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緣是什麼意思,其中化緣的碗叫什麼
2023-06-25 08:03:38 1
和尚一直是被認為佛教的代言人,他們一心向佛誦讀經書並沒有什麼收入。大多數的寺廟是依靠著民眾的香火錢過日子,大多數和尚還是會外出化緣的。你知道化緣在佛教中是什麼意思嗎?
那麼,本期佛學入門一起了解化緣是什麼意思。
化緣,佛教術語。佛教認為,能布施齋僧的人,即與佛門有緣,僧人以募化乞食廣結善緣,故稱化緣。還可以指為了佛事而進行的一切募化活動,不但指乞食。本義是佛、菩薩高僧等示現教化眾生的因緣。所謂化緣,乃指化度的因緣。
化緣一詞,本極莊嚴,比如釋迦世尊,是為一大事因緣而出現於世,此一因緣,即為化緣,即為化度眾生的因緣;教化眾生,渡過生死大海,便是化緣。如來入滅之時,還說:「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也就是說:佛為化緣而來世間成佛,佛雖入滅,化緣未絕。此一尚未完滿的化緣,有待後世的佛子來繼續完成。
在現代,每一談起化緣,總會聯想到募捐上去。出家人化緣募款,往往是為起廟。這一觀念,本來也與教化因緣是一樣的。在佛陀時代,除了佛陀,其餘的大弟子們為了僧團的四事——衣、食、臥、具、醫藥,也曾向在家人去勸募;有時為了住的問題,也會勸募。
但他們很少向老信徒動腦筋,他們是向未曾信佛的人施於方便的教化,當其接受了教化,歸依了三寶,甚至證得了聖果之後,自然會來大力施捨的,所以在佛時的許多精舍,多數是由一人獨捐的。
佛因化緣而現,佛子亦皆有其化緣,故在《根本說一切有部雜事》卷五中有如此的記載:「時舍利子,為『化緣』故,便往婆羅門家,頻頻到彼。夫婦皆來,請受三歸五戒,」後來並將他們的兒子,舍給舍利子出家為侍者。又於《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四三中亦有如此的記載:「鄔陀夷觀知彼婦,『化緣』時至。持衣缽,到彼家……因為說法,便獲初果。」
化有教化和募化兩種意義。緣是機緣,簡稱化緣。所謂教化,是演說三藏(經律論)的義理,使眾生依法修行,必能離苦得樂,轉凡成聖的意思。至於募化,是佛住世時,為了降伏出家眾的貪心而建立的,凡出家人的生活所需,完全由在家信眾供養結緣,這樣可以減去許多無謂的煩惱而安心辦道,了脫生死。
而在家人,利用這供養的方便,可以廣結善緣。法華經雲『諸苦所因,貪慾為本,若滅貪慾,無所依止。』由此可見,我們要遠離諸苦,必須戒貪,才是根本辦法。而布施供養,是戒貪的具體表現。
教化之因緣也。佛菩薩來此世,因有教化之因緣,若此因緣盡,則即去。寄歸傳一曰:「化緣斯盡,能事畢功。」【又】(雜語)以募化結佛緣也。釋氏以能布施者,為與佛有緣法。故亦稱募化為化緣。夷堅志曰:「普光寺行童元暉,近村王大子也。既僧,為街坊化緣。」
因緣這樣東西非常微妙,如果往昔生中未曾結過佛法的緣,即使遇到佛陀,佛陀也無可奈何;佛陀是大覺智人,但亦無法化度一個無緣的人,所以在佛陀時代,有很多不受佛度的人,竟在佛的弟子面前接受了化度。因此,佛及佛的諸大弟子,每見一個可度的人,往往總在事先以神通觀察,先看他的化緣屬誰,便由誰去化度。
「缽」,也叫「缽盂」。缽乃僧尼所常持道具之一,一般作為食器。圓形、稍扁、底平、口略小。其材料、顏色、大小,均有定製,為如法之食器,應受人天供養所用之食器。缽之材料有金屬製作,稱為鐵缽或銅缽;陶土製者,則稱瓦缽;佛所用之缽,稱佛缽。
【結束語】在中國四大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的師徒四人為了去西方極樂世界,一路上也都是依靠著化緣過生活,這也算是佛教弟子在身心上的苦行。
你可能也喜歡:
傳說中的藏傳佛教闢邪七寶
大乘佛經有哪些,最經典的大乘佛教佛經
佛教中的虛空藏菩薩,到底是誰
宗教文化:什麼是佛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