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旋轉滾套式空壓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24 22:40:41 1
專利名稱:一種旋轉滾套式空壓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空氣壓縮設備領域,具體的說,特別涉及到一種旋轉滾套式空壓機。
背景技術:
隨著人類的進步和工業的發展,機械設備作為最重要的工業產品也達到了嶄新的水平,比如設計合理、加工精密、自動化水平高、外型美觀、運行可靠,同現代化廠房交相輝映,充分展現了人類的聰明才智。空氣壓縮機作為一種機械設備,在這種潮流的湧動下,其內在品質發生了質的飛躍。新技術的不斷應用、新產品的不斷出現,使工農業生產得到了有效的保證。一百多年來,從活塞式壓縮機、螺杆式壓縮機到滑片式壓縮機,動力用空氣壓縮機領域也在悄悄地進行一場革命。而這種革命的本質也明確揭示了機械設備發展的核心理·念運動部件越來越少,加工、裝配精度越來越高,人機交流越來越充分。滑片式壓縮機的設計思路和體現出來的技術水準,將滿足專業用戶的較高期望。但是,這種旋轉滾套式空壓機仍存在尺寸較大,結構鬆散,重量較重,調節不變等不足,還有一定的改進空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旋轉滾套式空壓機,通過採用合理的結構設計,和科學的生產工藝,結構緊湊,尺寸小,重量輕,克服了傳統技術中的不足,從而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旋轉滾套式空壓機,它包括缸體、偏心軸、滾套、滑片、排氣閥;所述偏心軸安置在缸體內,當偏心軸繞旋轉中心轉動時,偏心軸緊貼滾套在缸體內表面上滑動;滾套外表面與缸體內表面之間可構成一個月牙形空間;往復運動的滑片將該空間範圍分為兩個獨立的部分,一部分和吸氣腔相通,另一部分與排氣腔相通,滑片通過彈簧或背壓壓緊在轉子外表面上。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吸氣腔和排氣腔設置於缸體的同一側。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吸氣腔和排氣腔均設置有電磁控制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結構簡單,設計巧妙,通過採用合理的結構設計,和科學的生產工藝,結構緊湊,尺寸小,重量輕,克服了傳統技術中的不足,從而實現本發明的目的。
圖I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旋轉滾套式空壓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如圖I所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旋轉滾套式空壓機,它包括缸體100、偏心軸200、滾套300、滑片400和排氣閥。所述偏心軸200安置在缸體100內,當偏心軸200繞旋轉缸體100的中心轉動時,偏心軸緊貼滾套300在缸體內表面上滑動;滾套300外表面與缸體內表面之間可構成一個月牙形空間;往復運動的滑片400將該空間範圍分為兩個獨立的部分,一部分和吸氣腔相通,另一部分與排氣腔相通,滑片通過彈簧或背壓壓緊在轉子外表面上。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為了從排氣腔出去的空氣的壓力,所述吸氣腔和排氣腔設置於缸體的同一側。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為了實現自動化控制的功能,所述吸氣腔和排氣腔均設置有 電磁控制閥。本發明的軸向滑片在同圓柱缸體偏心的轉子上作徑向滑動。截留於滑片之間的空氣被壓縮後排出。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結構簡單,設計巧妙,通過採用合理的結構設計,和科學的生產工藝,結構緊湊,尺寸小,重量輕,克服了傳統技術中的不足,從而實現本發明的目的。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範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旋轉滾套式空壓機,其特徵在於,它包括缸體、偏心軸、滾套、滑片、排氣閥;所述偏心軸安置在缸體內,當偏心軸繞旋轉中心轉動時,偏心軸緊貼滾套在缸體內表面上滑動;滾套外表面與缸體內表面之間可構成一個月牙形空間;往復運動的滑片將該空間範圍分為兩個獨立的部分,一部分和吸氣腔相通,另一部分與排氣腔相通,滑片通過彈簧或背壓壓緊在轉子外表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旋轉滾套式空壓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吸氣腔和排氣腔設置於缸體的同一側。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旋轉滾套式空壓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吸氣腔和排氣腔均設置有電磁控制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旋轉滾套式空壓機,它包括缸體、偏心軸、滾套、滑片、排氣閥;所述偏心軸安置在缸體內,當偏心軸繞旋轉中心轉動時,偏心軸緊貼滾套在缸體內表面上滑動;滾套外表面與缸體內表面之間可構成一個月牙形空間;往復運動的滑片將該空間範圍分為兩個獨立的部分,一部分和吸氣腔相通,另一部分通過排氣閥與排氣腔相通,滑片通過彈簧或背壓壓緊在轉子外表面上。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結構簡單,設計巧妙,通過採用合理的結構設計,和科學的生產工藝,結構緊湊,尺寸小,重量輕,克服了傳統技術中的不足,從而實現本發明的目的。
文檔編號F04C18/344GK102788018SQ20121030205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3日
發明者王仁 申請人:崑山寶宏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