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用靜脈彈性加壓止血貼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23:31:1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輔助用具,特別涉及一種血液透析用靜脈彈性加壓止血貼。
背景技術:
血液透析患者在結束治療後,需要對穿刺部位進行壓迫止血。目前的常規做法是拔針後以棉紗球壓迫穿刺針眼處,並在棉紗球表面用帶粘扣的布帶加壓包紮,一般壓迫半小時後松解。這種做法存在以下弊端:
(1)棉紗球與布帶之間無粘連固定,若壓迫時用力不均或隨手臂運動可能造成棉紗球移位,影響壓迫止血效果;
(2)棉紗球無彈性,若患者因日常生活不慎導致手臂受撞擊時會對內瘻血管造成衝擊力,不利於止血和保護血管;
(3)布帶反覆使用,多為患者個人日常攜帶,衛生情況極差。而血透患者常因穿刺不順利多次穿刺,局部創面較大。穿刺部位癒合不佳時布帶是汙染來源,容易造成感染。嚴重感染時會導致內瘻血管破裂;
(4)加壓固定後,確定止血前不能取下布帶。無法根據止血時間適當減輕壓力,影響患者舒適度和美觀度;
(5)患者一般有2根布帶備用,一根針對動脈端穿刺點,一根針對靜脈端穿刺點。如遇穿刺不順利可能多針穿刺,布帶不夠用時只能普通膠布粘貼,無法加壓包紮,不利於止血。
技術實現要素:
現有止血貼主要針對以抽血或輸液為目的的靜脈穿刺後的出血,其壓迫力度不足以解決血液透析粗針穿刺後穿刺部位的出血。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血液透析用靜脈彈性加壓止血貼,能夠改善臨床效果。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血液透析用靜脈彈性加壓止血貼,包括第一膠布、消毒軟墊、橡膠管、第二膠布,所述消毒軟墊固定連接在第二膠布粘性面的中部,所述橡膠管的下側壁與第二膠布非粘性面的中部固定連接,橡膠管的上側壁與第一膠布粘性面的中部固定連接。
優選的,還包括固定膠布,所述固定膠布將橡膠管纏繞並固定在第一膠布與第二膠布之間。
優選的,所述第一膠布和第二膠布的粘性面分別覆蓋有離型紙。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膠布的非粘性面設有標記帶。
進一步的,所述標記帶位於第一膠布的中部。
優選的,所述標記帶為長條形,標記帶與橡膠管中軸重疊。
優選的,所述第一膠布為長方形,所述橡膠管的軸向與第一膠布的長邊垂直。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膠布被離型紙覆蓋的兩條邊中央各設有一條橫向裂縫。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膠布、固定膠布、第二膠布均為無紡布膠布。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一膠布可為穿刺部位提供額外壓迫強度,足以解決較粗的血液透析穿刺針造成的出血問題;
2.橡膠管被牢固固定在止血部位,不會移位,提高壓迫止血效果;
3.橡膠管形成緩衝區,當血透患者結束治療回家途中或因日常生活不慎導致手臂受撞擊時,能緩衝壓力,保護血管,輔助止血;
4.本實用新型為一次性滅菌產品,避免穿刺部位受到感染;
5.患者可根據止血情況調整壓力,提高患者舒適度;
6.可根據情況同時使用多個,應用方便簡單;
7.標記帶可區分動、靜脈端穿刺部位標示,易於識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的A-A剖視圖;
圖中:1-第一膠布、2-消毒軟墊、3-橡膠管、4-固定膠布、5-第二膠布、6-標記帶、7-離型紙、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血液透析用靜脈彈性加壓止血貼,包括第一膠布1、消毒軟墊2、橡膠管3、固定膠布4、第二膠布5,消毒軟墊2固定連接在第二膠布5粘性面的中部,橡膠管3的下側壁與第二膠布5非粘性面的中部固定連接,橡膠管3的上側壁與第一膠布1粘性面的中部固定連接,固定膠布4將橡膠管3纏繞並固定在第一膠布1與第二膠布5之間,第一膠布1和第二膠布5的粘性面分別覆蓋有離型紙7,第一膠布1的非粘性面設有標記帶6,標記帶6位於第一膠布1的中部,標記帶6為長條形,標記帶6與橡膠管3中軸重疊,第一膠布1為長方形,橡膠管3的軸向與第一膠布1的長邊垂直,第一膠布1被離型紙7覆蓋的兩條邊中央各設有一條橫向裂縫,第一膠布1、固定膠布4、第二膠布5均為無紡布膠布。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首先撕去第二膠布5的離型紙7,將消毒軟墊2覆蓋在創口上,使橡膠管3沿血管方向,再將第二膠布5粘在皮膚表面,然後撕去第一膠布1的離型紙7,手持第一膠布1的兩端,下壓橡膠管3,使橡膠管3發生一定擠壓變形,然後再將第一膠布1粘在皮膚表面,如圖3所示。通過下壓橡膠管3的變形程度控制壓迫止血的力度。最後在標記帶6上通過文字或者顏色可以對患者情況做出標註。
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於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