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小清新景點(讓野生景點告別野蠻生長)
2023-06-15 12:11:13
文化和旅遊部近日發布消息,定於今年9月至11月開展私設「景點」問題專項整治工作,並印發《私設「景點」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進一步規範旅遊市場秩序,保護生態環境,維護遊客權益。
因為社交媒體形成巨大的引流作用,在既有旅遊管理機制之外的一些「野生景點」紅了起來。「野生景點全攻略」「寶藏秘境」「夏日免費踩水好去處」,向無數網民「種草」。其中一些景點堪稱人間遺珠,小眾又幽靜,「出片效果」也不錯,但是,這些未經法定程序,未經有關部門批准許可設定的景點,在迎來了大規模遊客之後,卻也出現了很多問題。
首先,「野生景點」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有的根本沒有經營方管理,更沒有救援響應機制,甚至就是危險區域,沒出事就是人間桃花源,出了事就是人間煉獄。之前成都彭州龍漕溝山洪致7人遇難,溝邊掛滿的警示標識卻沒有阻擋其成為網紅打卡點。還有一些自媒體以「先鋒者」「探路」為噱頭,對外宣傳危機重重的廢棄礦洞、野生密林、爛尾工程。
其次,很多私設「景點」游離於正常的旅遊監管之外,出現了無照經營旅遊項目、擅自收取門票、私自建旅遊設施、虛假宣傳宰客欺客,還存在私自改變土地用途等土地違法問題。真的在「野生景點」裡出了問題,消費者可能投訴無門。
第三,一些自媒體為流量不擇手段,宣傳照片成了「照騙」,有條鐵路就敢說是「小鎌倉」,有白色房子就說成「東方聖託裡尼」,其實名不符實,讓很多打卡者瞎折騰一場。
要看到私設「景點」問題的複雜性,一方面其脫離於監管之外,很多打卡點沒有基本的人身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一些「景點」也的確有可取之處,甚至正在成為當地旅遊發展的重要抓手。所以,《方案》對私設「景點」不是一關了之,而是要求各地要以專項整治為契機,深入研究私設「景點」問題成因,理清政府、市場、當地群眾等各方關係,逐步實現共建共治共享。
這次整治工作,要求各地對轄區內私設「景點」問題進行全面排查;根據排查摸底結果,立即依法依規開展整改。要求地方要採用衛星監測、無人機拍攝等現代科技手段,對在線輿情實施大數據監測,及早識別和發現私設的「景點」,別等出了事再亡羊補牢。同時,通過「社區參與、利益共享」模式,構建政府端、投資端、社區端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還要通過紅黑榜等方式,曝光私設「景點」,方便公眾甄別選擇,引導公眾自覺規避私設「景點」。
要讓私設「景點」告別野蠻生長、無序「種草」,也讓有安全保障、有經濟利益、有流量支撐的「野生景點」走向規範發展。希望網紅「野生景點」要善用流量,守住安全、合法經營的底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