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實習系統中的實驗箱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15 16:04:11 1

本實用新型涉具體涉及一種畢業實習系統中的實驗箱結構。
背景技術:
學校教學分為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主要培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而在計算機/網絡設計等專業,實驗箱是一個具備多種功能的實驗設備,但現有技術中的實驗箱的箱蓋與箱體一般是分體設計的或鉸接設計的,採用分體設計的結構,在使用中需要對其箱蓋取下後方可使用,但需要將箱蓋另行存放,佔用空間,而採用箱蓋與箱體鉸接的形式在將箱蓋打開時,箱蓋也會佔用一定的桌面空間,且此結構的製造成本也相對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適應現實需要,提供一種結構設計新穎、易於使用的畢業實習系統中的實驗箱結構。
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設計一種畢畢業實習系統中的實驗箱結構,包括上端開口的箱體;在所述箱體的一側壁內側頂部設有一向底部凹陷的凹槽,在所述凹槽內設有一轉軸,該轉軸的兩端分別與箱體兩端的側壁連接,且所述轉軸可周向轉動,在所述轉軸的一端上還套有一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與轉軸固定連接,其另一端與凹槽的側壁連接;
優選的,在所述轉軸上還卷繞有柔性覆蓋布,所述柔性覆蓋布的活動端部上連接有硬質拉板,所述硬質拉板的下表面上設有卡體;
優選的,在遠離所述凹槽方向上的所述箱體的另一側壁的頂部設有與所述卡體匹配的卡槽,在向所述卡槽方向拉動所述覆蓋布時,所述轉軸轉動,所述卡體可卡於所述卡槽內。
優選的,在靠近所述箱體內側方向上的所述凹槽的頂部側壁上設有一引導軸,所述引導軸的兩端部分別與箱體兩端的側壁連接,且所述引導軸可周向轉動,所述引導軸的上表面凸出所述凹槽的頂部,所述覆蓋布經過所述引導軸的上表面後向所述卡槽方向拉動。
優選的,在所述箱體內的靠近所述凹槽方向上的側壁上還設有與所述卡體匹配的卡孔。
優選的,在所述箱體頂部的四個角處分別設有向上凸起的頂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
本設計相對於現有技術中的實驗箱,本設計其結構設計新穎,且本設計相對於現有技術本設計其設計更加易於使用,且在使用時可節省空間,易於操作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狀態局部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B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的轉軸和卷簧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狀態主要結構示意圖;
圖中:1.箱體;3.柔性覆蓋布;4.引導軸;5.轉軸;6.凹槽;7.硬質拉板;8.卡體;9.卡孔;10.卡槽;11、12.頂塊;13.箱體內部用於安裝插孔及電路的底板;14.扭簧;15.扭簧的端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一種畢業實習系統中的實驗箱結構,參見圖1至圖4;它包括上端開口的箱體1;本設計在所述箱體1的一側壁內側頂部設有一向底部凹陷的凹槽6,所述凹槽6內設有一轉軸5,該轉軸的兩端分別通過一個軸承與箱體1兩端的側壁連接,且所述轉軸5可周向轉動,還在所述轉軸5的一端上還套有一扭簧14,所述扭簧14的一端與轉軸5固定連接,其另一端與凹槽6的側壁連接。
進一步的,本設計還在所述轉軸5上還卷繞有柔性覆蓋布3,所述柔性覆蓋布3的活動端部上連接有硬質拉板7,所述硬質拉板7的下表面上設有卡體;為了避免柔性覆蓋布3在拉動時與凹槽的頂部角處摩擦造成柔性覆蓋布3破損的現象,本你設計還在靠近所述箱體1內側方向上的所述凹槽的頂部側壁上設有一引導軸4,所述引導軸4的兩端部亦分別通過一個軸承與箱體1兩端的側壁連接,且所述引導軸4可周向轉動,而所述引導軸4的上表面凸出所述凹槽的頂部,所述的覆蓋布3經過所述引導軸3的上表面後向所述卡槽方向拉動時引導軸轉動,以此可以避免柔性覆蓋布3與凹槽的頂部角處摩擦造成柔性覆蓋布3破損的現象發生。
進一步的,本設計還在遠離所述凹槽6方向上的所述箱體1的另一側壁的頂部設有與所述卡體匹配的卡槽10,在向所述卡槽10方向拉動所述覆蓋布3時,所述轉軸6轉動,而後所述卡體可卡於所述卡槽內,同時,還在所述箱體1內的靠近所述凹槽方向上的側壁上還設有與所述卡體匹配的卡孔9,在對本箱體進行上下堆疊時,為了避免上方的箱體對柔性覆蓋布3造成的擠壓,本設計還在所述箱體1頂部的四個角處分別設有向上凸起的頂塊11、12,上方的箱體壓在頂塊11、12上。
本設計在使用中,如果不需要使用本箱體時,拉動硬質拉板7,將硬質拉板拉至卡遭的上方,而後將卡體插入卡槽內,如此可實現通過柔性覆蓋布將箱體上端開口封住,此時的轉軸被扭簧的端部施加反向的轉動力並給柔性覆蓋布一反向的回拉力,而在需要使用本箱體時,將卡體從卡槽內取出,而後轉軸被扭簧反向轉動,此時,柔性覆蓋布被轉軸收回,之後將卡體插入卡孔內即可,而後可以使用本箱體,本設計相對於現有技術本設計其設計更加易於使用,且在使用時可節省空間,易於操作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公布的是較佳的實施例,但並不局限於此,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極易根據上述實施例,領會本實用新型的精神,並做出不同的引申和變化,但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