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真空箱氣袋採樣器的製造方法
2023-06-15 01:12:46 2
一種真空箱氣袋採樣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真空箱氣袋採樣器,包括採集裝置、動力裝置和採集箱,採集裝置位於採集箱內,動力裝置通過導管與採集箱內部相連通;採集箱由箱蓋、箱體組成,所述採集裝置由進氣閥、三通、排氣閥、氣嘴和氣袋組成;進氣閥、排氣閥設置於箱體上,並通過導管與設置在箱體內的三通的朝向箱體的兩個開口端相連通,三通的另一個背離箱體的開口端通過導管與氣袋相連通;氣袋置於箱體的底部,氣嘴置於箱體上,外接一個動力裝置與箱體內側相連通。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由於結構簡單,操作起來更加方便,能夠提高工作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真空箱氣袋採樣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真空箱氣袋採樣器,屬於環境監測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為監督環境的空氣品質,需要對監測點的空氣進行採集取樣,現有的採集氣體取樣一般為真空箱,其上有可拆卸的密封蓋,密封蓋上兩個管接頭,分別連接真空泵和被測現場,但是對於採集袋的清洗複雜,需要不斷的拆管、裝管,十分費時而且不便。
[0003]實用新型CN200986501Y公開了一種可切換流向的可攜式氣體真空採樣儀包過採樣部分、採集箱、動力部分,其特徵在於動力部分為直流電機密封蓋上一端設置有左右進氣管,另一端設置有換向閥。此裝置可以不用拆卸交換管頭就可以就可以對貯氣袋進行清洗和被測氣體的採集,但其結構複雜,操作起來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真空箱氣袋採樣器,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快捷,能夠提高工作效率。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真空箱氣袋採樣器,包括採集裝置、動力裝置和採集箱,採集裝置位於採集箱內,動力裝置通過導管與採集箱內部相連通;採集箱由箱蓋、箱體組成,所述採集裝置由進氣閥、三通、排氣閥、氣嘴和氣袋組成;進氣閥、排氣閥設置於箱體上,並通過導管與設置在箱體內的三通的朝向箱體的兩個開口端相連通,三通的另一個背離箱體的開口端通過導管與氣袋相連通;氣袋置於箱體的底部,氣嘴置於箱體上,外接一個動力裝置與箱體內側相連通。
[0006]所述進氣閥、排氣閥均為單向閥。
[0007]所述進氣閥、排氣閥、三通均與氣袋相通,放置於箱體內部或者外部使用。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由於結構簡單,操作起來更加方便,能夠提高工作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下面結合附圖及其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真空箱氣袋採樣器包括採集裝置1、動力裝置2和採集箱3,採集裝置I位於採集箱3內,動力裝置2通過導管與採集箱3內部相連通;採集箱3由箱蓋4、箱體5組成,所述採集裝置I由進氣閥6、三通7、排氣閥8、氣嘴9和氣袋10組成;進氣閥6、排氣閥8設置於箱體5上,並通過導管與設置在箱體5內的三通7的朝向箱體5的兩個開口端相連通,三通7的另一個背離箱體5的開口端通過導管與氣袋10相連通;氣袋10置於箱體5的底部,氣嘴9置於箱體5上,外接一個動力裝置2與箱體5內側相連通。
[0012]所述進氣閥6、排氣閥8均為單向閥。進氣閥6、排氣閥8、三通7均與氣袋10相通,放置於箱體5內部或者外部使用。
[0013]採樣器採樣時,先將氣袋10置於箱體5內,且將氣袋10的採樣口與三通7相接,再將箱蓋4與箱體5關閉進行密封連接,然後操作動力裝置2,此時動力裝置2通過氣嘴9使米集箱3內抽成真空(箱內壓力低於環境大氣壓力),與此同時,進氣閥6被打開,排氣閥8被關閉,氣體樣品被採集到氣袋10內,當需要置換氣袋10內的殘餘氣體時,先將進氣閥6接通衝刷用氮氣,或接通乾淨環境大氣,啟動動力裝置2,向採集箱3內充氣,則排氣閥8打開,與此同時進氣閥6關閉,氣袋IO內的氣體被排出,然後,再啟動動力裝置2,經進氣閥6使氣袋10內充入乾淨氣體,並反覆進行,氣袋內殘餘氣體置換至氣袋乾淨。
【權利要求】
1.一種真空箱氣袋採樣器,包括採集裝置、動力裝置和採集箱,採集裝置位於採集箱內,動力裝置通過導管與採集箱內部相連通;採集箱由箱蓋、箱體組成,其特徵在於:所述採集裝置由進氣閥、三通、排氣閥、氣嘴和氣袋組成;進氣閥、排氣閥設置於箱體上,並通過導管與設置在箱體內的三通的朝向箱體的兩個開口端相連通,三通的另一個背離箱體的開口端通過導管與氣袋相連通;氣袋置於箱體的底部,氣嘴置於箱體上,外接一個動力裝置與箱體內側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箱氣袋採樣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氣閥、排氣閥均為單向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箱氣袋採樣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氣閥、排氣閥、三通均與氣袋相通,放置於箱體內部或者外部使用。
【文檔編號】G01N1/24GK203785935SQ201420005577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6日
【發明者】李火, 李國穎, 林永茂, 劉志軍, 朝魯門, 韓向紅, 魯道常, 王丕徵 申請人:青島恆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