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鄱陽湖古橋(江西鄱陽湖千眼古橋)
2023-06-15 02:40:31
關注【李舟遊記】,每天與你分享旅途奇聞異事。
鄱陽湖二橋開通以前,南昌(以紅谷灘萬達廣場為起點)去都昌縣多寶鄉,得走杭瑞高速,要經過鄱陽湖最北端的湖口縣,有230公裡,耗時3個多小時。 現在走鄱陽湖二橋,只有140公裡,路程縮短了90公裡,耗時2小時。去年嚴重乾旱,鄱陽湖水位持續下降,千眼古橋得以重現。於是開啟了周末兩日自駕遊:
第一天:早晨6時從南昌出發——東林寺淨土苑——落星墩——下午16時抵到老爺廟——宿多寶鄉
第二天:早上8時從多寶鄉出發——新妙湖大堤——千眼古橋橋——下午17時抵達南昌
第一站:東林寺淨土苑東林寺淨土苑位於廬山以南,東接溫泉鎮,東南面向鄱陽湖,地勢開闊,是一處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經由天王殿、大雄寶殿、光嚴塔等寺廟建築,最後穿過一條長長的石階,來到東林大佛跟前。只見大佛佇立在雲端,腳踩蓮花,一手拖著金剛臺,一手呈自然向下,掌心對著眾生,滿臉慈祥。正巧趕上師傅帶著信徒轉佛誦經,於是加入轉佛隊伍,體驗了一次別樣的旅行!
貼士:千年古剎東林寺位於廬山山北,距東林寺淨土苑30公裡。
第二站:落星墩落星墩,又名落星石,位於江西九江星子縣(現廬山市)紫陽堤南二裡湖中心,是星子縣地標性建築。枯水期可以步行前往落星墩,豐水期只能遠眺。這是一座小石島,由一寺院、一古塔、一亭臺、一牌坊組成。古塔高七層,塔身高峻挺拔,猶如擎天一柱。登上塔樓,發現樓梯很特別,所有的臺階都以一根紅色柱子為軸心向上旋轉,直至塔頂。從塔樓往外看,又是一番別樣景致。
從都昌回來,所有的人都會問你「去了老爺廟嗎?」老爺廟,舊稱定江王廟,位於九江都昌縣多寶鄉龍頭山,與星子縣隔湖相望。廟基以花崗巖條石堆砌,高7米,廟群總面積為600多平方米,分主廟、龍王殿、同仁堂等六部分,附屬建築分布主廟兩側。
老爺廟對面有一片水域,令當地漁民和過往船隻聞風喪膽,號稱「東方百慕達」。這片水域之所以神秘,是因為自古以來,在這裡翻沉船隻無數,留下了一個個未解之謎。
鄱陽湖二橋,左邊湖面就是「東方百慕達」
第四站:新妙湖大堤原打算去新妙湖看看有沒有剛打上來的新鮮魚賣,順便拍一組小漁村風光。新妙湖大堤左邊是新妙湖,右邊是鄱陽湖,沿途並沒有看到有賣魚的地方,本能地往前行駛,突然發現遠處有一團密集的白色小點,經驗告訴我,那是一大群候鳥。
待你想上前去看個真切的時候 ,它們一轟而起,越過新妙湖大堤,向新妙湖飛去。在新妙湖與一大群候鳥(後來查找資料,應該是河鷗)不期而遇,著實給我們一個意外的驚喜。有人告訴我們,以前冬天的新妙湖有很多侯鳥,還有丹頂鶴,後來新妙湖蓄滿了水,候鳥就少了。
貼士:看候鳥一定要趕早或者趁天黑之際,所以在當地住一晚比較好。
第五站:千眼古橋連續乾旱,鄱陽湖湖水乾枯,湖底一座建於明朝的古橋——千眼橋得以重現。千眼古橋位於江西九江都昌縣多寶西山的鄱陽湖水底,橋長2930米,石材為花崗巖條石。每個橋墩由10截左右的松木固定,橋面寬1米,有1100多孔,故稱「千眼橋」,被譽為全國最長的湖中石橋,已列為江西省重點保護文物。
枯水期季節,浩瀚的鄱陽湖變成了戈壁、沙灘、溼地。坐落於鄱陽湖底的這座古橋連接著都昌和星子,對面的房屋建築還影影綽綽。聽朋友說起,小時候他們父母曾經走過這座橋。以前交通不發達,這座橋又是連接兩頭最窄部分,也就是直線距離最短,所以這是一條最便捷的步行道。
鄱陽湖是南方最大候鳥棲息地,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是觀看候鳥最佳時間。愛好鳥類的朋友每年都會到鄱陽湖周邊或外湖觀鳥,象大湖池、南磯山等地。走在千眼古橋上,不時的有大雁在頭頂飛過,一會兒排成「一」字形,一會兒排成「人」字形。陣陣雁叫聲劃破寂靜陰沉的天空,給空曠的鄱陽湖增添些許生機。
鄱陽湖裡曾經生長著這棵樹,令我們非常驚訝!甚至有網友稱是好事者特意為之。我們對任何一棵樹都不會感到奇怪,而它偏偏長在鄱陽湖的湖底,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頑強?這令我想起了胡楊。很好奇,盛水期它又是怎樣度過的?
「千眼古橋」的面紗一經揭開,很快成為成為網紅打卡地。周邊的戶外愛好者爭相前往,一睹千眼古橋的風採。在橋上遇到一對老夫妻,他們從上海自駕過來。因這個景點暫未開發,車輛可開到湖邊。但從鄉村公路拐進村子裡以後,道路特別狹窄,上山的路又凹凸不平,只得把車停車村子的後山上,步行40分鐘才抵達湖邊。
(圖文均為原創,盜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