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管線導引裝置製造方法
2023-06-15 08:58:51 2
一種管線導引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航空母艦艦載機甲板勤務保障領域。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管線導引裝置,該裝置由導引滑輪、V型支架、軸承、軸銷、卡緊片、底座組成,導引滑輪與V型支架間用軸承進行連接,導引滑輪通過軸承固定在V型支架上,V型支架的底端通過軸承固定在底座頂端,卡緊片插在底座中部,底座下部設置有用於與艙壁連接的軸銷。通過使用本實用新型的管線導引裝置,解決了以往航空母艦艦載機勤務保障費時費力,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使用本實用新型可大大提高航空母艦艦載機勤務保障效率及管線的使用壽命,特別是有利於提高大批量艦載機勤務保障時的效率;本實用新型具有安全可靠、方便快捷、操作簡單的特點。
【專利說明】—種管線導引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航空母艦艦載機甲板勤務保障領域,特別涉及了一種可用於航空母艦艦載機勤務保障的管線導引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航空母艦的艦載機甲板勤務保障過程中,供電電纜、加油軟管、液壓軟管等管線需全靠人力從航空供給蓋下方的艙室內拉出,在實際操作時,存在以下問題:
[0003](I)管線在拉出與收回過程中與航空供給蓋的邊沿會產生非常大的摩擦,不僅會磨損管線,降低管線使用壽命,還消耗大量的人力。
[0004](2)管線從航空供給蓋內拉出時,需要航空供給蓋下方艙室內的人員往上遞軟管,甲板上的人員則需趴在甲板上膝部跪地協同拉出,費時費力,還存在船體搖晃造成人員墜落及軟管傷人等重大安全隱患。
[0005](3)在進行大批量艦載機勤務保障時,費時費力,保障效率低下,影響艦載機的出動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進行管線在拉出與收回過程中,防止管線磨損、延誤保障時間,以及對工作人員的消耗或傷害。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安全、高效、便捷的航空母艦艦載機艦面勤務保障輔助設施:管線導引裝置。
[0007]本實用新型為了實現其技術目的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管線導引裝置,該裝置由導引滑輪、V形支架、軸承、軸銷、卡緊片、底座組成,其特徵在於:導引滑輪與V型支架間用軸承進行連接,導引滑輪通過軸承固定在V形支架上,V形支架的底端通過軸承固定在底座頂端,卡緊片插在底座中部,底座下部設置有用於與艙壁連接的軸銷。
[0008]採用管線引導裝置來進行航空母艦艦載機艦面勤務保障中管線的拉出與收回,管線導引裝置由導引滑輪、V型支架、軸承、軸銷、卡緊片、底座組成。管線導引裝置的主要技術點在於:
[0009]A、導引滑輪採用V型布置,其夾角為120°,可對管線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管線在移動過程中從V型支架間滑脫;
[0010]B、導引滑輪與V型支架間用3個軸承進行連接,以進一步減少管線拉出時受到的阻力,同時可有效提高導引滑輪的承重能力,防止因管線過重而導致導引滑輪產生彎曲變形;
[0011]C、管線導引裝置通過軸銷與艙壁連接,可以進行自由的伸出或收起,在伸出後,利用卡緊片與航空供給蓋的邊沿連接,可起到固定作用;
[0012]D、V型支架可以跟隨管線的拉出方向繞著底座進行相應的轉動,V型支架與底座間安裝有軸承,在減少裝置磨損的同時,可使V型支架轉動更加靈活,便於管線方便地進行各個方向的艦載機勤務保障。
[0013]本實用新型在進行航空母艦艦載機艦面勤務保障,具有以下優點:
[0014]1、管線導引裝置可以有效減少管線與甲板面的摩擦,提高了管線的使用壽命,同時,管線導引滑輪可使管線省力、快速地拉出或收回。
[0015]2、管線導引裝置V型布置的導引滑輪可有效防止管線在拉出或收回過程中出現滑脫的問題發生。
[0016]3、管線導引滑輪的V型支架可隨管線進行360°的轉動,便於管線方便地進行各個方向的艦載機勤務保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所示為管線導引裝置的立體模型分解圖。
[0018]圖2所示為管線導引裝置的立體模型裝配圖。
[0019]圖3所示為管線導引裝置的初始位置和工作位置。
[0020]圖4所示為管線導引裝置通過卡緊片與供給蓋邊沿固定。
[0021]圖5所示為管線導引裝置工作時與管線的相對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如圖1和圖2所示,管線導引裝置由導引滑輪1、V型支架2、軸承3、軸銷4、卡緊片5、底座6組成。導引滑輪I採用V型布置,可對管線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管線在移動過程中從V型支架間滑脫,導引滑輪I與V型支架2間用軸承3進行連接。管線導引裝置通過軸銷4與艙壁連接,可以進行自由的伸出或收起,在伸出後,利用卡緊片5與航空供給蓋的邊沿連接,V型支架2可以跟隨管線的拉出方向繞著底座6進行相應的轉動,便於管線方便地進行各個方向的艦載機勤務保障。
[0023]甲板操作人員可利用管線導引裝置完成管線拉出或回收操作,利用管線導引裝置的步驟如下:
[0024](I)如圖3所示,管線導引裝置的初始位置8位於甲板面下方,導引滑輪I朝下,要使用管線導引裝置時,甲板操作人員,手握導引滑輪1,將管線導引裝置朝操作人員方向轉動180°至工作位置9。
[0025](2)如圖4所示,甲板操作人員用手壓下卡緊片5,並進行轉動,使卡緊片5卡在供給蓋邊沿12上,完成管線導引裝置固定在航空供給蓋邊沿12。
[0026](3)如圖5所示,甲板操作人員將待拉出的線纜11放置於管線導引裝置的V型導引滑輪I之間,然後將線纜拉到飛行甲板10待保障的艦載機位置。
[0027]以上所述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做了詳細說明,為本實用新型在航空母艦艦載機勤務保障過程中的最常用實例,但是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在本【技術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範圍內,還可以對其做出種種變化,凡是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管線導引裝置,該裝置由導引滑輪、V形支架、軸承、軸銷、卡緊片、底座組成,其特徵在於:導引滑輪與V型支架間用軸承進行連接,導引滑輪通過軸承固定在V形支架上,V形支架的底端通過軸承固定在底座頂端,卡緊片插在底座中部,底座下部設置有用於與艙壁連接的軸銷。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線導引裝置,其特徵在於:導引裝置通過軸銷與艙壁連接,可以進行自由的伸出或收起,在伸出後,利用卡緊片與航空供給蓋的邊沿連接。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線導引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V型支架可實現360°轉動。
【文檔編號】F16L3/18GK203940126SQ201420029100
【公開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17日
【發明者】布光斌, 翟國成, 郭俊偉, 文浩 申請人:布光斌, 翟國成, 郭俊偉, 文浩