的缺點導致桅杆油缸5的舉升力臂過小,特別是在水平狀態立起桅杆的最開始階段,桅杆油缸5承受負載巨大的壓力,桅杆2承受著巨大的拉應力,桅杆立桅機構在空間上受到較大的限制,組成桅杆立桅機構的各個部件外形尺寸較大,各個部件重量較大,限制了旋挖鑽機的立桅能力,在旋挖鑽機工作一定的時間後,桅杆2及桅杆油缸5可能會出現斷裂或嚴重變形的故障,導致旋挖鑽機無法正常工作。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為了克服旋挖鑽機在水平狀態立桅時連接體、桅杆及桅杆油缸容易損壞的缺陷,提供一種能夠突破空間狹小的限制,增大桅杆油缸的力臂,減小桅杆及桅杆油缸的受力,增加立桅機構的可靠性的旋挖鑽機立桅機構。
[0005]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旋挖鑽機立桅機構,包括桅杆,所述桅杆的下部分別鉸接有連接體和桅杆油缸,桅杆油缸與連接體之間通過活動支撐活動連接,連接體、桅杆、桅杆油缸、活動支撐之間的中心連線組成一個四連杆機構。
[0007]以下是本實用新型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優化:
[0008]所述活動支撐的其中一端與桅杆油缸鉸接,活動支撐靠近中心的位置通過第二銷軸與連接體轉動連接,活動支撐的另一端通過支撐油缸與連接體活動連接。
[0009]進一步優化:所述連接體包括兩塊並排設置並固定連接為一體的側板。
[0010]進一步優化:活動支撐的數量為兩根,並排設置在連接體的兩塊側板之間。
[0011]進一步優化:支撐油缸設置在兩根活動支撐之間,所述支撐油缸的其中一端通過第一銷軸與連接體轉動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三轉軸分別與兩根活動支撐轉動連接。
[0012]另一種優化:
[0013]活動支撐和支撐油缸的數量分別為兩根,分別設置在連接體的兩塊側板的外側。
[0014]進一步優化:每根活動支撐的其中一端與桅杆油缸鉸接,另一端通過第三轉軸與支撐油缸的其中一端連接。
[0015]進一步優化:所述兩個支撐油缸的另一端分別通過第一銷軸與連接體轉兩塊側板分別動連接。
[0016]當旋挖鑽機立桅時,支撐油缸驅動活動支撐使得桅杆油缸處於最大力臂位置,當桅杆立桅結束成為豎直狀態時,支撐油缸驅動活動支撐使得桅杆油缸處於工作位置。
[0017]本實用新型採用上述方案,在旋挖鑽機在水平狀態立起桅杆前,通過活動支撐的運動調整桅杆油缸的下端支點位置,增大桅杆油缸的力臂,達到減低桅杆油缸、桅杆、連接體受力及提高桅杆立桅機構可靠性的效果。本發明機構結構緊湊,突破了空間尺寸限制,在旋挖鑽機立桅功能不變的前提下,極大地降低了桅杆立桅機構的受力,極大的提高了桅杆立桅機構的可靠性。提高了旋挖鑽機的整機性能。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背景技術】中市場上通用的旋挖鑽機的桅杆立桅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0]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旋挖鑽機的桅杆立桅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1]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連接體、活動支撐和支撐油缸的連接示意圖;
[0022]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旋挖鑽機的桅杆立桅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3]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連接體、活動支撐和支撐油缸的連接示意圖。
[0024]圖中:1_連接體;2-桅杆;3-動力頭;4_鑽杆;5_桅杆油缸;6_活動支撐;7-支撐油缸;8_第一銷軸;9_第二銷軸;10_第三銷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25]實施例1,如圖2、圖3所示,一種旋挖鑽機立桅機構,包括桅杆2,所述桅杆2的下部分別鉸接有連接體I和桅杆油缸5,桅杆油缸5與連接體I之間通過活動支撐6活動連接,連接體1、桅杆2、桅杆油缸5、活動支撐6之間的中心連線組成一個四連杆機構。
[0026]所述活動支撐6的其中一端與桅杆油缸5鉸接,活動支撐6靠近中心的位置通過第二銷軸9與連接體I轉動連接,活動支撐6的另一端通過支撐油缸7與連接體I活動連接。
[0027]所述連接體I包括兩塊並排設置並固定連接為一體的側板。
[0028]活動支撐6的數量為兩根,並排設置在連接體I的兩塊側板之間,支撐油缸7設置在兩根活動支撐6之間,所述支撐油缸7的其中一端通過第一銷軸8與連接體I轉動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三轉軸10分別與兩根活動支撐6轉動連接。
[0029]該四連杆機構由支撐油缸7驅動活動支撐6實現機構運動。
[0030]本桅杆立桅機構的結構特點是桅杆油缸5原來與連接體I的鉸接點被安裝到了活動支撐6上,在支撐油缸7驅動下該鉸點可以在連接體I上擺動,當旋挖鑽機立桅時,支撐油缸7驅動活動支撐6使得桅杆油缸5處於最大力臂位置,當桅杆立桅結束成為豎直狀態時,支撐油缸7驅動活動支撐6使得桅杆油缸5處於工作位置。
[0031]本機構結構緊湊,突破了空間尺寸限制,在實現了旋挖鑽機立桅的功能不變的前提下,極大地降低了桅杆立桅機構的受力,極大的提高了桅杆立桅機構的可靠性,提高了旋挖鑽機的整機性能。
[0032]實施例2,如圖4、圖5所示,一種旋挖鑽機立桅機構,包括桅杆2,所述桅杆2的下部分別鉸接有連接體I和桅杆油缸5,桅杆油缸5與連接體I之間通過活動支撐6活動連接,連接體1、桅杆2、桅杆油缸5、活動支撐6之間的中心連線組成一個四連杆機構。
[0033]所述活動支撐6的其中一端與桅杆油缸5鉸接,活動支撐6靠近中心的位置通過第二銷軸9與連接體I轉動連接,活動支撐6的另一端通過支撐油缸7與連接體I活動連接。
[0034]所述連接體I包括兩塊並排設置並固定連接為一體的側板。活動支撐6和支撐油缸7的數量分別為兩根,分別設置在連接體I的兩塊側板外側,每根活動支撐6的其中一端與桅杆油缸5鉸接,另一端通過第三轉軸10與支撐油缸7的其中一端連接。
[0035]所述兩個支撐油缸7的另一端分別通過第一銷軸8與連接體I的兩塊側板分別轉動連接。
[0036]該四連杆機構由支撐油缸7驅動活動支撐6實現機構運動。
[0037]本桅杆立桅機構的結構特點是桅杆油缸5原來與連接體I的鉸接點被安裝到了活動支撐6上,在支撐油缸7驅動下該鉸點可以在連接體I上擺動,當旋挖鑽機立桅時,支撐油缸7驅動活動支撐6使得桅杆油缸5處於最大力臂位置,當桅杆立桅結束成為豎直狀態時,支撐油缸7驅動活動支撐6使得桅杆油缸5處於工作位置。
【權利要求】
1.一種旋挖鑽機立桅機構,包括桅杆(2),所述桅杆(2)的下部分別鉸接有連接體(I)和桅杆油缸(5),其特徵在於:桅杆油缸(5)與連接體(I)之間通過活動支撐(6)活動連接,連接體(I)、桅杆(2 )、桅杆油缸(5 )、活動支撐(6 )之間的中心連線組成一個四連杆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旋挖鑽機立桅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活動支撐(6)的其中一端與桅杆油缸(5)鉸接,活動支撐(6)靠近中心的位置與連接體(I)轉動連接,活動支撐(6 )的另一端通過支撐油缸(7 )與連接體(I)活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旋挖鑽機立桅機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連接體(I)包括兩塊並排設置並固定連接為一體的側板。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旋挖鑽機立桅機構,其特徵在於: 活動支撐(6)的數量為兩根,並排設置在連接體(I)的兩塊側板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旋挖鑽機立桅機構,其特徵在於: 支撐油缸(7)設置在兩根活動支撐(6)之間,所述支撐油缸(7)的其中一端通過第一銷軸(8)與連接體(I)轉動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三轉軸(10)分別與兩根活動支撐(6)轉動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旋挖鑽機立桅機構,其特徵在於 活動支撐(6)和支撐油缸(7)的數量分別為兩根,分別設置在連接體(I)的側板的外側。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旋挖鑽機立桅機構,其特徵在於:每根活動支撐(6)的其中一端與桅杆油缸(5)鉸接,另一端通過第三轉軸(10)與支撐油缸(7)的其中一端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旋挖鑽機立桅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兩個支撐油缸(7)的另一端分別通過第一銷軸(8)與連接體(I)的兩塊側板分別轉動連接。
【文檔編號】E21B15/00GK203948034SQ201420357093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日
【發明者】黃鵬, 王雪, 李慧, 劉清泉, 石少卿, 楊學華 申請人:福田雷沃國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