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型天線防水接頭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22:18:26 1
N型天線防水接頭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適用於通信連接器【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N型天線防水接頭,包括公接頭、母接頭、第一防水圈、第二防水圈、第三防水圈、第一防水蓋、第二防水蓋及中空的防水套。公接頭包括套管,防水套套設於公、母接頭的連接處,第一、第二防水蓋分別安裝於防水套的兩端,第一防水圈套設於公接頭上,並且貼設於第一防水蓋外側,第二防水圈位於第一防水蓋內,其套設於公接頭上,並嵌置於公接頭與第一防水蓋的內壁之間,第三防水圈位於第二防水蓋內,其套設於線纜上,並嵌置於線纜與第二防水蓋的內壁之間。本實用新型能有效地防止水氣進入天線接頭內,避免水滴令天線性能變差或失效。另外,更換第三防水圈可裝入不同線徑的線纜,增大了產品的使用範圍。
【專利說明】N型天線防水接頭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通信連接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N型天線防水接頭。
【背景技術】
[0002]通信設備(如基站、室內外終端等)常常會用到天線,如圖1所示的一種標準的天線N型接頭,包括公接頭I及母接頭2,天線通過N型天線防水接頭與線纜200連接後,連接到通信設備中。金屬的N型天線防水接頭在高溫工作時會有水氣進到裡面,當水氣多時就會凝固成水滴,水滴會降低天線的發射和接收性能,水滴多時甚至會導致天線失效。當天線性能降低或者失效時,就需要派人將設備重新拆掉更換,這樣會給通訊公司造成極大的浪費和損失;特別對於一些室外的基站,維修的人工成本會更高。每年全球因為天線接頭進水的維修費用就高達上千萬美元。
[0003]為了達到防水的效果,很多用戶在將公接頭I及母接頭2裝好後,直接在外面包一層類似尼龍的布包用作防水,但是這樣仍然會有水氣進去,形成水滴,不能很好的解決防水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N型天線防水接頭,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的N型天線防水接頭防水能力差的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N型天線防水接頭,包括公接頭及母接頭,所述公接頭包括套管,所述N型天線防水接頭還包括第一防水圈、第二防水圈、第三防水圈、第一防水蓋、第二防水蓋及中空的防水套;所述防水套套設於所述公、母接頭的連接處,所述第一、第二防水蓋分別安裝於所述防水套的兩端,所述第一防水圈套設於所述公接頭上,並且貼設於所述第一防水蓋的外側,所述第二防水圈位於所述第一防水蓋內,其套設於所述公接頭上,並且嵌置於所述公接頭與所述第一防水蓋的內壁之間,所述第三防水圈位於所述第二防水蓋內,其套設於線纜上,並且嵌置於所述線纜與第二防水蓋的內壁之間。
[0006]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水蓋包括蓋面及蓋沿,所述蓋沿呈中空的筒狀,所述蓋面位於所述蓋沿的一端,其上開設有安裝孔,所述套管穿設於所述安裝孔內,所述第一防水圈貼設於所述蓋面的外側。
[0007]進一步地,所述套管上相間地設置有第一凸環及第二凸環,所述第一防水圈套設於所述套管上,且位於所述第一、第二凸環之間,其內圈形狀與所述公接頭的套管形狀相匹配,所述第一防水蓋的蓋面位於所述第一防水圈與第二凸環之間,所述第二凸環的徑寬小於所述第一防水蓋蓋沿的孔徑,所述第二防水圈嵌套於所述第二凸環及第一防水蓋蓋沿之間。
[0008]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水蓋包括蓋面及蓋沿,所述蓋沿呈中空的筒狀,所述蓋面位於所述蓋沿的一端,其上開設有安裝孔,所述線纜通過所述安裝孔接入所述第二防水蓋內。
[0009]進一步地,所述第三防水圈靠近所述第二防水蓋的蓋面,其內圈形狀與所述線纜的橫截面形狀相匹配。
[0010]進一步地,所述防水套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第二防水蓋螺紋連接。
[0011]進一步地,所述防水套靠近所述第二防水蓋蓋面的一端延伸出若干相間分布的卡條,所述卡條的中間區域具有凹槽,若干所述卡條的凹槽圍設成容置所述第三防水圈的空間。
[0012]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水圈中的至少一個由橡膠材料製造而成。
[0013]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防水蓋中的至少一個由尼龍塑膠材料製造而成。
[0014]進一步地,所述防水套由尼龍塑膠材料製造而成。
[0015]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在於:本實用新型的公、母接頭的連接處套設有防水套,防水套的兩端安裝有第一、第二防水蓋。第一防水蓋的外測貼設有第一防水圈,其內壁與公接頭之間嵌置有第二防水圈;第二防水蓋的內壁與線纜之間嵌置有第三防水圈。通過上述設置的部件,能有效地防止水氣進入N型天線防水接頭內,避免了水滴產生,令天線性能變差或失效。另外,只需更換第三防水圈即可使得本N型天線防水接頭可裝入各種不同線徑的線纜,從而增大本N型天線防水接頭的使用範圍。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一種N型天線防水接頭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N型天線防水接頭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圖2所示實施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19]圖4是圖2所示實施例的縱向剖視示意圖。
[0020]圖5是圖2中防水套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2]如圖2至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一種N型天線防水接頭,包括公接頭1、母接頭2、第一防水圈3、第二防水圈4、第三防水圈5、第一防水蓋6、第二防水蓋7及中空的防水套8。
[0023]公接頭I包括套管11,防水套8套設於公、母接頭1、2的連接處,第一、第二防水蓋6、7分別安裝於防水套8的兩端,第一防水圈3套設於公接頭I上,並且貼設於第一防水蓋6的外側,第二防水圈4位於第一防水蓋6內,其套設於公接頭I上,並且嵌置於公接頭I與第一防水蓋6的內壁之間,第三防水圈5位於第二防水蓋7內,其套設於線纜200上,並且嵌置於線纜200與第二防水蓋7的內壁之間。
[0024]第一防水蓋6包括蓋面61及蓋沿62,蓋沿62呈中空的筒狀,蓋面61位於蓋沿62的一端。蓋面61上開設有安裝孔611,套管11穿設於安裝孔611內,第一防水圈3貼設於蓋面61的外側。
[0025]套管11上相間地設置有第一凸環12及第二凸環13。第一防水圈3套設於套管11上,且位於第一、第二凸環12、13之間,其內圈形狀與公接頭I的套管11形狀相匹配。第一防水蓋6的蓋面61位於第一防水圈3與第二凸環13之間。第二凸環13的徑寬小於第一防水蓋6蓋沿62的孔徑,第二防水圈4嵌套於第二凸環13及第一防水蓋6蓋沿62之間。
[0026]第二防水蓋7亦包括蓋面71及蓋沿72,蓋沿72呈中空的筒狀,蓋面71位於蓋沿72的一端。蓋面71上開設有安裝孔711,線纜200通過安裝孔711接入第二防水蓋7內。第三防水圈5靠近第二防水蓋7的蓋面71,其內圈形狀與線纜200的橫截面形狀相匹配。防水套8的兩端分別與第一、第二防水蓋6、7螺紋連接。
[0027]本實施例的公、母接頭1、2的連接處套設有防水套8,防水套8的兩端安裝有第一、第二防水蓋6、7。第一防水蓋6的外測貼設有第一防水圈3,其內壁與公接頭I之間嵌置有第二防水圈4 ;第二防水蓋7的內壁與線纜200之間嵌置有第三防水圈5。通過上述設置的部件,能有效地防止水氣進入N型天線防水接頭內,避免了水滴產生,令天線性能變差或失效。另外,只需更換第三防水圈5即可使得本N型天線防水接頭可裝入各種不同線徑的線纜200,從而增大本N型天線防水接頭的使用範圍。
[0028]請一同參閱圖5,本實施例中,防水套8靠近第二防水蓋7蓋面71的一端延伸出若干相間分布的卡條81,卡條81的中間區域具有凹槽811,若干卡條81的凹槽811圍設成容置第三防水圈5的空間。通過圍設的卡條81可更好地將第三防水圈5定位及卡固,從而進一步地優化第三防水圈5對N型天線防水接頭的防水性能。另一方面,通過更換不同內圈直徑的第三防水圈5,可使N型天線防水接頭能裝入各種不同線徑的線纜200,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從線纜200處進入。
[0029]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防水圈3、第二防水圈4、第三防水圈5均由橡膠材料製造而成,第一防水蓋6、第二防水蓋7及防水套8均由尼龍塑膠材料製造而成。
[0030]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N型天線防水接頭,包括公接頭及母接頭,所述公接頭包括套管,其特徵在於,所述N型天線防水接頭還包括第一防水圈、第二防水圈、第三防水圈、第一防水蓋、第二防水蓋及中空的防水套;所述防水套套設於所述公、母接頭的連接處,所述第一、第二防水蓋分別安裝於所述防水套的兩端,所述第一防水圈套設於所述公接頭上,並且貼設於所述第一防水蓋的外側,所述第二防水圈位於所述第一防水蓋內,其套設於所述公接頭上,並且嵌置於所述公接頭與所述第一防水蓋的內壁之間,所述第三防水圈位於所述第二防水蓋內,其套設於線纜上,並且嵌置於所述線纜與第二防水蓋的內壁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N型天線防水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防水蓋包括蓋面及蓋沿,所述蓋沿呈中空的筒狀,所述蓋面位於所述蓋沿的一端,其上開設有安裝孔,所述套管穿設於所述安裝孔內,所述第一防水圈貼設於所述蓋面的外側。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N型天線防水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套管上相間地設置有第一凸環及第二凸環,所述第一防水圈套設於所述套管上,且位於所述第一、第二凸環之間,其內圈形狀與所述公接頭的套管形狀相匹配,所述第一防水蓋的蓋面位於所述第一防水圈與第二凸環之間,所述第二凸環的徑寬小於所述第一防水蓋蓋沿的孔徑,所述第二防水圈嵌套於所述第二凸環及第一防水蓋蓋沿之間。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N型天線防水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防水蓋包括蓋面及蓋沿,所述蓋沿呈中空的筒狀,所述蓋面位於所述蓋沿的一端,其上開設有安裝孔,所述線纜通過所述安裝孔接入所述第二防水蓋內。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N型天線防水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防水圈靠近所述第二防水蓋的蓋面,其內圈形狀與所述線纜的橫截面形狀相匹配。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N型天線防水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防水套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第二防水蓋螺紋連接。
7.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N型天線防水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防水套靠近所述第二防水蓋蓋面的一端延伸出若干相間分布的卡條,所述卡條的中間區域具有凹槽,若干所述卡條的凹槽圍設成容置所述第三防水圈的空間。
8.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N型天線防水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防水圈中的至少一個由橡膠材料製造而成。
9.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N型天線防水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第二防水蓋中的至少一個由尼龍塑膠材料製造而成。
10.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N型天線防水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防水套由尼龍塑膠材料製造而成。
【文檔編號】H01R13/52GK204118371SQ201420504354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日
【發明者】周宗儀, 潘學鄧, 王波 申請人:寬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